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博弈:金融危機中風雲人物的財富之道》

《風險博弈:金融危機中風雲人物的財富之道》

《風險博弈:金融危機中風雲人物的財富之道》為你揭密金融危機中風雲人物的財富之道。 正所謂“商場如戰場”,在這場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中,有許多“身經百戰”的驍勇之士——身處資本市場的企業家們,正像那些金融大亨們一樣,懷揣著自己多年積累下來的財富與這場金融海嘯進行著風險博弈。從他們駐紮資本市場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要面對無法預測的風險。這些人往往具備非常人的承受能力,他們睿智、機警、善變……在他們的財富之路上,那一串串穿越風起雲湧危機而留下的足跡顯得彌足珍貴。為更多人的財富之道留下了可圈可點之處。是什麼讓他們在金融風暴中將損失降到最低?又是什麼使得他們敢在金融海嘯中“放長線釣大魚”?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風險博弈:金融危機中風雲人物的財富之道》從華爾街的歷史說開來,向人們解密世界金融中心的發展歷程,向人們闡釋“金融”這一現在令人聞之色變的字眼究竟從何而來;通過對華爾街歷史的介紹,它還向人們揭示了歷次金融危機中最顯著的特點、華爾街是如何一次又一次地擺渡危機,以及那些穿梭忙碌在華爾街上的大亨們又是如何一次又一次地乘風破浪。

媒體評論

世界正在經歷著一場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機,戰勝這場危機,不僅要靠物質的力量,還要靠精神的力量。在這個乍暖還寒的時候,我們提倡讀書更具有現實意義。
——溫家寶
為了避免金融危機演化為“人類生存發展危機”,應當著力保護這些弱勢群體。這是政府的責任,也是國際金融機構的責任。
——林毅夫
在過去的一年內,美國的房價下滑了18.6%。不過在這樣低的一個價格上,我們開始看到市場已經穩定了下來,但是說樓市已經回暖還為時過早。
——沃倫·巴菲特
當前很難找到復甦之路。除非新興的經濟體包括中國強力啟動內需。這就算是我對中國經濟在金融危機中所扮演角色的一個大預言吧。
——保羅·克魯格曼

目錄

前言
第一部分金融海嘯席捲全球
華爾街不再是神話
誰動了他們的財富
都是次貸惹的禍
第二部分國外篇
第一章股海風雲
“他人貪婪時我恐懼,他人恐懼時我貪婪”——“股神”巴菲特
“有生之年似乎都看不到金融危機觸底反彈”——華爾街的黃金眼羅傑斯
“金融體系正處於崩潰的邊緣,這狀況為年經濟大蕭條以來首見”——金融天才索羅斯
“不做研究就投資,和玩撲克牌不看牌面一樣盲目”——股票天使彼得·林奇
“一切都是巨大的謊言”——華爾街的巫師麥道夫
第二章銀行喧囂
“這場金融危機是百年一遇”——藝術大師格林斯潘
“準備說出一些人的名字”——魔鬼交易員凱維埃爾
“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反思自己犯的錯誤,而不是沉醉於我們取得的成績”——成本殺手傑米·戴蒙
“我原本可以更早一點發現即將出現的次貸問題”——華爾街權利之王亨利·保爾森
“我發現自己越來越依賴直覺”——有動力的銀行家潘迪特
第三章“數字”領航
“金融危機受害最深是窮人”——坐在世界巔峰的人比爾·蓋茨
“任何企業都不能倖免於此次的金融危機”——天才領導者史蒂夫·鮑爾默
“不清楚金融危機會造成什麼影響”——LPC之王麥可·戴爾
“經濟衰退其實是很好的機會”——掘金者帕茲爾
“不,我沒有這種想法……”——“鐵娘子”卡羅爾·巴茨
我想贏每一項比賽”——傳媒大亨默多克
第三部分國內篇
第一章地產風波
“全球面臨一場很大的風暴”——“大頭”李嘉誠
“中國房價漲得過快、升幅過大,已經出現泡沫,泡沫早晚都會破裂”——地產大王王石
“房地產要的不是振興計畫”——地產狂人任志強
“這次的金融危機遠遠超出了我本人的知識和經驗範圍”——時尚建築師潘石屹
“企業在金融危機下的野蠻成長”——“野蠻”馮侖
第二章IT爭鋒
“嚴酷的寒冬的確來臨,而且才剛剛開始”——聯想的微笑楊元慶
“我不會用言語去回應質疑,我只用具體的業績贏取信任”——聯想的神話柳傳志
“危機年代適合英雄誕生”——遊戲迷陳天橋
“金融危機對網易影響相當微小”——養豬“網”者丁磊
“危機真的來了”——IT業領軍人馬雲
“每天還是需要媒體,需要上網,需要吃飯”——與“狐”共舞張朝陽
“金融危機下不是抓機遇,而是抗拒誘惑”——巨人史玉柱
“未感覺金融危機影響”——“詞人”李彥宏
“練好內功最重要”——養“虎”英雄周鴻煒
“我們需要保持冷靜”——移動專家王建宙

前言

全球性金融風暴竟然真的刮到我們頭上來了!
這對於許多人來說,是一件多么令人震驚、可想而不可及的事情。曾經,重創性的全球金融危機,就像颱風預報信息一樣,只停留在電視新聞、報紙媒體上,對於其它地區的老百姓來說。除了衝擊著眼球的圖片和數字。其它幾乎毫無影響。
然而時至今日,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這場波及全球經濟的金融海嘯,從美國到歐洲,從澳大利亞到日本,各個國家無一倖免,中國又如何能獨善其身?身為中國人,又如何不與其息息相關?當然。相比冰島國的破產,我國經濟所受的影響已經算是微乎其微了,可這細微的變化仍然觸碰了國人的生活邊界。
這正如關聯儲前主席艾倫·格林斯潘曾說的:“這場‘百年不遇’的金融風暴已經切實地開始逐漸侵襲普通人的生活了。”金融危機究竟是什麼?它如何悄然走進我們普通人的生活?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嗎?每一個中國人都開始積極思索這個饒有深度的問題。
本書在此大背景下應運而生。它從華爾街的歷史說開來。向人們解密世界金融中心的發展歷程。向人們闡釋“金融”這一現在令人聞之色變的字眼究竟從何而來:通過對華爾街歷史的介紹.它還向人們揭示了歷次金融危機中最顯著的特點、華爾街是如何一次又一次地擺渡危機。

精彩書摘

第一章 股海風雲
“不做研究就投資,和玩撲克牌不看牌面一樣盲目”——股票天使彼得·林奇
彼得·林奇(PeterLynch)是當今美國乃至全球最高薪的受聘投資組合經理人,是麥哲倫100萬共同基金的創始人,是傑出的職業股票投資人、華爾街股票市場的聚財巨頭,他管理的麥哲倫基金連續13年複合收益率達到29%,基金從2000萬美元成長到140億美元。
不能說他所取得的成績都是靠運氣,是景氣的市場助了他一臂之力,現在在金融危機中,全球的經濟都不景氣,嚴重下滑,他在這個時候還能夠繼續聚財嗎?答案是肯定的,因為多年的投資生涯已經使他擁有了一套屬於他自己獲取財富的牢固方法。
金錢的主人
當下社會是一個物慾橫流的社會,人們拜倒在金錢之下,拜倒在權利之下,相當一部分人淪為了金錢的奴隸。正好比“人生最痛苦的事是人死了錢沒花了,最最痛苦的事是人活著錢沒了”,沒有錢人們感到恐懼,感到痛苦。雖然人人都明白錢就是一個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東西,可是人們為了它手足相殘的有,道德淪喪的有,背信棄義的有……僅有少數人能夠支配金錢,成為金錢的主人,真正發揮金錢為人類的發展服務的作用。
財富有很多種,人的幸福是一種財富,人的經歷也是一種財富,當然,人手中的錢是人們通常所說的名副其實的財富。在人們眼裡,這位世界最著名的職業股票投資人彼得·林奇就是財富的化身,因為他說的話是所有股民的保典,他手上的基金是有史以來最賺錢的。人們都說,如果在1977年投資100美元該基金,在1990年取出,13年時間內會變為28000美元,增值28倍。
美國紐約的華爾街是金融惡魔占據之地,在紐約證券交易所很難感受到正常的心境,人們總是騷動不安、心神忐忑地盯著他們手中的股票。一夜暴富的和一夜一貧如洗的人他們的心臟都會經歷人生最大的一次跳動,一夜暴富的瘋掉,一夜一貧如洗的死掉(在美國的股災中,每次都有很多人自殺)。林奇是股市大潮中一個少有的心態平和的人,大有“我笑他人看不穿”之意。在他看來股市調整的時期只是調整投資方略的一個時期,就好像走路要兩隻腳交換著走一樣,只用一隻腳走路,“走”不了多遠就會跌跤,股市調整的時期對他而言只意味著廉價建倉的機會到了。他對股票、對金錢、對財富完全一副不在乎的樣子,總覺得該來的總會來。正是在這樣平和的心態下,他才沒有成為金錢的奴隸,而且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
人到了巔峰時刻很難把握住平衡的感覺,中國太平天國運動時,李白成率領浩浩蕩蕩的農民軍節節取勝。勝利沖昏了他們的頭腦,他們不再鬥志昂揚,而是享受在花天酒地之中,結果他們內部大亂,互相廝殺,僅僅幾天,李白成一手建立起來的太平天國就失敗了。林奇在處在他事業上的巔峰時刻的時候,沒有醉心於取得的成就,也沒有趁熱打鐵繼續前進的野心,他平平靜靜地選擇了退休,離開共同基金的圈子。面對外界的吃驚,他知道他是市場中最搶手的人物,知道他的才能也是最受倚重的,但他卻很理智,“這是我希望能夠避免的結局。儘管我樂於從事這份工作,但是我同時也失去了呆在家裡,看著孩子們成長的機會。孩子們長的真快,一周一個樣。幾乎每個周末都需要她們向我自我介紹,我才能認出她們來。我為孩子們做了成長記錄簿,結果積了一大堆有紀念意義的記錄,卻沒時間剪貼。”
雖然他是億萬富翁,他讓別人也成為了億萬富翁,但他卻不是金錢的奴隸,而是金錢的主人。
風波驟起
那樣一個乾千脆脆離場的人,曾經悄無聲息地締造了股市的傳奇和神話,人們一度稱他為華爾街最偉大的投資家。在投資之路上,他最突出的優點就是始終保持著冷靜的頭腦,平和的心態,在穩中求勝。他在纖毫小事中覓先機,還創造了常識投資法。
當他進入麥哲倫基金工作的時候,他得到了很好的機會,同時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他為了做出些成績,每月走訪四十到五十家公司,一年五、六百家。即使少的時候,一年也至少走二百家,至少閱讀700份年表。他每天要在辦公室工作12個小時,每天午餐都會見一家公司,每天要聽200個經紀人的意見,他和他的助手每月還要將兩千家公司檢查一遍。這樣的工作量是一般人難以承受的,而且要事必親躬。這樣長期的工作和研究,使林奇對投資掌握了一些方法,在他的投資組合中,他最偏愛兩種類型的股票:一類是股價增值比大公司容易的中小型的成長股股票;另一類是業務簡單的公司的股票。就靠著這種有名的投資方式,他成為華爾街股市的超級大贏家。
他退休之後,人們為他放棄巔峰的地位而惋惜,但他始終是人們心目中財富的化身。原本人們以為,他的離去會使他把英雄的形象永遠留給人們,事實卻不是那樣的。在2008年全球金融受到危機的震盪的時候,林奇從1999年到2004年,累計收受了證券經紀商價值1.5948萬美元的門票,並且被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經過三年持之以恆的調查後所披露。這件事在華爾街掀起了騷動,他的名聲也因此受到了傷害。
這是一件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事,因為林奇擁有億萬的財富,並且熱衷於慈善事業的發展。他在連續六年的時間裡,每年都會對慈善事業捐款500萬美元,總共捐款達3000萬美元。這3000萬美元和1.6萬美元的差距是何其之大!林奇如此大方,卻又貪圖小便宜,明知道這些門票是經紀公司免費送的,而他還是向下屬索票,這是不對的行為。
林奇所擁有的財富超過了人們的想像,因此對這件事富達支付了800萬美元的罰款,而他則同意按照證監會的要求退回1.5948萬美元(門票價值)並支付4138美元的利息。但這還不是最終結果,他的下屬為了給他那些票違反了投資銀行法,在被SEC查證之後,不得不離開富達,而且終結了交易員生涯。
金融危機的到來,使得很多大企業紛紛裁員來減小成本開支,林奇索票的事件致使他的下屬離開富達,致使他的下屬處於極不利的地位。雖然林奇的下屬為他的貪圖小便宜行為付出了代價,可是他們也應該進行反思,如果他們也能夠像林奇一樣保持冷靜的頭腦,不向金錢低頭,就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了。
現在的林奇離開了交易大廳前線的工作,可他依然是富達的副總裁,負責著公司的業務。他的投資才華不能夠被否認,他就是一個奇蹟,一個投資界中的奇蹟。
他就是一個奇蹟
1944年1月彼得·林奇出生在美國波士頓一個富裕的家庭里,他的父親曾經是波士頓學院的一個數學教授,後來放棄教職,成為約翰·漢考克公司的高級審計師,從事金融行業。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林奇10歲那年,他父親因病去世,他們全家的生活都陷入了困境。在家庭出現困境的情況下,他不得不開始半工半讀的生活。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在高爾夫球場做球童的工作不僅使他掙到了錢,而且他還很有心機地學習到了從高爾夫俱樂部的球員口中聽來的關於股票市場的知識和投資之道。他從那個時候開始,因為家裡貧窮的生活條件,就有了拿錢去投資股票,進行賺錢的意識。後來,他考上了賓州大學沃頓學院,但並沒有放棄球童的工作,他還因此獲得了弗朗西斯·維梅特球童獎學金。
人們的生長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當年孟子的母親為了讓孟子能夠專心學習,不惜三遷家門,後來孟子終於成為了中國著名的儒家大師,至今孟母三遷的故事還廣為流傳。在沃頓商學院學習的經歷對林奇以後的成長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在學校里他有目的地專門研究與股票投資有的學科,但是除了必修課外,他沒有選修看似與股票投資密切聯繫的有關自然科學、數學和財會等課程,而是選修了一些社會科學、玄學、認識論、邏輯、宗教和古希臘哲學等課程。因為他覺得股票投資是一門藝術,而不是一門科學,歷史和哲學在投資決策時顯然比統計學和數學更有用。這些也初步形成了林奇躬其一生的股票的投資之道。
大家都知道投資界從小就顯示出投資才華的巴菲特和羅傑斯,他們在很小的時候就懂得進行買賣,進行投資。林奇因為家庭變故的原因,沒有足夠的膽量涉足投資領域。直到大二的時候,他才決定用打工掙來的一筆不小的收入進行股票投資,小試牛刀。他從積蓄中拿出1250美元以每股10美元的價格投資于飛虎航空公司的股票,後來,這種股票因太平洋沿岸國家空中運輸的發展而暴升。隨著這種股票的不斷上漲,林奇逐漸拋出手中的股票來收回資金,靠著這筆資金,他不僅讀完了大學,而且念完了研究生。
在上學期間,他還曾到世界最大的投資基金管理公司一‘富達”,做暑假實習生。剛開始,他從高爾夫球場上學習股票投資知識,現在他親自實踐股票投資,這對他的投資人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與兩次進行環球旅行的羅傑斯在投資之道上形成了異曲同工之妙——注重在股票投資中實際調研的作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