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名稱】馬尼拉灣的落日【年代】近現代
【作者】向明
【體裁】新詩
作品原文
還來不及呼痛久待在馬尼拉半空的那枚烈日
黃昏的鐘響一催
便從濱海那棵椰子樹頂
躍入海天相割的那片銳利刀鋒
火辣的血
把整個馬尼拉灣
煮得通紅
多么壯烈的一種結束啊
我想起沿路習見的
手執長刀的菲律賓人
也是以這么犀利的刀鋒
立時割下滾落在地的
一顆顆熟透如落日的椰子
也是這么突然得
來不及呼痛
注釋:選自《水的回想》,台灣九歌出版社1988年版
作品賞析
一首抒情詩的產生,關鍵在於詩人對美的自然形式和自然形象有自己獨特的發現和感受,並且以不一般化的藝術構思與藝術語言來表現,向明以迥異於他人的藝術感受與藝術思考,將馬尼拉灣的落日挽留在他的詩中,永遠也不會沉落。“還來不及呼痛”——這種破空而來的起句是夠精彩的了。“落日”本來是視覺形象,詩人移情與此擬人,又妙用五官開放的通感,使得無意識的落日竟然有了生命,而且視覺通於“呼”的聽覺和“痛”的觸覺,更使起句具備了多重聯想的美感。“久待在馬尼拉半空的那枚烈日/黃昏的鐘響一催/便從濱海那棵椰子樹頂/躍入海天相割的那片銳利刀鋒”。自然界的落日是緩慢而降,速度並不快,向明不僅對之運用“化美為媚”的動態描繪,而且將時間壓縮從而呈現更急遽的動態。“黃昏的鐘響一催”——這又是擬人的聲態並作的佳句,它便從椰子樹頂“躍入海天相割的那片銳利刀鋒”,一催便躍人,何況海天相接之處喻為“刀鋒”,詩人反常道地用“相割”而不用習慣性的詞語“相連”,就顯得極為妥帖。這種比喻也是詩人求異性思維所獨創的奇喻,時間快速而刀鋒銳利,難怪那輪落日“來不及呼痛”了。詩篇至此,還只是寫落日本身,而迴光返照在海面上,那自然是更為壯觀而且更難描摹,向明卻承接“刀鋒”與“呼痛”,出之以“火辣的血/把整個馬尼拉灣/煮得通紅”的奇語,充分表現了詩人敏銳獨特的藝術感受力和儀文字繪形傳神的本領。詩的第一節對落日本體的描繪,以及氣氛、環境、節奏的渲染,對讀者都構成強烈的刺激。第二節寫以長刀割下如落日的椰子的意象,無論是速度還是敏銳,也都給讀者留下了難忘的強烈的審美印象。
《馬尼拉灣的落日》的意象結構之美,表現為它具有主體性的深層結構和並列性的表層結構。“落日”是全詩的主體意象,“如落日的椰子”是全詩比喻性與輔助性的意象,它們不是並列的而是有主次之分的。這兩種意象的聯接組合,在詩的意念與意象整體上,構成的是深層次結構,除深層次結構之外,詩的表層結構卻是並列式的,全詩兩節均為八行,形成對等均衡的外觀,第一節從“呼痛”到“通紅”是順序式的展開,而第二節從“結束”到“呼痛”則是順承上文做倒敘式的描繪。全詩以“還來不及呼痛”始,以“來不及呼痛”終,首尾相呼,構成一個相當完美的藝術整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