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託公司治理
我國信託公司治理結構創新的原則是:一是構建一種機制,使各方都成為均等的利益主體,使他們形成多方博弈的格局,最終實現利益最大;二是博弈體系的外部性為零;三是具有現實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四是保持公司運營效率。
我國信託公司治理結構創新模式是:在我國公司治理結構的創新過程中,應在重視股東主權基礎上,創建適於本土特點的利益相關者共同治理的制度安排,實現利益相關者“帕累托最優”。這樣,既可避免因股東至上而導致的忽略利益相關者利益的問題,又可彌補外部市場監督機制軟約束問題,進而達到資源要素的最佳化配置,實現經濟主體的效率最大化。這種模式的主要特點:一是各利益方權力相互制衡,減少“關鍵人”濫用權力的機會;二是突出目前最弱勢的群體——小股東的利益;三是引進債權人和信託關係人雙重治理,進而有針對性地進行信託制度安排。
結構分散化
公司治理結構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股東治理結構的安排,因為大股東與小股東相比,在利益享受與風險承擔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在信息獲取程度方面也有很大的不對稱,在對企業經營影響上更有極大的差異。因此,從微觀組織的資源配置和規範經營角度來講,一個不健全或不完善的企業股東結構是很難建立起良好的法人治理結構的。所以,為避免大股東對公司行為的扭曲效應,採用股權分散化的股東治理結構已經被全球眾多的股份制企業所認同,這一顯著的國際化發展趨勢在我國一部分信託公司的增資擴股中也得到了印證。以國內某知名的信託公司為例:該公司目前正在積極籌備著新一輪的增資擴股工作,並且計畫在增資擴股後的股東結構上引進包括國有企業、上市公司、民營資本以及外資在內的30餘家股東。據負責公司增資擴股工作的李先生介紹,其公司的股本要做到十幾億規模,確實需要一批有實力的股東進入,但更為重要的是增資後的公司在股權結構安排上將採取股權分散化的策略,以最大限度的維護各股東對出資公司所履行權益的相對穩定性,同時也杜絕了個別大股東操縱公司決策層的行為發生,這樣將使公司的治理結構等級上升到國際水平,有助於公司競爭力和風險管理能力的提高。此外,採取股權分散化還將有利於增加新公司的客戶資源,以信託公司“受人之託、代人理財”的業務特性為例,股東客戶就是現實的客戶,其擁有的豐富資源,將是信託公司最初成長的原始推動力,尤其是在股東單位的企業年金、資產重組以及動產與不動。
經濟財政類期刊大全(四)
從經濟學的意義來理解,財政是一個經濟範疇,財政作為一個經濟範疇,是一種以國家為主體的經濟行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國民收入用於滿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動。註:詞條中不要添加期刊雜誌電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