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者
馬致遠(約1250-約1321以後),字千里,號東籬,(一說名不詳,字致遠,晚號“東籬”),漢族,元代戲曲作家,元大都(今北京)人,原籍河北省東光縣馬祠堂村。他的年輩晚於關漢卿、白樸等人,生年約在公元1250年,卒年約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年以後,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並稱“元曲四大家。”馬致遠是元代著名雜劇作家,大都(現今北京)人。因《天淨沙·秋思》而被稱為秋思之祖(已選入7年級上人教版語文15課古代詩歌四首之一)(8年級下蘇教版語文書詩詞曲三首之一)。所作雜劇今知有15種,《漢宮秋》是其代表作;散曲120多首,有輯本《東籬樂府》。青年時期仕途坎坷,中年中進士,曾任浙江省官吏,後在大都(今北京)任工部主事。馬致遠晚年不滿時政,隱居田園,以銜杯擊缶自娛,死後葬於祖塋。
馬致遠早年即參加了雜劇創作,是“元貞書會”的主要成員,與文士王伯成、李時中,藝人花李郎、紅字李二都有交往,也是當時最著名的“元曲四大家”之一。(四大家包括關漢卿、白樸、馬致遠、鄭光祖。)馬致遠從事雜劇創作的時間很長,名氣也很大,有“曲狀元”之譽。他的作品見於著錄的有16種,今存《漢宮秋》、《薦福碑》、《岳陽樓》、《青衫淚》、《陳摶高臥》、《任風子》6種,另有《黃粱夢》,是他和李時中、紅字李二、花李郎合作的。以《漢宮秋》最著名。散曲有《東籬樂府》。
朝代
元提要
《馬丹陽三度任風子》,簡名《馬丹陽》、《任風子》。《錄鬼簿》、《太和正音譜》均有著錄。《錄鬼簿》曹本著錄正名作“王祖師三度馬丹陽”,天一閣本著錄簡名《馬丹陽》,題目作“王祖特(為‘師’字之誤)重創七香堂”,正名作“馬丹陽三度任風亭(為‘子’字之誤)”,其他各本僅錄簡名《馬丹陽》。《太和正音譜》亦錄簡名《馬丹陽》。劇寫終南山甘河鎮屠戶任風子有半仙之分,丹陽真人馬從義特來度化他。馬丹陽到了甘河鎮化得一方之人都不吃腥葷,屠戶們因此都折了本錢。為了屠戶的利益,任風子在一天晚上到馬丹陽住地刺殺馬丹陽。馬丹陽趁此機會點化他。任風子就棄妻兒、舍家業,拜馬丹陽為師,出家苦修。後又經受了馬丹陽設定的種種考驗,修道之心更堅,終於得道成仙。《任風子》屬元雜劇中的“神仙道化”劇,宣揚了道教中全真教的教義。但劇中亦體現了當時文人由於思想苦悶而消極逃世的思想傾向,具有現實意義。此劇曲詞自然雅致。第三折寫農家生活,意境甚美,頗有田園詩風韻。今存《元刊雜劇三十種》本、脈望館抄本、《元曲選》本、《酹江集》本。各本情節相同。現據《元曲選》本整理。
劇情
《任風子》元·作。寫神仙馬丹陽度化屠夫任風子的故事。全劇共四折。劇情是:真人馬丹陽夜間觀氣,得知終南山甘何鎮有一位姓任的屠戶,號風子,有半仙之分,於是便到鎮上點化他。馬丹陽準備先點化全鎮之人斷葷食素,以便迫使屠戶買賣做不起來,趁任風子前來報復時再引導他入道。任風子後來果然如此行事,與眾屠戶密謀要殺了馬丹陽。任風子持刀來到草庵,要殺馬丹陽卻反被護法神所殺。他向馬丹陽索頭顱,馬丹陽讓他自己摸摸,頭卻仍在他身上,於是猛悟,自願隨真人出家。馬丹陽命他擔水澆菜園,誦經修道,他的妻子率子弟到庵里勸他還俗,他也不肯聽從。後來任風子屢經馬丹陽指示,去盡酒色財氣,一空人我是非,終成正果。
《任風子》又簡名作《馬丹陽》,全名《馬丹陽三度任風子》,流傳版本有:《元刻古今雜劇三十種》本、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脈望館鈔校內府本、《元曲選》癸集本、《酹江集》本、《元人雜劇全集》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