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人類個體智慧型多元性的闡釋,情感邏輯的養成之道,逆境智商的培育技術。人有“執行大腦”和“情感人腦”。
“執行大腦”負責“理性邏輯”,“情感大腦”負責“情緒邏輯”。
人們的情感傾向優先於理性思維。理性在情感領域裡常常“失靈”。
智商決定一個人行走的能力,情商決定一個人行走的姿態和方向,逆境商決定一個人行走多遠。
內容簡介
由此,在IQ方面,學無止境、學有所長;在EQ方面,喜怒哀樂,發而適中;在AQ方面,堅韌不拔,一以貫之。三者之間,相互協作,互相連通,形成一個完美的“三角型’’的心智結構。如此,一個人的智慧型才能持續提升並有效“做功”,從而不斷超越當下之自我,體驗人生日新又新的快樂!世界上沒有什麼比你自己更為神奇的了,去探索和發現自己吧!
目錄
叢書總序——“平衡”的智慧第一部分開拓你的“處女地”
從“開心辭典”看IQ的作用
從“誰是英雄”看IQ的架構
從“舟舟們”身上看IQ的相對獨立性
從動物實驗看IQ的可塑性
從舞蹈家看身體一動覺智慧型的培育
從音樂家看音樂智慧型的培育
從建築師看空間智慧型的培育
從數學家看邏輯一數學智慧型的培育
從詩人看語言智慧型的培育
從皮亞傑的研究看兒童的早期教育
從“童話大王”鄭淵潔看學校教育
從“功夫熊貓”說到IQ的開發
從幼兒身上學習“學習方法”
第二部分管理你的“太平洋”
從劉備說到EQ
從玩過山車體會情緒與情緒分類
從林黛玉來認識性格號隋緒的關係
從雜技運動看情緒誘因
從夫妻吵架來理解情緒化行為
從特警看情緒誘因的削弱與改變
從張飛來認識憤怒
從汶川地震來認識悲傷
從賈寶玉來認識愛
從“9·11”來認識恐懼
從“艷照門”來認識驚訝
從希特勒來認識厭惡
從《歡樂頌》來認識快樂
從《創世紀》來認識羞恥
從環境污染來認識情緒污染
從生理疾病來認識“情緒疾病”
從情緒“健康”來認識身體健康
從文化教育來理解情緒教育
從行為管理來理解情緒控制
從物質激勵來理解情緒激勵
從潮漲潮落來理解情緒創造力
從李麗身上來學習提升情商
從領導身上來感悟人際關係管理
第三部分建設你的“風力場”
從《阿甘正傳》來認識AQ
從許三多身上來學習培養毅力
從李雲龍身上學習培養魄力
從曾國藩身上學習調適應變能力
前言
聽有的家長這樣介紹自己的孩子:“老師說了,這孩子一點也不笨,就是上課不認真聽講。他一認真聽課,成績肯定就上去了。”可是,就是這個不認真聽講的小問題,卻總是解決不了。生活中也會有入這樣評價某一個人:“這個人力也出了,活也幹了(或者忙也幫了),最後成績(或人情)都被他一嘴‘撅’了。”不是嗎?總有人像對待工作一樣“勤奮”地發牢騷,“自豪”地抱怨,不自覺地把自己的工作的硬積累轉化成無形的“軟負債”,習慣性地污染著自己生存發展的人文環境。
奇怪嗎?有的人似乎一無所長,卻能成就大業,比如三國之劉備。有的人的確英雄蓋世,卻落得無處安身,比如楚漢之項羽。有的人才貌雙全、衣食無憂,依然憂鬱終生,比如((紅樓夢》里的林黛玉。
國內外許多有關人類智慧型的研究機構都確認了這樣一種事實,就是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並不一定事業同樣優異。反而是一些學習成績平平的學生,往往在事業上表現不俗。、
為什麼?
因為,人的智慧型是“多元化”的,而人們長期以來只把語言、數理及操作方面的能力看作智慧型,而把其他方面的能力看作特長,或者乾脆排除出了智慧型的範疇。我們應該感謝哈佛大學教育學家、心理學大師加德納,他提出的多元智慧型理論,被心理學界譽為“哥白尼式的革命”。他指出,只有考慮到語言的、邏輯的、空間的、身體一動覺的、音樂的、人際的和自我認知的智慧型,才能實現對人類個體的完整評價。換句話說,就是一個人的智慧型除了人們所熟悉的智力商數(IQ)以外,還包括了情緒商數(EQ)和逆境商數(AQ)。傅佩榮先生認為,一個完整的人生觀由“身、心、靈”三個部分構成,而“心”又側重於在“知、情、意” (知是理解力,情是協調力,意是意志力)三個方面運作。這裡的“知”即認知,大體相當於智力智商的範疇;“情”即情緒,大體相當於情緒智商的範疇;“意”即意志,大體相當於逆境智商的範疇。情緒智商是一個人認知和管理自己情緒的能力,逆境智商是一個人應對困難和挫折的能力。與每個人的智力存在差異一樣,處理情感和應對挫折的能力也有一套基本的標準,也有高下之分。
精彩書摘
第一部分開拓你的“處女地”你大腦的智慧型是先天遺傳基因與後天環境因素、主觀努力相互作用的結果。在生命成長的初始階段,大腦的可塑性是很強的。而且,即使是一位優秀的科學家,其大腦也有90%以上的區域是“荒蕪”的。所以,只要你有興趣不停地開墾你大腦中的“處女地”,你就能夠不斷提高大腦智慧型的“產量”。
你的大腦由很多器官、部位構成多元智慧型。它們中的每一個都按照各自的規則相對獨立地運作,同時,又有著相互的影響。你得保持熱戀一樣的激情,蜜蜂一樣地穿梭於其中,才不會讓它們淪為“剩女”。
你大腦的智慧型結構是獨一無二的。你有必要找到自己大腦中那塊最肥沃的“處女地”,辛勤地澆灌它,讓它成為你生命中最靚麗的風景。
從“開心辭典”看IQ的作用
中央電視台的名牌欄目“開心辭典”,以其知識性、趣味性、娛樂性贏得了觀眾的喜愛。
如果你也是熱心觀眾的話,不知道你在開心之餘,是否想過這樣一個問題,即:什麼樣的人面對似乎永遠帶著甜甜的微笑,卻常常用不同的表情和不同的方式問“確定嗎?”三個字的主考官王小丫,能夠獲得更高的積分,實現更多的家庭夢想呢?
你也許會給出這樣的答案:
其一,知識豐富的人;
其二,邏輯分析能力強的人。
這兩項都屬於智力商數(IQ)的範疇,這樣的答案似乎沒有什麼錯誤。當然,你可能會補充一條:其三,運氣好的人。這同樣很有道理。但是,如果你仔細觀察,可能會發現,還有這樣一些人會對自己與小丫的這次“面對面”感到相當滿意,甚至是有些得意。即:
其一,善於溝通的人;
其二,善於捕捉非語言信息的人;
其三,善於控制自己情緒的人。
善於控制自己情緒的人,能夠面對“鏡頭”和美女小丫時不至於過分緊張或激動,比較好地發揮出自己的知識水平。善於溝通的人能夠迅速地取得小丫的“偏心”,得到她或表情或語調的間接幫功,甚至於是直接的提示。而善於捕捉非語言信息的人,才不會辜負小丫的這份“情意”,同時還可能會在現場觀眾身上捕捉到一些有益的信息。上述三項,顯然都超出了智商(IQ)的範疇,而屬於情緒智商(EQ)的“勢力範圍”了。
例如:只具備前兩個條件的人,在他和小丫“面對面”時,某一道題明明答對了,可小丫考官卻一連問上三遍“確定嗎?”你說誰能不發毛呢?
而如果具備後面三個條件的人,他可能會用自然的、得體的三言兩語,一下子拉近與小丫的距離,博得小丫自覺或不自覺的“偏愛”。這時,一旦他回答錯誤時,現場往往會出現這樣的場面:
小丫:“確定嗎?”
選手看著小丫的表情,試探地說:“確定。”
這個時候,知識面廣的選手不僅從小丫的臉上讀懂了答案的對錯,而且能迅速作出新的判斷。而有的選手可能還會進一步試探,因為他只能藉此排除一個選擇,而不能在剩下的兩個備選答案中確定其一。於是,他真誠地凝望著小丫,再次試探著說:“是A?好像是C吧。”
小丫:“你還有兩次求助機會。”
此時,答案已經禾言自明了。
“恭喜你,完全正確!”小丫微笑的臉變得更加燦爛。
無疑的,僅僅具備前兩項智慧型的人,一般會因沒有發揮出實際水平遺憾而歸。而具備後三項智慧型的人,大都會因自己的超水平發揮而心滿意足,尤其會為自己能夠獲得小丫的幫助而油生歡喜。
由此可見,智商(IQ)是很重要的,它是一個基礎,代表了某種可能性。但要把某種可能變成現實,僅有智商(IQ)是不夠的。這好比買東西,有錢(物)是必須的。但同樣多的錢在不同的人手裡,發揮的效用卻有著天壤之別。
有知識是一回事,把知識變成“力量”是另一回事。學習不是單純的知識積累,而是對思考途徑和思維材料的掌握和套用。
從“誰是英雄”看IQ的架構
為什麼學習好的孩子總是容易受到尊重和得到誇獎,而體育或繪畫等方面好的孩子總是被認為調皮或不務正業?與此相關聯的是,為什麼人們更容易把目光聚焦在一個人的語言、數理方面的智力上呢?這首先是因為這些智慧型與人的生存、生活緊密相關。而這種情況長期以來,造成了學校的考試制度、企業的員工錄用制度、社會的人才選拔制度,都只重視人的語言智慧型和數理邏輯智慧型,致使人們誤以為學習好的人就是智商高,學業優秀的人就是人才。這是“上帝”給人類開的一個天大的玩笑。在此,我們有必要先對智商做一個簡單扼要的介紹。我們不妨從湖南衛視的名牌欄目“誰是英雄”說起。
由“笑星”大兵主持的“誰是英雄”,是一檔以“平民英雄”為理念的娛樂節目。許多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藉助湖南衛視這個平台,向世人展示了他們異於常人的本領。有眼睛噴火的,有記憶力驚人的,有力大無窮的,可謂無奇不有。常看這個電視節目的人大都會被那些身懷奇技絕活的人所折服。
這個節目,生動形象地詮釋了人類潛能的多元性和無限性,也引起了人們特別是青少年對自身潛能的好奇和探索。其實,人類對於自身智慧型的思考與探索有著相當悠久的歷史。西方中世紀的思想家就有“三藝”(語法、邏輯和修辭)和“四科”(數學、幾何、天文和音樂)之分。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的孔子也提出了“六藝”(禮、樂、射、御、書、數)的觀點。
但是智力智商(IQ)的提出,則是上個世紀的事。1905年,法國實驗心理學家、智力測驗的創始人阿爾弗萊德’比奈為了研究巴黎學校制度下學生的智愚,設計出了一套智力測驗。由此引發了人們對智力研究的興趣。這裡所測驗的智力主要是指學習過程中的能力表現,比如文字的理解、數學運算、邏輯推理等。當時,比奈並沒有意識到,他已經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個智力測驗。1912年,德國心理學家威爾海姆?斯恩特,提出了“智商”的概念與測量方法。這種測試主要是考察一個人掌握辭彙的能力,發現詞與詞、數字與數字之間關係的能力和邏輯推理的能力。其方法是:先測出不同年齡段智商的平均數。如果你的得分恰好和你這個年齡段的平均數相同,那么你的智商是100;如果你的得分低於平均數,你的智商可能在90~100之間;如果你的得分稍高於平均數,你的智商可能在100~110之間;如果你的得分在120~140之間的話,便被認為是高智商的人;如果你的得分超過140的話,則會被認為是天才。與許多巴黎時尚一樣,這類智力測驗也迅速地向外傳播,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在美國風靡一時。之後,智力測驗被看作一種有效的技術傳遍世界。但智力測驗在傳播的過程中,始終伴隨著挑戰和質疑。批評者認為,智力測驗的內容是相當狹隘的,並不能反映一個人的全部潛能。雙方爭論的焦點之一,就是智慧型究竟是單一的,還是多元且相對獨立的。
1983年,加德納創立了“多元智慧型”理論,提出了在許多領域人類能力的新概念,為人類深入認識個體的潛能,打開了一扇嶄新的視窗。加德納將人的智慧型定義為:“一種處理信息的生理心理潛能,這種潛能在某種文化背景之下,會被激活以解決問題,或是創作該文化所珍視的產品。”按照這個定義,智慧型是看不見的,也是很難測量的。而且,據推測,智慧型可能是神經方面的潛能。這種潛能能否被激活,取決於人類個體所處的特定文化背景的價值觀,取決於那種文化背景所提供的機會是否允許,還取決於個體在他本人、家庭、老師和其他人影響下所作出的選擇和決定。加德納提出了人類智慧型的八個判據,並據此把人類的智慧型概括為以下七種:
一是語言智慧型。包括語言、文字,主要是一個人的學習、理解與表達能力,以及運用語言實現一定目標的能力。律師、議員、作家、詩人都是語言智慧型高度發達的人。
二是音樂智慧型。包括音感、節奏、旋律,主要是一個人音樂的表現力、創造能力和欣賞能力。音樂家、歌唱家、演奏家等都是音樂智慧型高度發達的人。
三是邏輯—數學智慧型。包括算術、幾何、推理,涉及對問題進行邏輯分析的能力,進行數學運算的能力和用科學的方法調查分析問題的能力。數學家、邏輯學家等都是邏輯智慧型高度發達的人。
四是空間智慧型。包括了方位、方向、距離,是辨認、運用廣闊空間中物體的能力;是辨認、運用有限空間區域內的物體的能力。前者是航海員、飛行員等具備的智慧型,後者是畫家、雕塑家、建築師、棋手等具備的智慧型。
五是身體一動覺智慧型。包括身體各項官能感覺的統合,反映一個人的靈巧、靈敏程度,主要是一個人身體的操作能力以及觸覺能力。舞蹈家、運動員、演員等是運用這種智慧型的典型,而這項智慧型對外科醫生、木匠、某些領域的科學家、操作技能專家等也是重要的。
六是人際智慧型。表現為一個人理解他人目的、動機和願望,並最終與他人一起有效工作的能力。推銷員、教師、傳教士、宗教領袖、政治領袖和演員,都具有較好的人際智慧型。
七是自我認知智慧型。涉及理解自己的能力,找到符合自己特點的有效工作模式,並據此調節自己生活的能力。情感生活是自我認知智慧型中的一個關鍵因素。在個體生命發展過程中不斷作出決定時,自我認知智慧型所起的作用相當重要。
加德納教授在以後的研究中,在上述七種智慧型的基礎上,又提出了博物學家的智慧型,並對信仰智慧型和存在智慧型進行了討論,由於它們均不屬於IQ的範圍,在這裡就不做介紹了。(“金蜜蜂創智系列叢書”之七《超越自己》中將做進一步探討)
英國心理學家東尼?博贊把人的智慧型劃分為十種,即:創造智慧型、社交智慧型、空間智慧型、數學智慧型、語言智慧型、精神智慧型、人際關係智慧型、感情智慧型、性智慧型和身體智慧型。台灣大學哲學教授傅佩榮先生依據加德納的理論,根據其提出的七種智慧型的不同性質,進行了整理修正,歸納了五種Q,而把人際智慧型劃入了情緒智慧型(EQ),把自我認知智慧型(內省智慧型)劃歸了逆境智慧型(AQ)。經由傅佩榮教授的歸納,IQ的框架更為完善,更加清晰。
1.身體操作。由自我的身體出發。這是一個很明確的出發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