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系列報告之一:投資銀行模式選擇華爾街危機並非投資銀行的失敗
1華爾街危機的直接誘因在於過度膨脹的金融市場交易
1.1五大獨立投資銀行失敗只是美國金融危機的突出表現
1.2金融市場交易類業務的巨額虧損是投資銀行機構損失的主體
1.3高槓桿套用於金融產品交易是投資銀行遭遇危機的關鍵
2美國獨立投資銀行轉型是危機下的生存之術
2.1高盛、摩根史坦利轉型後使投資銀行業務獲得更廣闊的空問
2.2美林被收購後將背靠強大的商業銀行保持相對獨立的運營
2.3大型銀行為主體的金融控股公司確實體現了更強的抗風險能力
3“商投”模式是我國可行的綜合化經營之道
3.1中國投資銀行業務仍面臨廣闊空間
3.2在金融市場交易領域的創新應保持謹慎的節奏和步伐
3.3“商投”模式是可行的綜合化經營之道
系列報告之二:金融危機演化
美國金融危機的演化
1美國金融危機爆發的時間表
1.1第一個階段: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
1.2第二個階段:2008年美國金融市場危機
2利率提高引發潛在危機浮現
2.1信貸利率的調整是危機爆發的導火索
2.2金融產品創新帶動次貸危機的連環擴展
3次貸危機逐步蔓延形成全球金融危機
3.1信心缺失形成次貸危機向信貸危機轉化
3.2金融資產的巨額減值造成金融系統危機
3.3金融市場聯動反應推動金融危機擴大化
3.4全球資本流動一體化形成金融危機全球化
4美國政府救助或許暫緩金融危機
4.1美國政府對金融市場的救助成效不佳
4.2美國政府對金融機構的救助或將取得一定成效
4.3美國潛在損失對金融市場影響不容忽視
5美國金融危機的啟示
5.1美國金融危機的影響
5.2各國中央銀行注資舉措的功效
5.3金融市場全球化下混業的監管與協調
5.4中國受到的啟發
系列報告之三:金融機構困境
金融巨頭在美國金融危機中的生存困境
1金融機構在次貸危機生成中的角色和傳導關係
2五大投資銀行傳統獨立經營模式不再
2.1財務槓桿高企使得投資銀行風險抵禦能力下降
2.2業務模式轉型擴大豫患的危鹼係數
2.3高收益資產暴露出高風險
2.4資產結構最終決定抵禦風險能力
2.5融資功能缺陷引發流動性危機
2.6小結
3商業銀行大傷元氣
3.1花旗銀行——“大而不倒”
3.2華盛頓互惠銀行——貸款資產單一化銀行倒掉
3.3商業銀行:在危機中前行
4AIG——CDS產品帶來的困境
4.1廣泛參與按揭貸款及相關衍生產品市場交易埋下隱患
4.2交易賬戶出現巨額損失引致財務狀況迅速由盈轉虧
4.3資產減值是事實,但暫時並未出現致命問題
4.4融資能力下降真正引發了流動性危機
4.5未來趨勢仍不明朗,政府接管難稱樂觀
系列報告之四:巨觀經濟
實體經濟受拖累財政促內需保增長
1金融危機拖累發達經濟體
1.1美國:危機影響顯著
1.2歐洲:經濟前景惡化,晚於美國恢復景氣度
1.3新興市場經濟成長前景亦堪憂
2國內經濟三駕馬車倚重財政
2.1外需面臨大幅下滑
2.2財政政策助力內需增長
3通縮不是小機率事件
3.1CPI2009年或降至2%
3.2PPI高峰已經過去
3.3抓住加快推進資源價格改革的時間視窗
系列報告之五:股票市場
經濟刺激顯效反轉需要時間
1引言:金融危機與4萬億元投資
2美國金融危機對A股基本面的影響
2.1美國金融危機演變成全面經濟危機的可能性不大
2.2美國金融危機加大了我國金融業的風險
2.3美國金融危機也給中國房地產敲響了警鐘
2.4警惕中國經濟增速快速下降
32008年前三季度上市公司盈利狀況
3.1上市公司前三季度業績減緩趨勢明顯
3.2行業對比
4如何看待上證綜指的巨大跌幅
4.1上證綜指跌幅居全球前列
4.2上證綜指的缺陷分析
4.3牛市中權重股走強造成股指虛高
4.4601板塊股票走勢對大盤後續走勢影響很大
5自下而上法對上證綜指的預測
5.1傳統估值方法的缺陷
5.2自下而上預測法方法介紹
5.3上證綜指預測過程及結果
64萬億元投資對股市的影響
7投資策略
7.1認清股指結構性下跌的本質,理性終會戰勝恐慌
7.2規避A+H高溢價A股公司與可能出現產能過剩的行業
7.3關注農業、消費以及醫藥類股票
7.4關注4萬億元投資將受益的行業與公司
系列報告之六:房地產
路漫漫其修遠
1內外交困:山雨欲來風滿“樓”
1.1全球經濟放緩,中國無法“獨秀”
1.2銷售持續低迷,樓市疲態盡顯
1.3價格拐點終現,調整正式開始
2調整: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2.1房價的快速上漲緣於一線城市的輪番領漲
2.2全國房價基本合理,部分城市泡沫明顯
2.3一線城市率先下跌,引發全面調整
3政府“救市”:頹勢短期恐難挽回
3.1利率頻降:兩月之內,三次降息
3.2稅費減免:契稅、印花稅和增值稅
3.3按揭優惠:首付兩成,利率七折
3.4擴大內需:4萬億元投資計畫
4下跌:價格回歸的唯一選擇
4.1通脹壓力減弱
4.2收入增長乏力
4.3弱市中成本下調也使降價成為可能
5調整幾時休
5.1股市尚在探底,樓市調整路漫漫
5.2香港、日本和美國樓市調整時間分析
5.3我國樓市調整的可能時間
6調整的幅度:敢問底在何方
6.1成本降低應是價格回調的底限
6.2根據房價收入比估算下跌的可能幅度
7結淪
系列報告之七:能源
價格改革與行業整合時機來臨
系列報告之八:航空機場
系列報告之九:港口航運
系列報告之十:公路鐵路
系列報告之十一:汽車
系列報告之十二:鋼鐵
系列報告之十三:食品飲料
系列報告之十四:商業零售
前言
曠日持久的美國次貸危機已演化為嚴峻的“世紀僅有”的金融危機:一是系統性金融危機。金融動盪迅速從次級抵押貸款債券市場波及商業信用市場、企業債券市場、商業票據市場、股票市場、汽車融資市場等其他金融市場。二是全球性金融危機。美國金融危機,是近年來罕見的發生在國際金融市場核心並衝擊世界的全球性金融危機。三是與實體經濟互動傳染的金融危機。美國金融危機源於實體經濟,並作用於實體經濟,二者之間存在金融加速器機制,具有長期性和複雜性。四是各類金融風險集中爆發的金融危機。危機始於利率風險、信用風險,因流動性風險以及市場風險而不斷加深,最後大量交易違約導致的操作風險幾乎使金融市場出現了去功能化的趨勢。面對美國金融危機,中國經濟如何應對,成為近期最引人注目的話題。
既有拉動中國經濟成長的三駕馬車都已經不同程度地出現了問題。美國經濟成長乏力導致的外需下降,將對中國的出口貿易增長造成抑制作用。當大批以出口加工貿易為主體的中小企業處於生產萎縮、利潤下降的狀態時,為中小企業提供上游產品的能源、礦產、鋼材等行業也難以避過產能過剩的困境。儘管中國出口結構升級和出口市場的多元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外部需求變化對出口的影響,但是較高的出口依存度將使中國出口在美國消費走軟情況下難以獨善其身。企業投資效益也在不斷降低,實際投資增長下滑明顯。消費需求在扣除石油等相關消費因素後,實際增長也無法令人滿意。因此,從巨觀經濟形勢研判,實體經濟受損已成定局。
股市作為經濟的晴雨表,已先行反映了對中國巨觀經濟增速下行、上市公司利潤增速下滑的憂慮。中國股市在2008年遭受了持續的巨幅
精彩書摘
系列報告之一:投資銀行模式選擇華爾街危機並非投資銀行的失敗——全球金融危機下投資銀行發展模式的思考
主要觀點
1.美國華爾街危機不單是投資銀行的危機,是包括銀行、保險公司、對沖基金等機構在內的全面危機,是各類機構以高槓桿進行金融市場交易類業務並導致巨額虧損的後果。
2.美國獨立投資銀行的消失並不意味著投資銀行實體的消失,本質上可視為“穿上一件防彈衣”和“寄人籬下求生存”,不過以大型銀行為主體的金融控股集團確實具有更強的抗風險能力。
3.承銷、併購、財務顧問等投資銀行業務在中國仍然前景廣闊,但金融市場交易領域的創新確需謹慎,工商銀行以銀行為主體發展投資銀行業務的“商投”模式是可行的綜合化經營之道。
1華爾街危機的直接誘因在於過度膨脹的金融市場交易
1.1五大獨立投資銀行失敗只是美國金融危機的突出表現
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海嘯,使得2008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3月,美國第五大投資銀行貝爾斯登被摩根大通收購;9月15日,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破產;幾乎與此同時,第三大投資銀行美林宣布將被美國銀行收購;9月21日,第一和第二大投資銀行高盛和摩根史坦利宣布轉型為銀行控股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