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桅船》](/img/2/71e/nBnauM3XzYzN1gDMygTO4AzMyITM1YTN3QjMwADMwAzMxAzL4kzLxc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詩歌內容
雙桅船
![《雙桅船》](/img/4/0b2/nBnauM3X4UDN3YzM4gTO4AzMyITM1YTN3QjMwADMwAzMxAzL4kzLwc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可風卻不容我再遲疑
岸啊,心愛的岸
昨天剛剛和你告別
今天你又在這裡
明天我們將在
另一個緯度相遇
是一場風暴,一盞燈
把我們聯繫在一起
是另一場風暴,另一盞燈
使我們再分東西
哪怕天涯海角
豈在朝朝夕夕
你在我的航程上
我在你的視線里
作者簡介
舒婷,原名龔佩瑜,祖籍福建泉州,1952年出生於福建石碼鎮(漳州龍海),生長在廈門。朦朧詩派的代表作家之一,《致橡樹》是朦朧詩潮的代表作之一,與北島、顧城齊名,但事實上,她的詩歌更接近上一代載道意味較
![《雙桅船》](/img/6/412/nBnauM3X2gjN5AzM4kTO4AzMyITM1YTN3QjMwADMwAzMxAzL5kzLwc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舒婷擅長於自我情感律動的內省、在把捉複雜細緻的情感體驗方面特別表現出女性獨有的敏感。情感的複雜、豐富性常常通過假設、讓步等特殊句式表現得曲折盡致。舒婷又能在一些常常被人們漠視的常規現象中發現尖銳深刻的詩化哲理(《神女峰》、《惠安女子》),並把這種發現寫得既富有思辯力量,又楚楚動人。
舒婷的詩,有明麗雋美的意象,縝密流暢的思維邏輯,從這方面說,她的詩並不“朦朧”。只是多數詩的手法採用隱喻、局部或整體象徵,很少以直抒告白的方式,表達的意象有一定的多義性。
配圖賞析
![]() | ![]() |
![]() | ![]() |
![]() | ![]() |
![]() | ![]() |
作品賞析
所謂舒婷詩歌的“低音區”部分,是指那些採用朦朧、象徵的意象來表達詩人內在的複雜心態與細膩情感的作品。如《自畫像》、《往事二三》、《童話詩人》、《雙桅船》、《北戴河之濱》等等。這部分作品由於內蘊豐厚,表達曲折,具有較豐富的美學價值,需要人們通過多層次的分析與透視才能理解與欣賞。因此,常被人們視為晦澀朦朧的“霧中之花”。
![《雙桅船》](/img/f/348/nBnauM3X3czN0YDM5EDM5AzMyITM1YTN3QjMwADMwAzMxAzLxAzL0c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本詩的一個重要藝術特點是象徵。在朦朧詩中,象徵多是用某種具體的事物和人們能直感的形象來替代人的某種主觀情緒和某種社會態度。簡言之,就是用具象來表達抽象。詩題“雙桅船”,就是一種象徵。全詩的目的不在於描寫一隻客觀的雙桅船,而是借用雙桅船這一具體形象來表現詩人自己,表現詩人雙重的心態與複雜的情感。或者說,詩人覺得,我就象一隻雙桅船。雙桅船中的“雙桅”又暗示著某種深層的含義。雙桅並在,意味著詩人心目中愛情與事業並立又相區別的心理。另外,詩中的“岸”、“風”、“風暴”、“燈”等都具有明顯的象徵性。“岸”象徵著女性的愛情歸宿,“風”意味著時代緊迫感給詩人的動力,“風暴”暗指詩人與同代人所經歷的不平常的年代風雲,“燈”則與光明信念邊在一起。
作品風格
![《雙桅船》](/img/8/121/nBnauM3XyQzN2UDM3MDM5AzMyITM1YTN3QjMwADMwAzMxAzLzAzLzQ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另外,本詩的語言自然流暢,詩中所蘊含的情凝重而又細膩,既有濃濃的個人感嘆,又有開闊的時代情懷。詩的最後四名:“不怕天涯海角/豈在朝朝夕夕/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視線里”,被人們當作警句加以廣泛流傳和引用。
創作背景
舒婷詩集《雙桅船》曾獲中國作家協會第一屆優秀詩集獎。舒婷在談到她的詩友北島、江河、芝克、顧城、楊煉們時說:遠不認為他們就是通常所說的“現代派”。舒婷認為他們的共同點是探索精神,是關注民族的命運。舒婷說她受有他們巨大的影響,然而她又說她總也深刻不起來。舒婷這些話有助於我們理解她的作品,而不要隨意貼上什麼標籤。舒婷一再地說她寫詩是從寫日記、抄詩、寫信開始的,她說她只是偶爾寫詩,或附在信箋後,或寫在隨便一張紙頭上,給她的有共同興趣和欣賞習慣的朋友看。舒婷還說儘管她明確作品要有思想傾向,甚至她還牢記住“沒有思想傾向的東西算不得偉大的作品”的告誡,但是在寫詩的時候,她寧願聽從感情的引領而不大
![《雙桅船》](/img/0/291/nBnauM3X1QDOzkzM0MDM5AzMyITM1YTN3QjMwADMwAzMxAzLzAzLzA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雙桅船》是一首重要的詩,寫一種“擱淺”的感覺,凝聚了作者很多的體驗。1972年她以獨身子女照顧回城,沒有安排工作,產生了一種擱淺的感覺。她連一名民辦教師也爭取不到,現實和理想之間那不可超越的一步之遙被她感覺到了。一步,然而遙遠。於是舒婷寫成了這首詩,她終於明白擱淺也是一種生活,那是多少年以後的事。《雙桅船》以船自喻,飛翔的靈魂被禁在自由的門檻。在這裡,舒婷較好地完成了從生活到藝術的轉換,而不是把生活真實直敘於詩中,或把生活的語言分行排列於詩中。這是舒婷詩的一種類型。屬於這種類型的詩,還有《日光岩下的三角梅》等;另外一類型是“贈”、“送”型,例如《秋夜送友》、《贈》等,這類詩在舒婷詩中也不是太少,《致橡樹》、《流水線》也屬這一類型。相比之下,後一類型接近書信,前一類型像是獨白。從詩的角度說,也許前一類型略勝一籌吧,因為後一類型實際上未經轉換或轉換得過分容易。《贈》的魅力來自詩中的警句(火、炭、樹、土)、形象的刻畫、婉轉的口吻(多種特殊的句式)和氛圍情調。《秋夜送友》有些像書信的分行,《流水線》未經轉換,有些直露。《日光岩下的三角梅》是詠物詩,但寄託深遠新穎:“越是生冷的地方/越顯得放浪、美麗”。《雙桅船》是一首與詩集同題的詩,由此可見它的重要性。舒婷經常把意象成對地放在一起,這或許可以說是她詩思維的一個特色。什麼是雙桅?雙桅有什麼含義?在這首詩里,成對出現的意象有:左翼/右翼,風暴/盞燈,你/我,航程/視線,霧/風,昨天/今天,岸/船,告別/相遇等等,可以一直找下去。我們可以在別的詩里很容易地找出“雙桅”模式:大海/小船,橡樹/木棉,老松/岸柳,火/炭,樹/土等等。雙桅不是表示內心矛盾或感情複雜,而是渴望交流,期待友情,祈求溝通與理解,相信心靈的來往,說到底,是舒婷種種感情牽掛的流露與外化。雙桅很好他說明了舒婷詩的特殊追求與特殊的價值取向。舒婷的詩友們都不是雙桅,而是單個的:島、河、猴、城等等。有人說過:深刻的都是孤獨的。舒婷既然總也深刻不起來,她喜歡雙桅就是很自然的了。然而,從詩歌藝術技巧來說,中國的格律詩可以說是雙桅的,因為它很講究對仗;西方詩歌里的張力、反諷、悖論也都雙桅。最後,哲學的辯證學者認為:事物都是成對的產生,——能不能說這是對雙桅的哲學闡釋呢?每一個讀者都有闡釋的自由,唯獨不可以論斷為二元論。
相關詞條
《舒婷顧城抒情詩選》(1982)、《會唱歌的鳶尾花》(1986)、《始祖鳥》(1992)、《舒婷的詩》(1994)、《致橡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