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金口財》
《領導金口財》從實用的角度出發,用事例說話,融理論指導性與實際可操作性於一爐,告訴大家在講話時,如何告別“領導忌語”、提高領導素質、最佳化領導環境、改進領導作風等等.全書語言精妙,文字洗鍊,值得一讀。
基本信息
- 名稱:《領導金口財》
- 作者:水中魚 著
- 類別:圖書 > 勵志與成功 > 演講與口才
- 價格:36.00
- 語種:中文
- ISBN:9787560960999
- 出版社: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 頁數:318頁
- 開本:16開
- 出版時間:2010年6月1日
- 裝幀:平裝
編輯推薦
影響力:改寫人生命運或事件進程親和力:帶來更多更廣的人際資源溝通力:溝通是領導工作的精髓情感力:領導好口才讓人心生感動稱讚的藝術:不斷增加你的財富與名望批評的藝術:以人為本,講究技巧誠信的藝術:能獲得雙贏或多贏的結果尊重的藝術:無人能看見的心理操縱技巧公平的藝術:沒有公平就沒有服從 招聘面試時的口才:打好一場博弈戰下達任務時的口才:多建議,多協商面對媒體時的口才:新時代對領導者的要求樹立威信時的口才:不要讓你的形象打折扣公關應酬中的口才:言談舉止要保持身份《領導金口財》的目標:讓你掌握可以立刻派上用場的策略和技巧使你能夠化干戈為玉帛,挽狂瀾於既倒在辦公室里左右逢源、平步青雲不懂口才就無法成為好的領導者!6種力量、8種藝術、5種技巧、7種套用、4種訓練,讓你揮灑自如、談笑風聲、振臂一呼、應者雲集。領導是團體的靈魂,領導是單位的骨幹,領導是企業的精英。領導是激勵手下的核心人物,也是決定組織成敗的關鍵因素。特殊的位置決定了領導必須具有較高的技能與素質,而在這些綜合素質中,口才是重中之重。領導者口才的優劣,直接影響管理工作的好壞。有口才的領導者,總有一天會變成“有財人”有口就有財,會說就會贏
內容簡介
作為一位領導者,能夠不斷提高自己的講話水平,使自己在萬眾矚目之下,身處各種場合之中,面對各種對象之時,都可以樹立超凡出眾的形象和應有的權威。
目錄
第一篇領導口才的6種力量第一章影響力:領導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決定因素之一,是他們能成功地影響下級、同等地位的同事和較高級的經理。對於那些在領導職位上行事的人來說,影響別人、影響情勢、影響事件的能力是他們成功的基本必備條件。影響力的三種來源影響力是有很多種的,並且手段、效果也不盡相同,從其產生的原因來劃分,主要有以下幾種:1.基於威脅的影響力在人類歷史上恐懼可能是最普遍的影響系統之一,甚至在人類跨入21世紀的今天亦然如此。害怕受到心理或生理的傷害在各個家庭、群體、組織中是很普遍的。例如在企業中,常因擔心失業或減薪而產生恐懼感。在恐懼產生的影響力下,部屬是否同意命令或了解命令的原因並沒有多大關係,領導者所關心的只是部屬是否有能力執行命令,當然如果部屬了解也同意命令,強制的壓力也許會小一點,但命令的執行卻絕不容許改變。雖然威脅作為領導手段相當吸引領導者,但是它也有個最大的缺點就是成本太高。採用威脅手段的領導者必須時常盯著下屬,以發現不按規定行事的行為,並為了維持下屬的恐懼感一定要加以處罰。這樣就使得處罰和監督的成本都很昂貴。此外,恐懼本身也可能導致失效,在長期的恐懼壓力下,人們對恐懼不會再有任何感覺,並有可能在長期的壓力下爆發出相反的作用力。這是任何一個領導者所不希望看到的。2.基於傳統的影響力傳統習慣大概是歷史上產生影響力最普遍的方式,這種傳統習慣可能起因於恐懼,然後對恐懼的服從經過內化和制度化,融入了社會的組織結構和人們的意識形態。對影響者的服從可能由於尊敬他的高明之處,也可能由於社會習俗使然,認為服從領導者是天經地義的。由此可見以傳統為基礎的影響力的最大優點在於:具有正面的激勵作用而不是使人因恐懼而不得不服從。並且影響力來自於職位而不是來自於占有職位的人,這種“對位不對人”的影響力帶有穩定性和可預測性。即使換了人,影響力依然存在。正因如此,系統的影響力也就有了一個最大的缺點,便是對影響力的發生者,其影響力與本身的能力沒有了關係,於是這種影響力就可能成了基於盲目信從的影響力。3.基於理智信從的影響力假設我們能夠計算所有影響事件的次數,會發現最普遍的影響過程是通過理智服從,這在領導人員和技術人員中表現尤為突出。追隨者基於某些事實,相信領導者有足夠的知識和能力,而且做事確實有其自己的原則和道理,因而願意服從領導者。所以在這種影響力下,下屬之所以服從可能因為他了解行動的緣由,而且同意這是解決問題的適當行動。在這種影響力發生的過程中,領導者要有更多的主動精神,即領導者要對下屬解釋,這是對下屬最基本的尊重。這種方式等於說:“我認為你有能力和知識了解我所說的,而且我花時間跟你解釋,說明我尊重你。”因此,下屬覺得領導者對他相當尊重。有這種影響力的領袖多數是依賴他的親和力和專家權威勸服下屬,而不以命令方式使下屬服從,這樣便讓下屬覺得自己已分享了領導者的權力,不覺得被領導者統治。行動的成功又反過來增強了領導者的權力,結果下屬就會基於理性而信從領導者對他們的領導。如果領導者按照理論,前後一致地運用上述種種影響過程,一定會有效果。但不能保證任何一種影響過程,在任何對象和情況下都能成功。因為在實際工作中,影響力不會單純地來源於權力、傳統或者說理智,更多情況下是三者的結合體,而如何成功地把握三者的分寸,正是一個成功領導者實施其影響力的關鍵所在。在領導者實施影響的過程中,其結果是否會與其想像的一致還在於具體操作過程中的某些具體因素。追隨者的工作動機和努力有賴於:(1)預計努力會達到領導者所設定的目標的可能性。(2)預計如果達到目標,領導者會獎賞或減少、取消懲罰的可能性。(3)預計獎賞能滿足需求的可能性。(4)所滿足的需求的重要性。於是,當所滿足的需求非常重要,獎賞成為滿足需要的工具,並且通過努力達到目標並且得到獎賞的可能性越大,下屬就會有越強的工作動機並付出更多的努力。影響他人的具體策略權力賦予領導一種可以試圖改變他人的態度和行為的基礎。他們的成功與否取決於他們用以影響他人的過程。影響他人的任何企圖,它的起點首先是了解那個人所要達到的目標。然而參與影響過程的那些人,常常不明白他們確切地想要什麼。要求可以包括許多需要(例如,某種產品,安排某種方式,在一定時間發貨等),因此,領導需要全面考慮哪些方面是更為重要的,哪些在必要時可以扔下不管。分不清想達到的最終目標和完成目標的手段,還可能導致爭論不到點子上。而企業成功的影響者,永遠不會忽略最終目標,但是對於手段則是靈活的。講道理是最通用的策略。使用三至四種不同的策略看來是最佳手段,但不要全部用上。要根據經理的目標、他們控制的資源以及他們期望他人願意遵從的程度而選擇。當然,如果第一次影響企圖失敗,則應考慮採取不同的策略。一個人試圖影響哪一級的人,也是一個要考慮的重要因素。使用獎懲策略去影響同事,是不大會成功的。因為,對於那些同級的人,沒有供領導任意使用的正式職權。對他們而言,企業內的一切業務都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換。一樁交換可以包括商品(錢、人員)、服務(信息、公共支持)或者思想感情(賞識、稱讚)。這種交換是受“互惠原則”支配的———即人們做了好事應該得到報償的信念,做了壞事應受懲罰的信念,以及一個人期望他人為其提供的資源付出代價的信念。影響能力是在交換商品、服務和思想感情以滿足他人的需要和利益中產生的。交換可以是有形的商品,諸如增加預算、新設備和人員;有形的服務,諸如加快答覆時間、更多的信息或公共支持;或思想感情,諸如感謝、欽佩或稱讚。不管交換採取什麼形式,除非交換的因素大體相等,否則將會產生敵意。可以有許多方法來表示感謝和給予支持。領導可以通過口頭感謝、稱讚、在會上發表公開講話、非正式地向同等地位者發表評論或寫個簡訊給他的上司。然而,有人把感謝信看作讚賞的表示,而有人的看法可能就很不相同———或許把它看作是報答他巨大恩惠和服務的一種廉價方式。因此,這種報酬的大小不是按抽象的意義來評價的,而是由接受者隨意解釋的。另外,研究發現,影響者對其潛在的支持者影響越深入,由此產生的信任程度越深,交換過程將越容易。企業內的少數交換是一次性買賣,不知道什麼時候可能再進行;因而,在大多數交換形式下有兩種結果:成功地完成了一個人的目標以及成功地促進了關係,因此,下一次的相互作用甚至將更具有建設性。雖然,任務的完成和關係的改善並非總是同時實現的,在某種時候,後者可能比前者更為重要。勝了一個戰役而輸了全盤,這是代價昂貴的結果。當影響上級時,信任尤為重要,有研究報告指出,影響上司嚴重依賴於個人權力方面。一份研究報告稱,決定下級經理能對上司起多大影響的唯一重要因素是可靠性———即對下級經理的判斷、建議和工作表現的信任程度。通過預算數額來說明問題,進行試驗或工作,也是重要的。哪裡察覺到總經理和高級經理之間的關係不大合適或不大令人滿意,哪裡便已不能處理這些問題。第二章親和力:領導賣弄權勢,等於出賣自己的無知;領導賣弄富有,等於出賣自己的人格。擺架子的人,不僅領導關係搞不好,上下級關係也搞不好。展示平易近人的形象感情是人對客觀事物好惡傾向的內在反映,人與人之間建立了良好的感情關係,便能產生親切感。在有了親切感的人與人之間,相互的吸引力就大,彼此的影響力就大。管理者平時待人和藹可親,平易近人,時時體貼關懷員工,和員工的關係相處十分融洽,他的影響力往往比較大。如果管理者與員工關係緊張,時刻都要互相提防,那么勢必會造成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心理距離。這種心理距離是一種心理對抗力,超過一定限度就會產生極壞的影響。一個管理者要將他的決策變成員工的自覺行動,單憑職位權力顯然是不夠的,即使是有能力方面的吸引力,在很多時候也是力不從心的。因為員工已經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經濟人,而是渴望得到關懷的社會人。因此管理者要想使員工心悅誠服,為其所用,就要保證員工在感情上能和管理者心心相印,憂樂與共,以便管理者發揮感情的影響。對感情影響力的培養最為關鍵的因素就是要克服官僚主義的領導作風,做到從感情入手,動之以情,以取得彼此感情上的溝通。人格影響力是指管理者在管理工作中,通過自己的品德素質、心理素質和知識素質在被管理者的身上產生影響的一種力量。其中品德素質是人格影響力的基礎。管理者良好的道德、品行、作風往往會對員工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管理者的心理素質,是人格影響力的關鍵。在心理素質中,管理者必須具備豐富的情感,對員工充滿熱忱並關懷備至,這樣才具有強大的人格魅力。而知識素質是管理者人格影響力的能源,在管理工作中,知識淵博、業務素質高的管理者自然會形成一股凝聚力,員工自然會信服管理者的管理。著名人際關係學家卡耐基曾和美國最著名的傳記作家伊達?塔貝爾小姐一起吃飯。他告訴她正在寫有關如何對待下屬的書。她告訴卡耐基,在她為歐文?楊羅寫傳記的時候,訪問了與楊羅先生在同一間辦公室工作了三年的一個人。這個人說他從來沒有聽過楊羅先生向下屬下過一次命令。歐文?楊羅從來不說“做這個”或“做那個”,或者是“不要做這個,不要做那個”。他總是說,“你可以考慮這個”,或“你認為,這樣做可以嗎?”他在口授一封信之後,經常會問“你認為這封信如何?”在檢查某位助手所寫的信時,他總是說“也許我們把這句話改成這樣,可能會比較好一點。”他總是給人自己動手的機會,他從不告訴他的助手如何做事,他讓他們自己去做,讓他們從自己的錯誤中學習成功的經驗。用命令的口吻指揮部下做事,其效果總不如採取商量的語氣好;因為多數人不喜歡被呼來喚去。“你覺得這么做行嗎?”“你是否能夠儘快完成這項任務?”用這樣建議性指令方式將會使部下樂意聽命於你,而且有一種被重視的感覺,從而格外認真地工作。體現說話的親和力瑪麗?凱公司是一家知名的化妝品公司。為了擴大自己公司產品的影響,瑪麗?凱女士自己用的化妝品都是公司所生產。她也不建議公司職員使用其他公司的化妝品。因為她不能理解凱迪拉克轎車的推銷員開著福特轎車四處遊說、人壽保險公司的經理自己不參加保險。那么,她是如何同職員交流這一想法的呢?有一次,她發現一位經理正在使用另外一家公司生產的粉盒及唇膏。她藉機走到那位經理桌旁,微笑地說道:“老天爺,你在幹嘛?你不會是在公司里使用別的公司的產品吧?”她的口氣十分輕鬆,臉上洋溢著微笑。那位經理的臉微微地紅了。幾天后,瑪麗?凱送給那位經理一套公司的口紅和眼影膏並對她說:“如果在使用過程中覺得有什麼不適,歡迎你及時地告訴我。先謝謝你了。”再後來,公司所有的新老員工都有了一整套本公司生產的適合自己的化妝品和護膚品。瑪麗?凱女士親自做了詳細的使用示範。她還告訴員工,以後員工在購買公司的化妝品時可以打折。瑪麗?凱親和的態度,友善的口語表達,使她自然地與員工打成一片,成功地灌輸了她正確的經營理念。親和力就是這樣,它是人們說話時一種不錯的態度。這種方式的優點易於消減人與人之間的隔膜,進而使傳達者有效地把自己的思想傳遞給被傳達者。我們可以把親和力比作盛裝佳肴的器具,而把我們所要表達給別人的思想比作佳肴。如果這器具是髒兮兮且令人討厭的,恐怕也不會有人願意品嘗盛在其中的佳肴。某廠面向社會招聘廠長。在招聘會上三位投標人講述自己的治廠方案,代表們互相提問。投標人當場答辯。其中一個女幹部一舉中標,榮任廠長。且看她是如何施展親和力的:問:“你是個外行,靠什麼治廠,怎樣調動起大家的積極性?”答:“論管理企業我並不認為自己是外行,何況我們廠還有那么多懂管理的幹部和技術高明的老工人,有許多朝氣蓬勃、勇於上進的年輕人。我上任後,把老師傅請回來,把年輕人的工作、學習和生活安排好,讓每個人都幹得有勁,玩得舒暢,把工廠當成自己的家。”問:“咱們廠不景氣,去年一年沒發獎金,我要求調走,你上任後能放我走嗎?”答:“你要求調走,是因為工廠辦得不好,如果把工廠辦好了,我相信你就不走了。如果你選我當廠長,我先請你留下看半年有無起色再說。”話音剛落,立即在全場爆起了掌聲。問:“現在正議論機構和人員精簡,你來了以後要減多少人?”答:“調整幹部結構是大勢所趨,現在科室的幹部顯得人多,原因是事少,如果事情多了,人手就不夠了。我來以後,第一目的不是減人,而是擴大業務、發展事業……”問:“我是一名女工,現在懷孕7個多月了,還讓我在車間裡站著幹活,你說這合理嗎?”答:“我也是女人,也懷孕生過孩子,知道哪個合理,哪個不合理,合理的要堅持,不合理的一定改正。”女工們立即活躍了起來。有的激動地說:“我們大多是女工,真需要一位體貼、關心我們疾苦的廠長啊!”這個故事進一步向我們展示了親和力的現實意義,也告訴我們親和力不是巴結和獻媚,它更是一種心與心的平等和互惠。說話的姿態放低些美國有位總統,在慶祝自己連任時開放白宮,與一百多個小朋友親切“會談”。10歲的約翰問總統,小時候哪一門功課最糟糕,是不是也挨老師的批評。總統告訴他:“我的品德課不怎么好,因為我特別愛講話,常常干擾別人學習。老師當然要經常批評的。”他的回答,使現場氣氛非常活躍。後來有一位叫瑪麗的女孩,她來自芝加哥的一個貧民區。她對總統說,她每天上學都很害怕,因為她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情,害怕路上遇到壞人。此時,總統收起笑容,嚴肅沉重地說:“我知道現在小朋友過的日子不是特別如意,因為有關毒品、槍枝和綁架的問題政府處理得不理想——我願意你好好學習,將來有機會參與到國家的正義事業之中。也只有我們聯合起來和壞人做鬥爭,我們的生活才會更美好。”這位總統的話緊緊抓住了小朋友的心,使小朋友的心裏面認為總統和他們是好朋友。即使場外的大人們看到這樣的對話場面,也會感到總統是一個親切的人。從心理學角度分析,這位總統展現的不僅是親和的說話和動作,更是人際關係中“同理心”的特質。他利用這種特質,透露給兒童他的過去和他們一樣,也常被老師批評,但只要經過自己的努力,也會成長為有用的人。總統在認同小朋友對社會治安擔心時,還鼓勵小朋友參與正義事業,那樣,正義者的力量會更大。這樣的談話使小朋友發現,總統是和他們生活在一個國家裡,站在一個立場想問題。在這段談話中,還體現了另外一個有趣的心理現象。總統在說話時坦陳自己“小時候品德不好,常挨老師批評”,其目的不僅是拉近距離,便於溝通,同時也塑造了一種在美學上稱之為“缺陷美”的形象。一個接近完美的人如果敢於承認自己人性瑕疵,他的言行將比神聖而不可高攀的人更討人喜歡。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一個過於高大的完善的人物容易在人的內心產生一種壓迫感,有時也會令人有一點點自卑心理。而說話者通過坦誠自己的某個小缺點或過去的某個缺點時,無形中緩解了聽話者壓迫感的程度。同時,當大人物與普通人談話時,主動表示親和或者採用適當的低姿態會滿足普通人的自尊心理需求,當然是非常受歡迎的。上述故事中的總統對談話對象心理的研究以及他所採取的低姿態,很值得我們在生活和工作中學習。不擺領導的架子魏文侯是先秦時期一位有雄心的國君,以朋友的身份和賢人相處,從來不擺領導的架子。魏成子向魏文侯推薦:段乾木才能出眾,平生不為功名利祿所引誘,一直隱居在西河鄉下,不願出來做官。於是魏文侯親自帶著隨從前去聘請。在段乾木的門前,魏文侯親自叩門,但段乾木不想出來做官,他翻過後牆躲避起來。第二天,魏文侯遠遠地把車子停在村外,下車步行到段乾木的門前求見,段乾木又躲起來不見,這樣整整一個月,魏文侯每天都親自前往求見。段乾木看到魏文侯這樣真心誠意,很受感動,只好出來相見。魏文侯又請他一同乘車回國都共商國事。從此,魏文侯以待客之禮待段乾木,以師事之,而段乾木也盡力輔佐文侯治理國家大事。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議論:“嗨!我們這個單位的領導,官雖然只有芝麻粒大,架子擺得倒不小。哼,他越是這樣子,我們就越懶得理他。”“你們單位的領導講起話來怎么是那個樣子,拿腔拿調的,真讓人受不了。”對於愛擺架子的領導,人們很不喜歡,但這樣的領導不少,這些人不僅領導與領導之間關係難處,而且領導與被領導之間關係也難處。愛擺架子的領導表現為:和普通百姓保持一點距離。愛擺架子的領導平時緊繃著面孔,輕易不下基層,輕易不接觸民眾,他們把和民眾開玩笑、打成一片看成是有損領導威信的事。有時在現場能了解的問題,愛擺架子的領導卻總是安排他人到辦公室來向他匯報,問東問西,還不時提些問題,以顯示領導的氣度和水平。自己比別人高明。領導之所以能成為領導,就是在某些方面比別人高明一些。但是,愛擺架子的領導卻將這一點過分絕對化了。不是認為自己高明一點,而是認為自己要高明得多;不是認為自己在某個方面要高明,而是在所有的方面都高明,這種缺少自知之明的心理所產生的結果,往往適得其反。劉備為給關羽、張飛報仇,興百萬之師來討伐東吳,孫權從闞澤言,起用陸遜為主將,統率三軍抗劉。訊息傳來,劉備問陸遜是誰?馬良說是東吳一位書生,年輕有為,襲荊州便是他用的計。劉備大怒,非要擒殺陸遜為關羽、張飛報仇。馬良勸諫道,陸遜有周瑜之才,不敢輕敵。劉備卻嗤笑道:“朕用兵老矣,豈不如一黃口孺子耶!”用兵打仗之道,重的是誰能把握戰機,深諳謀略,與年齡無關。劉備自稱“朕用兵老矣”,誇口自己經歷的戰爭多,謀略周全,這是不切實際的狂言。“豈不如一黃口孺子耶!”他嘲諷陸遜是乳臭未乾的小毛孩,看不起陸遜,這是輕敵的思想,是未戰先敗了一陣。後來,陸遜用計火燒連營八百里,令劉備吃了大敗仗。劉備這個教訓啟示人們,領導在考慮問題時,不能把自己的身份擺進去。按自己的職務看問題,就會少了客觀性,多了盲目性,這樣考慮問題就不周全,處理問題就會產生誤差,脫離實際,造成損失。劉備說他“用兵老矣,豈不如一黃口孺子耶”,兩句話聯起來,還歸結於他愛擺領導的架子,因此釀成千古遺恨。為什麼有的領導愛擺架子呢?這是由於在一些人的內心深處,形成了濃厚的等級觀念,將人分為上中下幾等,覺得官當得越大,似乎就越是高人一等。他們如果當了官,就洋洋得意,忘乎所以,情不自禁地顯示出比別人高出一等的樣子來。從領導的威信方面來說,那些藉助本人的真才實學、高超的業務水平和工作能力,與眾人建立密切的感情關係的領導,威信越大。而那些借領導的資歷、官職的大小、常擺出一副官樣的領導,其威信越小,容易成為孤家寡人。過分突出自我,藐視他人的存在,嚴重脫離民眾基礎,這不是現代領導的作派。作為一名現代領導人,還是少擺架子為好。作風不要太強勢“你們怎么辦事的?我1個可以頂你們10個……”在集體會議上,某公司的老闆又發火了。其實,在這個公司,被老闆訓斥已經成為每一位想留下員工的必修課。強勢老闆,培養奴性文化。有這么一種說法,征服欲是男人的一種天性。這個公司的老闆,正是這種欲望的放縱者。老闆畢業於某名牌大學,在廣告行業稱得上是一個全才:文案、策劃、設計樣樣精通,策劃總監、行銷經理、品牌顧問等都可以勝任。真可謂強勢強能,銳不可擋。能人多幹事。這個老闆事必躬親,每次提案一定親自出馬。就算簡單的海報,單張創意、設計也要親自把關;一個活動從聯繫業務、策劃到執行總少不了他的指揮。到頭來,搞得團隊心煩氣躁,新業務沒拉到,老客戶還又萌生去意。這樣員工更遭批評,從創作總監到執行總監,從前台接待到文案,公司上上下下,一個個被批得面紅耳赤。這樣,在這家公司產生了兩種現象:一方面,給了那些對工作沒有激情的員工和能力有限,不敢輕舉妄動的員工以濫竽充數的機會。大家聽從老闆,誰還管這些沒做事的小職員啊!另一方面,公司的人員流動現象很嚴重,年輕氣盛的創意新人無法忍受這屈辱的生活。才華橫溢的設計精英信奉“到哪裡都是主場”的豪言,甚至前台招待也換了一個又一個。留下的,都是那種“久經罵場”的“忠誠軟弱之士”。長此以往,這個公司的員工養成了“打不還手”“罵不還口”的習慣,老闆有理無理都是真理,員工見到老闆,就象老鼠見到貓一樣,立刻埋頭苦幹。這種現象,可以定義為員工的“奴化現象”。如果把這種現象看成企業文化的一種,甚至可以定義為“奴性文化”,是員工從心底里透出來的順從和畏懼。它是由強勢、專制的老闆和“苟且偷生”的員工共同培養而成的。奴性文化主導下的企業,對錯全憑老闆一己之見。不盡如此,老闆基本上確定了每一個案子的運作策略,員工只是對這種策略的具化和執行。所謂創意,實際上就是老闆創造之意。團隊協作,通常就是大家“不約而同”的“想老闆之所想”,投老闆所好而已。這樣,老闆在個人崇拜中陶醉,員工創造力在懶惰中消磨。人才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人才的質量基本決定了公司的創作實力。奴性文化主導下的企業,公司的員工是極不穩定的。高的員工流動頻率,必然導致高的人力資源成本。以及公司聲譽下降,這樣怎么能吸引優秀人才呢?所以,奴性文化主導下的企業,既不能培養、提升在職員工,又很難吸引和招納優秀人才。企業的競爭力根本無從談起。“弱點暴露”效應在實際的工作中,應注意“弱點暴露”效應,這是一門領導藝術。所謂“樹活一張皮,人活一張臉”。現實生活中,我們總是竭力掩飾自身的種種缺陷與弱點,以顧全臉面,尤其是一些領導者,更想儘量使自己在下屬面前樹起一個“高大全”的形象。其實,有時恰當地運用“弱點暴露”效應,也是一項十分巧妙的領導藝術。對自身的一些弱點,不為人所知當然好,但事情往往不可能永遠都不為人所知的。這時,你若主動暴露給自己的下級,不僅不會引起他的鄙視,反而會感到你的謙虛和對他的信任。結果必然是一方面千方百計幫你打“埋伏”;另一方面鼎力為你彌補“弱項”,使你胸有成竹地應付任何場合。當領導人顯露其弱點時,他們是在毫無保留地向我們展示最真實的自我。事實上,如果領導想顯示自己在所有的事情上都非常完美,那就說明他們凡事都無須別人幫忙,也就不需要追隨者。暴露弱點,可以向追隨者表明,自己是一個真實的人,一個可接近的人。而且如果不自曝弱點,很可能觀察家們會給你搞出一些弱點來,結果更糟。但暴露自身弱點必須非常小心,要有所選擇,永遠也不要暴露致命的缺點,而是顯露一個或少數幾個無關緊要的弱點,或者挑選從某種意義上可被認為是優點的弱點。真正了解自己的部下,是有效地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力的必要前提。因此,適當地向他們透露一點自己曾經有過的挫折、失誤和弱點,往往會成為打開他們心靈之窗的鑰匙,也許他們因此而加倍地向你敞開思想或情感的大門,有位區委書記對從本機關下派到鄉任職的幹部說:”那年我被下派時,鬧了很久的情緒。你到基層後有啥想法,直接找我吧,咱們可以多聊聊!”後來,這位書記從這個下派幹部那裡了解了許多下派幹部的所思所想,為改進和加強這方面的工作提供了依據。對一些已眾所周知的自己的弱點,改又改不了,這時一般不需去迴避、遮掩,反而應該讓其亮亮相,曝曝光,部下反而覺得你為人坦誠,進而對你諒解。有位經理,管理經營有方,公正廉潔,但就是性格“火爆”,無論是男女老少,“碰”到他那兒都免不了被不顧情面地一頓猛“批”。為此,民眾關係頗為緊張。一次,在職工大會上,他很動感情他說:“我這人,從小就是‘牛’脾氣,發作起來老給人難堪。下決心改了十幾年,還是沒改掉。今後我再‘牛’氣,你們大力頂,誰幫我頂掉‘牛’氣,我用全年獎金重謝他。”從那以後,既沒人和他頂,也沒人把他的“牛”脾氣往心裡去,企業搞得紅紅火火。大家說:“我們了解他,這不算啥!”對自己的下屬,要促其改正他的缺點、弱點,但又擔心他頂撞自己,或者擔心為其指出後有可能加重他的心理負擔。這時,有分寸地暴露自己的一些弱點,或者說說自己過去也有關似的弱點等,既可以緩和上下級氣氛,又可以解開下屬的思想疙瘩,達到自己預期目的。張某是機關有名的“金剛”,經常睡懶覺,八點上班九點難覓其蹤。考勤者說說他,差點挨頓揍。新來的科長找到他說:“你小子要是在前幾年,還真是我的好搭檔呢!那幾年我睡懶覺,差點把‘嬌妻’都‘睡’走了。別再像我呵,小伙子,再不改,‘師傅’可對你不客氣羅!”幽默而果斷,軟中帶硬,“小子”還真服了他。有的部下,為了達到他們的目的,總是抓住你一些非原則性問題,非議你,要挾你。這時,如果你躲閃,迴避自身的弱點,往往會使其得寸進尺。其實,要對付他們的伎倆,何不來個先退再進。譬如,年輕的杜經理一時疏忽,簽字買進一批滯銷布匹。馬某因曠工被扣過工資,於是趁機發泄,在職工中進行煽動。杜經理毫不掩飾,在全廠職工會上表示:自己不但簽字進了滯銷布匹,而且還有滯銷毛線。但自己已經決定通過加工新款式服裝解決庫存,並已主動要求扣掉半年獎金,如半年內滯銷品不能完全處理,就抵進全年工資和獎金。這樣一來,不但沒有影響杜經理的形象,反而使職工覺得他敢於負責,不怕揭短,以身作則,治廠有方。在實際的交往過程中,應注意“弱點暴露”效應,這是一門人際交往的藝術。所謂“樹活一張皮,人活一張臉”。現實生活中,我們總是竭力掩飾自身的種種缺陷與弱點,以顧全臉面,尤其是一些領導者,更想儘量使自己在下屬面前樹起一個“高大全”的形象。其實,有時恰當地運用“弱點暴露”效應,也是一項十分巧妙的領導藝術。
前言
在社交場所,在談判桌上,在銷售圈中,在演講台前……只要有人的地方,就需要交流,就需要對話,就需要高超的講話能力和卓越的口才。“口才、金錢、電腦”是最有力氣的三大法寶。口才獨冠“三寶”之首,可見其作用和價值非同小可。古有使楚的晏子,口才不凡,掙回顏面;蘇秦以雄辯之才掛起六國相印;張儀四處遊說,建功立業;諸葛亮聯吳抗曹,舌戰群儒……到了近現代,也出了梁啓超、孫中山、魯迅、毛澤東、周恩來、聞一多等諸多能言善講的口才巨擘。周恩來總理在萬隆會議上慷慨陳詞。擲地有聲地講出了中國人自己的聲音,口才的威力讓中國人昂首挺胸、揚眉吐氣;國務委員吳儀在中國加人世貿組織的談判桌前,妙語連珠、語出驚人,口才體現了“說得出的能力,做得到的成就”。無怪乎,劉勰在《文心雕龍》中感嘆:“一言之辯重於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有哲人說,眼睛可以容納一個美麗的世界,而嘴巴則能創造一個精彩的世界。在現代交際中,口才就是生產力。有口就有財,會說就會贏。是否能說、會說,著實影響著一個人的財富積累與成敗。
精彩書摘
美國前總統尼克森曾經說過:“凡是我所認識的重要領袖人物,幾乎全都掌握一種正在失傳的藝術,就是特別擅長與人作面對面的交談。我認為這個共同點並非偶然。領導即說服。一位領導人如果不能在交談時吸引入、打動人,那么,他大概也說服不了人。因此也未必能成為領導人……麥克阿瑟的精彩的獨白,戴高樂的雄辯的演說,吉田的善於自我嘲諷的幽默。周恩來的閃著詩意的談吐……聽著這樣的言談。人們會不禁對說話的人的智慧產生莫大的敬意,這種印象是成功的領導人建立他的權威和發揮他的說服力的方式之一。”美國人類行為研究者湯姆士也指出:“說話的能力是成名的捷徑。它能使人顯赫,鶴立雞群。能言善辯的人,往往使人尊敬,受人愛戴,得人擁護。它使一個人的才學得到充分拓展,熠熠生輝,事半功倍,業績卓著。”他甚至斷言:“發生在成功人物身上的奇蹟。一半是由口才創造的。”領導者,眾之首也。領導者要實現有效的、成功的領導,必須充分利用好領導環境,導之於言而施之於行,最大限度地引導和調動被領導者朝著既定的目標共同努力。而要引導和調動別人,成功溝通和積極鼓動的語言是重要的手段。口才訓練大師卡耐基強調:一個人的成功,只有15%歸功於他的專業知識,還有85%歸功於他表達思想、領導他人及喚起他人熱情的能力,即其駕馭語言的口語表達能力。領導者作為社會經濟發展的引導者、指導者,一切具體工作最終都要通過語言來完成。主持會議、布置工作、接待來訪、社交活動、發表演說等,都離不開口才。而且口語表達能力的高低,將直接影響這些活動效果的好壞。因此,講話水平是衡量一位領導者素質和能力。或者說在社會地位和成就上有多大潛力的重要標準。促使事業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講話是反映領導者綜合素質的一面鏡子。講話是一個人思想政治素質、政策理論水平、科學文化修養、生活閱歷積累、文字寫作和表達能力等多種因素的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