內容簡介
在這些標識著中國亞洲大國地位的大都市裡,高樓大廈不斷刷新著城市的新高度;偏遠的山谷則在展示強大的自然力量的同時,展現著那裡的人們爭取生存尊嚴的努力,同時,也向外界訴說著簡單的生活方式終將逐漸消失的宿命。這本書涵括了超過350張新照片,這是數十位中國攝影家的工作成果;同時,這本書的文字是由國內科研界的頂尖學者寫成,描述了多層面與不斷發展變遷的現實。,希望本書能提供給讀者一個欣賞中國這一世界上最偉大國家財富與美麗的機會。作者簡介
劉嘉麒:地理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1941年出生於遼寧丹東,畢業後,他專門從事環境、地球年代學、火山學與第四紀地理學研究。他曾任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所長。目前,他在中國多個重要科學組織擔任職務,並且擔任中國第四紀科學研究會理事長,中國地質學會副秘書長,國際地科聯第四紀地層專業委員會表決委員,國際第四紀研究聯合會地層與年代學專業委員會常委,英文版《地質學報》和其他幾本雜誌的主編等職務。他發表了超過220篇專業論文,並因其在自然科學領域和科技進步方面的貢獻獲得多個獎項。2001年,他獲得“國家傑出科學家”的稱號。目錄
序言 劉嘉麒簡介 天朝大國 蘇榮譽
多樣的自然環境
山之巔
水之國
古今融合的城市
書摘插圖
多樣的自然環境
由於中國地域廣袤,地形複雜,跨越八個溫度帶,垂直高差數千米,因而景觀具有明顯的地域差異。
東北是中國的糧倉和林庫。大興安嶺和長白山上有松林、樺林和混交林,樹木參天,冬日積雪壓項,秋日五彩繽紛。長白山的火山活動形成了山頂湖泊,湖泊為參天樹木所環繞,靜謐如畫。山下是廣袤、平整和肥沃的黑土地,種植玉米和大豆,黑龍江、鴨綠江和遼河溫順地蜿蜒在這黑色的土地上,滋潤著這裡的樹木、莊稼和生靈。這裡是中國農業機械化程度最高的地區。秋收後,農村小院裡高高的糧屯內盛滿了聯合收割機收穫的金黃的玉米和大豆,木架上還堆著長長的金色玉米穗。收穫後的土地,在冬日皚皚白雪的覆蓋下,潔淨得如同一張白紙,期待著春天農民的再度耕耘。
東北平原西部有中國最好的草原和濕地。蜿蜒的河流滋潤著豐美的水草,春日裡白色的羊群覓食其間,宛若綠毯上殘存著些許尚未融化的積雪;秋日裡草葉枯黃,羊群則似地毯上漂浮的白雲。
從東北向南,穿越山海關就到了華北平原。山海關是萬里長城的起點,從這裡開始,長城就在燕山山脈中蜿蜒起伏,再越過黃土高原到達河西走廊。
華北平原的基調是黃色,和位於它西部的黃土高原一樣。由於黃土表層疏鬆,因此很容易被雨水帶走,形成溝原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