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前言第一章構思和創意能力推動事業發展
一把握時代發展脈搏
1.了解過去,預見未來
2.推動時代發展的要素
3.敏銳地捕捉商機
二預測未來發展趨勢
1.時代發展有其特點
2.確定自己的視角
3.抓住發展趨勢的本質
4.社會的發展歷程
三企業發展有其必然原因
1.著眼有前景的產業領域
2.對未來滿懷希望
3.打造自己的未來
第二章領導要根據企劃制定縣體計畫
一留意環境的變化
1.電影產業衰退之謎
2.了解顧客需求
3.不斷提出假想並進行驗證
二抓住取得成功的關鍵點
1.分析企業成功的原因
2.分析競爭對手
三制定具體的經營政策
1.企業的五個機能
2.研究制定經營政策
四經營管理知識與收益密切相關
1.領導要盡職盡責
2.知識匱乏會喪失盈利機會
3.領導要不斷改善經營狀況
五不能墨守成規
1.要對現狀進行分析
2.學習改善的方法和手段
六完成計畫要講究策略
完成計畫是領導的職責所在
第三章領導要讓企業凝聚成一個整體
一有計畫地分步實現目標
1.這樣的領導是不合格的
2.及早應對情況變化
二把握管理工作的關鍵點
1.明確自己的職責
2.把握工作總體流程
3.抓住重點項目
三提高溝通交流能力
1.單憑一己之力是無法完成工作的
2.選擇合適的溝通交流渠道
四提高培養員工的能力
1.培養員工是領導的重要任務
2.要做到因材施教
五提高改善工作的能力
1.絕不能滿足於現狀
2.尋找需要改善的項目
3.改善工作的視角和方法
六做一個有工作實績的領導
1.提高完成工作目標的能力
2.預做判斷,先人一步
第四章不斷提高工作效率
一把工作效率提高30%
1.效率高低是工作能力的表現
2.學會管理時間
3.調整工作安排順序
二提高企業的整體工作效率
1.讓員工意識發生徹底轉變
2.浪費時間就是損失營業額
3.加強信息的溝通交流
4.各部門均衡協調發展
三提高標準工作效率
1.培養員工雷厲風行的好作風
2.提高效率要靠各部門的共同努力
第五章不斷增強經營意識
一與老闆做換位思考
1.是否考慮到公司的整體利益
2.絕對不能逃避責任
3.要了解企業的現狀
4.培養自己的核算意識
二追求企業效益的最大化
1.克服小富即安的心理
2.開拓新的業務領域
三要與老闆形成默契
1.要了解老闆的個性
2.老闆可能對你的工作不滿
3.提前布局,完成任務
四準確把握員工的心理
1.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2.了解別人的心理活動
五有事先報告,這是最基本的原則
1.“報告、聯絡、商談”,各有各的時機
2.掌握商談技巧
第六章不斷提高專業素質,做到出類拔萃
一要有自己獨特的技能
1.職務不等於工作能力
2.及早明確發展方向
二制定人生計畫、不斷提高專業能力
1.把自己的理想用文字表述出來
2.設立人生的“分段目標”
三做一個對企業有價值的專業型人才
1.能否在人才過剩的時代脫穎而出
2.面前有三條道路可供選擇
3.靈活運用經驗,應對50歲的挑戰
前言
本人從事企業經營諮詢工作已經有20多年了,見過許多企業家和公司的管理人員,在各種場合與他們交談過。在這個過程中,我強烈地感覺到,很多企業家對他們屬下的管理人員都不太滿意,覺得使用起來不是很得力。特別是在那些白手起家、創業成功的企業家身上,這種感覺好像更強一些。根據朝日銀行1998年所作的一項調查,有38%的企業家對公司中層主管的工作表示不滿,而只有27%的企業家表示滿意,兩個結果之間有十多個百分點的差距。而據我個人的感覺,在實際工作中差距可能會比這還要大得多。那么,是什麼原因導致這種差距呢我認為,其中的理由有很多,比如說,主管人員對某些事務考慮得不夠周全,沒能正確地籌劃、指揮企業的經營活動,沒能有預見性地做出部署等等,這些都是造成企業家不滿的原因。
如今,經濟不景氣,情況複雜。打破僵局、增強經濟活力,社會需要新興經濟力量,形成新的經濟成長點,由此,很多風險投資型企業應運而生,中小型企業也在不斷拓展自己的業務範圍。而無論是新創業的風險投資型企業還是舊有的中小型企業,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得快速發展,擁有眾多高素質的領導人員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條件。
對於一名企業領導而言,具備哪些能力才能令企業家滿意呢在與他們的交往中,我經常會提到以下六點:
·要提高構思、創意能力(創意能力);
·有了構思和創意,要提高策劃、計畫能力(策劃、計畫能力);
·要提高指揮、運作能力,實現策劃或者計畫(指揮、運作能力);
·要雷厲風行,迅速實踐(雷厲風行的作風);
·要具有強烈的經營意識(經營意識);
·要不斷提高專業素質(專業素質)。
如果企業各級領導能在以上六個方面有所突破,相信你的老闆就不會再對你不滿意了。本書就從這六個方面入手,向你介紹我的一些想法和體會,如果閱讀本書能對你提高能力有所幫助,本人將深感榮幸。
精彩書摘
正確把握時代發展的脈搏,對於準確預見未來是非常有益的。同時,歷史也能提供許多正面或反面的經驗教訓,讓你在面對紛繁複雜的局面時,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決策。下面,讓我們從經濟的角度看一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這半個世紀日本發展的脈絡。
1945~1955年:第一次量的飛躍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第一個10年是產品匱乏的10年,保證充足的供給是日本經濟面對的最大課題。
戰敗投降後的日本已經是廢墟一片,填飽肚子成了當時最需要優先解決的事情。受此影響,農業和食品工業的發展十分快速,產量大增。同樣,服裝、日用品等生活必需品的生產也受到極大的刺激。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韓戰爆發後,美軍的特需又引發了日本機械工業的大發展。此後,日本經濟在生產量的擴大上飛速發展,取得了第一次量的飛躍。
1955~1975年:第二次重的飛躍
這一時期,日本各地建了很多大型的鋼鐵、石化企業,是歷史上生產量增長最迅猛的時期,僅20世紀60年代的前五年,全國的鋼鐵、塑膠、煉油等行業的產量就增長了一倍。
那時,國際貿易形勢穩定,美元與日元的匯率也始終保持在1美元兌換360日元的水平,為日本經濟實現量的飛躍提供了重要支撐。出口在日本經濟中發揮著重要的調節作用,消化了由設備投資引發的產能增加。1968年以後,在日美貿易收支中,日本的貿易順差急劇增長,1973年,匯率機制改革,轉為同美元掛鈎的浮動匯率制。
1975~1990年:第一次質的飛躍
1974年第一次石油危機後,已開發國家普遍經濟不景氣,高漲的油價也使日本經濟的競爭優勢大大降低。但隨後,由於走節能型產品的路線,日本工業產品備受世界矚目,出口大增,盤活了整個日本經濟。
另一方面,雖然實現了量的飛躍,但老百姓的生活質量還不高,土地、住宅、食品的價格居高不下,分析其原因,當時過低的匯率仿佛是一道無形的屏障,把日本與世界隔離開來。
1985年達成了著名的“廣場協定”,國際社會達成一致意見,過低的日元匯率得到了修正。此後,雖然日元大幅升值,但價格低廉的海外商品還沒有真正進入日本國內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