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良緣》

《金玉良緣》

原指符合封建秩序的姻緣。後泛指美好的姻緣。

基本信息

簡介

1
《金玉良緣》選段節選自《紅樓夢》。是該劇中的經典唱段,也是越劇小生唱段中的名家名段。

背景

在老祖宗和父親的安排下,賈寶玉薛寶釵拜堂成婚。賈寶玉卻不知情,在進入洞房後,不免喜氣陣陣。便唱出了《金玉良緣》選段。唱詞字裡行間都體現出賈寶玉對婚後美妙生活的展望與構想!

徐派的《金玉良緣》風格:高亢嘹亮、百轉千回,淋漓盡致的表現出賈寶玉當時興奮難抑的心境!

漢語詞解

成語:金玉良緣

拼音:jīn yù liáng yuán

釋義:原指符合封建秩序的。後泛指美好的姻緣。

出處:都道是金玉良緣,俺只念木石前盟。(《紅樓夢》第五回

唱詞

《紅樓夢·金玉良緣》
演唱:[老生代]
[中生代]
[新生代]
林妹妹 今天是從古到今 天上人間
是第一件稱心 滿意的事啊~~~~~~
我合不攏笑口將喜訊接
數遍了指頭把佳期待
總算是
東園桃樹西園柳 今日移向一處載
此生得娶林妹妹 心如燈花並蕊開
往日病愁一筆勾 今後樂事無限美
從今後 與你
春日早起摘花戴 寒夜挑燈把迷猜
添香並立觀書畫 步月隨影踏蒼苔
從今後
俏語嬌音滿室聞 如刀斷水分不開
這真是
銀河雖闊總有渡啊 牛郎織女七夕會

重大記事

1957年下半年,徐玉蘭與主演的《紅樓夢》正式上演

1958年徐玉蘭在《紅樓夢》中成功地塑造了賈寶玉的藝術形象

1962年7月,徐玉蘭與王文娟主演的《紅樓夢》被拍攝成電影

姻緣剖析

寶玉、寶釵之間的所謂“金玉良姻”,卻是癩僧、跛道專門為賈寶玉量身定製的姻緣,在書中正代表了作者所要肯定、所要宣揚的“出世”精神!而在這個方面,非常明顯的一個例證,就是書中癩僧、跛道對待釵、黛二人的態度的截然不同。按小說交代,釵、黛小時候均得過“無名之症”,任憑吃遍凡間的醫藥,均毫無效驗。此時,又都有一癩頭和尚出現,主動地要為她們療此奇怪之病。然而,同樣是這個癩頭和尚,他為寶釵、黛玉開出治療方案,卻大不相同:對黛玉,他要求化她出家,並提出警告說:“既捨不得他,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時,除非從此以後總不許見哭聲,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親友之人,一概不見,方可平安了此一世。”(見第3回)——明顯表現出對黛玉未來情感與姻緣的一種強烈的不信任感。這樣的治療方案,自然為黛玉一家所拒絕。而且,癩僧的話,也被看成了所謂“瘋瘋癲癲”的“不經之談”。對寶釵,癩頭和尚卻完全沒有提出這么苛刻的出家或“禁錮”要求,相反,他倒是主動地為寶釵未來的婚姻,指明了對象:他不僅送予寶釵實實在在的海上仙方——冷香丸,還為寶釵提供了所謂八字吉讖,要她“必須鏨在金器上”(見第8回),並強調說“等日後有玉的方可結為婚姻”(見第28回)。——又分明表露出對寶釵未來情感與姻緣的一種熱烈的期許。而事實上,寶釵一家也幾乎完全接受了這個和尚的忠告。我們看到,寶釵一直服用冷香丸,佩帶鏨有八字吉讖的金鎖,直到她進入大觀園之後!——一個是必須從小化她出家,或者外姓親友一概不見,方可平安了此一世,否則,她的病一生也不能好。一個卻是“先天壯,不相干”(第7回,癩頭和尚語),不僅不需要迴避外姓親友,那癩頭和尚還主動地在她的外姓親友中,為她指定了將來婚嫁的對象。釵、黛的病,以及癩僧對她們的態度,竟是這樣全然相反。那么,所謂的“木石前盟”與所謂的“金玉良姻”,曹雪芹的“傾向性”究竟如何?到底哪一個是作者所要深切痛悔的,哪一個才是作者所要真心認同的?我想,即使是那些感覺比較遲鈍的讀者,也不難從中看出些門道來了。而說到作者的“傾向性”問題,過去,那些擁林派論者往往是喜歡抓住第36回,寶玉夢中的一句喊罵(即所謂“和尚道士的話如何信得?什麼是金玉姻緣,我偏說是木石姻緣”),來大談而特談的。他們很希望以此來論證作者的“傾向性”在於“擁林”,即所謂“內木石而外金玉”是也。然而,如果真要仔細地推敲下去,以上這種所謂的“論證”,卻不免會適得其反。其舉出的這一個論據,恐怕倒恰恰證明了作者的“傾向性”,並不在於“擁林”,而在於“擁釵”,即所謂“內金玉而外木石”是也!或者說,作者對黛玉及其“木石前盟”的態度乃是似揚而實抑,對寶釵及其“金玉良姻”的態度乃是似抑而實揚!首先,所謂“和尚道士的話如何信得”,可“和尚道士”又究竟是什麼人呢?他們不正是作者自己的化身嗎?小說第3回,黛玉說癩頭和尚是“瘋瘋癲癲,說了這些不經之談”,而脂硯齋卻立即針對這“瘋瘋癲癲”、“不經之談”八字,批云:“是作書者自注!”(甲戌本第3側批)試想,這“和尚道士”若不是曹雪芹自己的精神化身,他們那些“瘋瘋癲癲”,專講“不經之談”的言行,又何以會是“作書者自注”呢?而更進一步,這癩頭和尚的“瘋瘋癲癲”、“不經之談”,既然是“作書者自注”,那“和尚道士的話”,又究竟信得信不得呢?我們看到,在小說中被稱為“和尚道士”的那一僧一道,正是聯結書中前世與今生,幻境與現實的最為重要的一個紐帶。
當初,攜帶通靈頑石下凡投胎的,是“和尚道士”。下凡以後,欲化黛玉出家的,是“和尚道士”。送寶釵八字吉讖及“冷香丸”配方的,是“和尚道士”。小說第12回,送風月寶鑑,欲使賈瑞翻然悔悟的,是“和尚道士”。小說第25回,在關鍵時刻,挽救寶玉、鳳姐性命的,還是“和尚道士”!甚至,連前面講述的那個神瑛實惠,絳珠還淚的神話故事,在小說里,也是從“和尚道士”的口中轉述出來的。如果“和尚道士”的話當真不可信,那么,連這世上究竟有沒有一個修成女體的絳珠草,乃至所謂的“木石前盟”(不論是真“前盟”,還是假“前盟”)到底存不存在,都不免大成問題。那賈寶玉究竟還有什麼資格來宣稱“偏說是木石姻緣”呢?可見,那“和尚道士的話”,在小說中,恰恰代表了作者的忠告和預言的真理,是書中唯一的不可不信的真言!那賈寶玉雖一度為林黛玉所迷,而且迷戀到那樣死去活來的程度,但他最終還是會遵循“和尚道士”的指示,將其最主要的情感轉移到寶釵身上!而事實上,作者也幾乎是專門為此寫了一段“茜紗窗真情揆痴理”的故事,以暗示寶玉將來的移愛。按小說交代,在那些唱戲的女孩子中,唱小生的藕官本與唱小旦的菂官有舊,兩個人竟是你恩我愛。菂官死了,藕官不忘舊情,每年都要為死去的菂官燒紙。可後來另補了小旦蕊官,那藕官與蕊官也同樣是你恩我愛,與先前對待菂官,並無二致。有人說藕官是“得新棄舊”。那藕官卻“真情揆痴理”,講出了一番“大道理”來:“這又有個大道理。比如男子喪了妻,或有必當續弦者,也必要續弦為是。便只是不把死的丟過不提,便是情深意重了。若一味因死的不續,孤守一世,妨了大節,也不是理,死者反不安了。”(庚辰本第58回)而此處,作者專門點出了寶玉聽聞此番道理以後,他的態度和反應:“寶玉聽說了這篇呆話,獨合了他的呆性,不覺又是歡喜,又是悲嘆,又稱奇道絕,說:‘天既生這樣人,又何用我這鬚眉濁物玷辱世界!’”(第58回)——藕官這么一大篇不僅說不上專情,反而幾乎是在為移愛辯護的“呆話”,竟然“獨合了寶玉的呆性”!這說明了什麼呢?那不恰恰預示了寶玉將來對待釵、黛的態度嗎?寶玉對死去的黛玉,固然是念念不忘,時不時地就要祭奠一番,但那充其量不過是“只不把死的丟過不提”而已。又何嘗會妨礙他與寶釵夫妻恩愛,在患難中建立起更深的感情呢?所謂“有必當續弦者,也必要續弦為是”,“若一味因死的不續,孤守一世,妨了大節,也不是理”,其情愛的最主要的“大節”,畢竟還是要轉移到寶釵的身上!脂硯齋曾就作者對寶玉、寶釵的“金玉良姻”,在寫法上採取欲揚先抑的態度,評論說:“妙極!凡寶玉、寶釵正閒相遇時,非黛玉來,即湘雲來,是恐洩漏文章之精華也。若不如此,則寶玉久坐忘情,必被寶卿見棄,杜絕後文成其夫婦時無可談舊之情,有何趣味哉!”(庚辰本第20回雙行夾批)而事實上,小說的後半部,也正如脂硯齋所指,寶玉、寶釵在“成其夫婦”之後,他們之間的濃烈情感,才是“文章之精華”的所在!那么,我們把第36回“繡鴛鴦夢兆絳芸軒”那一段文字,與第58回“茜紗窗真情揆痴理”的這一段情節合起來看,作者又是不是恰好向讀者提供一個與那些表面文字的意思截然相反的提示呢?——正所謂“和尚道士的話如何能夠不信?什麼木石前盟,我偏說是金玉姻緣”!
那么,作為作者自身精神化身和思想代言人的癩僧、跛道,又何以會對寶釵及其“金玉良姻”情有獨鍾呢?這還是要追溯到通靈頑石對神瑛侍者的“以假混真”之上。前面說過,當初那頑石在大荒山下動了凡心,是癩僧、跛道將它攜入凡塵。在太虛幻境中“掛號”的時候,頑石自慚沒有人形,也是在癩僧、跛道的幫助下,剽竊了神瑛侍者的形貌,並冒名頂替地占有了原本應該屬於神瑛的情緣。按佛教的觀念,“解鈴還需系鈴人”。這一僧一道既然將頑石帶入塵世,並引入了與神瑛之配——絳珠的那么一場陰差陽錯的訛緣之中,他們自然也就有責任、有義務,再將頑石從這些注定沒有好結果的塵緣當中拔離出來。那又該如何拔離呢?這自然是要用佛、道的“出世”哲理去點化頑石,去除它對於塵世享樂的執迷,恢復其原本“天不拘兮地不羈”的樸素本質。不過,說到拔離塵世,曹雪芹的用筆倒未必會像程高本的續作者那樣生硬、簡單,讓一僧一道直接進入賈府去跟賈寶玉講法,並生拉活扯地將其誘走。他一定還有更高明的寫法。什麼樣的寫法呢?佛教典籍《楞嚴經》和《妙法蓮華經》上說,觀世音菩薩在度化眾生的時候,總要變幻形體。她總要以受度者最容易接受的方式,來為其說法。所謂“應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現宰官身而為說法;應以婆羅門身得度者,即現婆羅門身而為說法”。同樣的道理,那賈寶玉(頑石)既然沉迷於閨閣,一僧一道要度化他,最好的辦法也就是務色一位化身為美女的“高士”,來開啟他的“悟道”之心。而毫無疑問,寶玉的這位“美女高士”正是被作者稱為“山中高士晶瑩雪”的寶釵!或者說,正是基於幫助寶玉脫離凡塵訛緣的目的,那癩僧、跛道才特意從陪同神瑛、頑石下凡的那“一乾風流孽鬼”中,選中了與頑石本性最為接近的寶釵(寶玉有所謂“情極之毒”的“偏僻”處,寶釵亦有所謂“香可冷得,天下一切無不可冷”的“古怪”秉性;寶玉最痛恨賈雨村一類的贓官,而寶釵作《螃蟹詠》罵世最狠,她所譏刺的也是賈雨村一類的橫行霸道者——二人都有那么一股子憤世嫉俗的“呆性”),讓她與寶玉配為夫妻,以承擔引導寶玉“悟道”,並最後推動他出家為僧,復返大荒的任務。
那么,從這個意義上看,那癩僧、跛道對於寶釵及其“金玉良姻”情有獨鍾,並以此作為給賈寶玉專門量身定製的姻緣,實際上也就是象徵了作者在經歷了人生強熱強冷的無常變幻之後,向禪宗、老莊等“出世”哲學尋求精神歸宿的心理趨向。而關於寶釵承擔引導寶玉“悟道”,並推動其出家為僧的任務,那癩頭和尚為寶釵開出的“冷香丸”藥方,以及金鎖上的八字吉讖,應該是最好的說明。
我們先來看寶釵“冷香丸”的配方。從純醫學的角度來看,這幾乎是一個極其古怪的方子。它需要:
春天開的白牡丹花蕊十二兩,夏天開的白荷花蕊十二兩,秋天的白芙蓉蕊十二兩,冬天的白梅花蕊十二兩。將這四樣花蕊,於次年春分這日曬乾,和在藥末子一處,一齊研好。又要雨水這日的雨水十二錢,……白露這日的露水十二錢,霜降這日的霜十二錢,小雪這日的雪十二錢。把這四樣水調勻,和了藥,再加十二錢蜂蜜,十二錢白糖,丸了龍眼大的丸子,盛在舊磁壇內,埋在花根底下。若發了病時,拿出來吃一丸,用十二分黃柏煎湯送下。(第7回)
正如脂硯齋所說:“以花為藥,可是吃煙火人想得出者?”(甲戌本第7回雙行夾批)如果讀者純粹地套用什麼病理、醫理來解釋書中的這個藥方,恐怕永遠也得不出一個確切的結果。我們還是得從文學的隱喻義上,去探究作者那些埋藏於表面文字之下的深意。而作者此處究竟埋藏了哪些具體的深意呢?在這一點上,也是脂硯齋的批語給了我們最大的幫助。且看戚序本上的另一條脂批:
歷著炎涼,知著甘苦,雖離別亦能自安,故名曰冷香丸。又以謂香可冷得,天下一切無不可冷者。(戚序本第7回雙行夾批)
所謂“春天開的白牡丹花蕊”、“夏天開的白荷花蕊”、“秋天的白芙蓉蕊”、“冬天的白梅花蕊”,這明顯是在強調一年四季。而春、夏、秋、冬合起來,便是“炎涼”二字。蜂蜜、白糖,是為一個“甘”字。黃柏煎湯,是為一個“苦”字。合起來,則又是“甘苦”二字。很顯然,寶釵“冷香丸”配方的各個藥名以及服用方式,實際上,也正象徵了一個人苦煉修道所必經的過程。首先,他(她)需要超越世俗觀念(佛教謂之“俗諦”)的高貴、純潔的精神(佛教謂之“真諦”)。——故需四季白花之蕊:白,純也,蕊,花之精髓也。其次,他(她)還要歷盡世態之炎涼,遍嘗人生之甘苦,以磨練自身的意志。同時,還要接受雨、露、霜、雪(即人生的順境與逆境)的考驗。最後,還要“可巧”二字(寶釵說,冷香丸配方中所需的各味藥,“東西用料一概都有限,易得的,只難得‘可巧’二字”,“竟好,自他說了去後,一二年間可巧都得了”),即要有一定的機緣,才能獲得最終的徹悟。而脂批所謂“雖離別亦能自安”,則無疑是揭示了寶釵在獲得了徹悟之後的精神狀態。考察寶釵的一生,她也正“歷著炎涼,知著甘苦”。作為少女時,她身處大富大貴之場,卻始終堅守抱朴守真的理想,絲毫不為所動。後來,嫁給寶玉,成為寒士之婦,亦貧賤不移,“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最後,她憑藉自己在禪宗、老莊等“出世”哲學的“博知”,主動地啟發並引導了寶玉“悟道”。哪怕是面對“夫妻今生永分離”這樣的結局,她也能夠“自安”。為成全寶玉的“出世”理想,她甘願犧牲自己在塵世的幸福,表現出一種“舍己度人”的大乘佛教式的崇高品格。而這正與禪宗所強調的摒棄一切俗欲的羈絆,以獲得徹底解脫的最高原則,即所謂“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精神相合、相通,所以,脂硯齋說這樣的“冷香丸”,又恰恰代表了一種“香可冷得,天下一切無不可冷”的超脫境界!

影片

基本信息

影片名:金玉良緣紅樓夢
英文名:The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金玉良緣金玉良緣

影片類型:古典名著 / 愛情 / 黃梅戲 
導演:李翰祥
編劇:李翰祥
原著:曹雪芹
監製:邵逸夫
美術:陳景森
服裝:張曼菱、李燕萍
髮型:彭雁聯
化妝:吳緒清
道具:黎沃
配樂:王福齡
出品公司:邵氏電影公司(香港) Shaw Brothers
上映日期:1977年10月26日—11月10日
日數:16
香港票房(港元):2089886

演員

林青霞 飾 賈寶玉(林青霞生平首次反串) 賈寶玉---林青霞 林黛玉---張艾嘉
張艾嘉 飾 林黛玉
狄波拉 飾 紫鵑
米 雪 飾 薛寶釵
胡 錦 飾 王熙鳳
王 萊 飾 賈母
岳 華 飾 賈政
歐陽莎菲 飾 王夫人
妞 妞 飾 蔣玉菡(琪官)
尤翠玲 飾 晴雯
祝 菁 飾 襲人
惠英紅 飾 麝月
劉慧玲 飾 鴛鴦
姜 南 飾 焦大
田 青 飾 賈赦
辛樹華 飾 忠順王府家人
谷 峰 飾 作法道士
詹 森 飾 作法道士
沈 勞 飾 聖旨宣讀者
呂 紅 飾 周媽媽(周瑞家的)
徐愛心 飾 傻大姐
林 靜 飾 薛姨媽
王清河 飾 聖旨宣讀者隨從之一

劇情簡介

李翰祥將曹雪芹筆下的《紅樓夢》那段至死不渝的愛情悲劇,重新編排活現銀幕,而林青霞反串演活風流公子賈寶玉,更是形神俱備俊朗迷人。榮獲第十五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美術設計獎及第二十四屆亞洲影展最佳服裝及最佳美術設計獎的《金玉良緣紅樓夢》,內容描述京中望族賈府中,表兄妹賈寶玉與林黛玉(張艾嘉)彼此相戀,可惜為賈母所不容,更使計瞞騙寶玉,娶了金陵薛家女兒寶釵(米雪)。黛玉因以為寶玉移情別戀而悽然病逝,寶玉得悉被騙,與愛人永訣後亦肝腸寸斷,遁入空門以求解脫。

金玉良緣

為何稱薛寶釵和賈寶玉的婚姻為金玉良緣?這要和賈薛兩府的內囊說起。在當時上層統治集團中,“金錢”是鞏固“權勢”的後盾,“權勢”是捍衛“金錢”的前茅,缺一就難以確保自己的家族利益。“賈元春才選鳳藻宮”,給賈府帶來“權勢”的同時,使得賈府內囊虧空,這對於賈府是個大威脅。薛府本來是家私百萬,又取了個“非常富貴”的兒媳,內囊越發殷實了,但門庭卻越發蕭條了,所以權勢是薛府的主要奮鬥目標,賈府需要利用薛府的“金錢”來鞏固“權勢”,薛府需利用賈府的“權勢”來捍衛“金錢”,賈薛二府結親,已不是一般的門當戶對的問題,而是彼此相依為命的問題了。正是由於這種家世利益的需要,賈母之流才異口同聲的贊成金玉良緣!
《紅樓夢》中所說的"金玉良緣"的象徵是薛寶釵的“金鎖”和賈寶玉的“通靈寶玉”。用來借指姻緣前世注定的說法。
現在的“金玉良緣”作為成語套用。原指符合封建秩序的姻緣。後泛指美好的姻緣。
一說到金玉良緣,大家不免想到寶玉和寶釵,其實我一直納悶,金和玉這兩種東西在大富人家是平常之物,怎么會和婚姻聯繫一齊?可知這玉和玉原本指來歷不尋常的金和玉。於是薛夫人一到賈府就認真的說,這金是和尚給的,日後有玉的才可正配。

演員演員

可巧賈府的寶玉正有一塊來歷奇怪的玉,於是在賈府的人心裡,就有了金玉良緣的說法,雖然沒有明指,但一直造成了寶黛兩人之間的陰影。
但是,慢著,只怕這還是賈府的人自作多情,一廂情願的想法,自己認為自己的兒子孫子是寶形容詞,就自然而然的認為別人都當他是寶玉,這是天下父母的常見心理。
其實,薛家母女一開始並沒有看上寶玉,否則,哪有帶著女兒住到別人家,還開口閉口說什麼有寶的才是正配,劍頭正指寶玉,這豈不是太自掉身價,好像自己的女兒嫁不出去,送貨上門還買一贈一似的。
據我最近看出的一點點門道,薛寶母女的心裡,一開始選中的的是萬歲爺。何以見得?
難道萬歲爺手裡的傳國玉之玉和氏璧來歷不奇異,價值不高嗎?隨便從哪個角度說,都強過寶形容詞的世外仙玉,那何是地位,是權力,是尊榮的象徵。於是薛家母女可以坦然而得意的宣布,我們的金可是有寶才可正配怕。
在書中,寶釵說是去選什麼公主的侍讀,可是實事上卻沒有這樣一個選舉,卻是暗寫了別一個選舉,就是選妃,結晶是賈元春才選鳳藻宮,注意到才選兩字沒有,說明宮裡確實是在選人,並且考的是才,只是選的目的並不是選什麼侍讀,而是選妃。再聯想到薛寶釵領到元春常賜的東西時的失落感,結果不言而喻。她是參加而失敗的人。瑣則,如果她是直指賈寶玉的話,要避嫌怎么會不分早晚的到怡紅院坐著?這時候倒不避嫌了嗎。上次上調侃了金玉良緣一番,不過這次我倒真的有所發現了,大家都認為金玉良緣有可能也指寶玉和湘雲,理由就是金(麒麟)對不起,打不出這兩個字。就是說湘雲不也有金嗎?還為寶玉得了張道士的金麒麟寫了一大篇文字,於是有人認為所謂金玉良緣有可能是他們。
但是,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既然是金玉良緣,一者有金,一者有玉足矣,又何必把金麒麟分出公母?那么到底是金麒麟湊成一對,還是金玉是一雙?既然有金有玉,又何來一公金麒麟?倒象橫加一第三者。如果因為寶玉有了公金麒麟,就能和湘雲是一對,那應該是雙金良緣啊才對啊。
由此可見,金玉良緣根本不管湘雲的事。當然,也不排除作者有勘察深刻含意。

獲獎

第十五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美術設計(陳景森)
【亞洲影展】最佳服裝及最佳美術設計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