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信息
【名稱】《雜詩二首》【年代】南朝宋
【作者】王微
【體裁】五言詩
作品原文
雜詩二首【其一】
桑妾獨何懷,傾筐未盈把。
自言悲苦多,排卻不肯舍。
妾悲叵陳訴,填尤不銷冶。
寒雁歸所從,半塗失憑假。
壯情抃驅馳,猛氣捍朝社。
常懷雲漢漸,常欲復周雅。
重名好銘勒,輕軀願圖寫。
萬里度沙漠,懸師蹈朔野。
傳聞兵失利,不見來歸者。
奚處埋旍麾,何處喪車馬。
拊心悼恭人,零淚覆面下。
徒謂久別季,不見長孤寡。
寂寂掩高門,寥寥空廣廈。
待君竟不歸,收顏今就檟。
【其二】
思婦臨高台,長想憑華軒。
弄弦不成曲,哀歌送苦言。
箕帚留江介,良人處雁門。
詎①憶無衣苦,但知狐白溫。
日暗牛羊下,野雀滿空園。
孟冬寒風起,東壁②正中昏。
朱火③獨照人,抱景自愁怨。
誰知心曲亂,所思不可論。
作品注釋
①詎(巨):豈。②東壁:壁宿別名,農曆十月日昏時見於南方。
③朱火:燭光。
作品選析
王微是南朝宋的一位詩人,一生只活了二十九歲。他的詩,鍾嶸《詩品》列於中品,今存僅五首。《雜詩二首》中的第二首(“思婦臨高台”)是他的名作,《文選》、《玉台新詠》乃至沈德潛《古詩源》等選本都收錄了。這是一首閨怨詩,全詩主旨在一“怨”字。詩歌開頭,便展開了一幕有著濃重的哀怨氣氛的場景:女主人公登臨高台,憑倚著裝飾華麗的檻板,望盡天涯,然而和平常一樣,她所思念的愛人卻望而不見。滿腹幽怨,惟有托之於琴弦,由於心緒煩亂,撫琴竟不能成曲,無可排解的憂愁,終於化為一曲哀歌,聊以傳送愁苦之言。
緊接著的“箕帚留江介”四句,詩人借思婦的“哀歌送苦言”,交代了思婦之怨的緣由。箕帚,婦女所執,用以代指婦人。江介,江岸,指沿江一帶。思婦留南,良人戍北,相隔萬里,不能聚面,自然是十分痛苦的。然而思婦的怨望不僅僅為此。“無衣““狐白”兩句,詩人化用曹植《贈丁儀》中“在貴多忘賤,為恩誰能博?狐白足御冬,焉念無衣苦”的詩意,暗示良人的貴而忘賤。是造成思婦無盡痛苦的更深的原因。昔日這位良人地位不高,思婦嘗為之制寒衣,而今已屆高位,志驕氣滿,只知狐白之溫,哪裡還曾回憶往昔的無衣之苦呢。言外之意,良人為了追逐功名,早已忘卻閨中的思念,久盼不歸,就是思婦生活中的必然悲劇了。體味到這一層,讀者自然能從一般的離愁別意之外,辨別出更深的怨思,從而對思婦內心的悽苦,有更深的同情。
“日暗牛羊下”以下,以景見情,通過特定的環境鋪寫,映襯女主人公的孤淒形象。《詩·王風·君子於役》:“日之夕矣,羊牛下來。君子於役,如之何勿思!”日夕景狀,分外撩人離思。思婦環顧庭院,但見野雀滿園;仰望天空,只見東壁星正點綴於傍晚的天幕;初冬時分,朔風微動,使人頓生陣陣寒意,更增添了思婦的悲愴之感。
“朱火獨照人”四句,場景由高台轉到閨中。入夜之後,思婦對燭孤坐,抱影獨倚,淒涼寂寞,自不待言,比之白天的引領翹望,此刻情景,又添了一層絕望色彩。心底的愁苦,千頭萬緒,一時無從說起;縱使可以分說,卻又向誰人傾訴!結尾的“心曲”之“亂”,遙應開頭的琴“曲”之亂,使整首《雜詩》都像一曲悽苦的亂彈。思婦的滿腔愁怨,至此臻於極矣。
此篇寫思婦之怨,調動了多方面的藝術手段,或借登台、憑軒、弄弦、哀歌等一系列動作以表現,或借日暗、風緊、野雀、空園等景物以渲染,或化用古詩以暗喻,或略敘事實以點明,低徊宛轉,極富情致,真堪稱善寫怨者。王微在《與從弟綽書》中嘗言:“文詞不怨思抑揚,則流澹無味。”此詩確實做到了“怨思抑揚”,正如陳延傑《詩品注》所言:“景玄(王微)‘思婦’之唱,清怨有味。”可見詩人的藝術追求,是得到後世公論的肯定的。
作者簡介
王微(415-443)南朝宋詩人、畫家。字景玄。琅邪臨沂(今屬山東)人。初為司徒祭酒,轉主簿。除南平王鑠右軍諮議參軍,稱疾不就。仍除中書侍郎,又擬南琅邪、義興太守。父死去官,不復出仕。有文集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