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婁秀才將之淮南見贈之什》

是唐代詩人柳宗元的作品之一。

作者

柳宗元

詩詞正文

遠棄甘幽獨,誰雲值故人。好音憐鎩羽,濡沫慰窮鱗
困志情惟舊,相知樂更新。浪遊輕費日,醉舞詎傷春。
風月歡寧間,星霜分益親。已將名是患,還用道為鄰。
機事齊飄瓦,嫌猜比拾塵。高冠余肯賦,長鋏子忘貧。
晚驚移律暌攜忽此辰。開顏時不再,絆足去何因。
海上銷魂別,天邊弔影身。只應西澗水,寂寞但垂綸。


注釋

⑴婁秀才:即婁圖南,當時寓居永州的一位失意秀才。

⑵鎩羽:被摧落羽毛的鳥。窮鱗:受困窘的魚。

⑶浪遊:隨意遊逛。費日:耗費時日。

⑷間:間隔,間斷。分(fèn奮):情分。

⑸機事:機巧的心事。飄瓦:語出《莊子·達生》“雖有忮心,不怨飄瓦。”喻指無意識的行為。拾塵:據《呂氏春秋·任數》記載:孔子受困於陳、蔡之間。顏回找到米後燒火做飯,孔子看見顏回在甑中抓飯吃。飯熟後,顏回拿飯給孔子吃,孔子說“我夢見先君吃完飯後再送給我吃。”顏回知道孔子誤會了,就說:“剛才炭灰掉進甑中,我覺得丟掉可惜,所以撿出來吃了。”孔子聽了笑著說“所信者目矣,目猶不可信;所恃者心矣,而心不足恃。弟子記之。”後遂以“拾塵”喻誤會致疑。

⑹ 高冠:高高的帽子。《楚辭·涉江》“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配之陸離。”屈原以“高冠”喻自己的高潔品質。長鋏:《戰國策·齊策》記載:馮諼做了孟嘗君的門客。孟嘗君身邊的人都看不起他,馮諼就彈著他的長劍唱道:“長鋏歸來乎,食無魚。”孟嘗君聽說後滿足了他的要求。他後來為孟嘗君稱相立下了大功。這裡是說婁圖南雖然像馮諼一樣貧窮而能安然若素

⑺晼(wǎn挽)晚:日將暮。移律:歲月遷移。睽(kuí葵)攜:分離。

⑻絆足:絆住了腳,指有所拘束而不能施展才華。

⑼垂綸:垂釣。綸:釣絲。

譯文

我被遠棄他鄉獨自幽居,

誰曾想還有朋友來訪尋。

好言語憐惜我這鎩羽的罪人,

相濡以沫慰藉我受傷的心。

志向受困我們情誼依舊,

心心相應彼此了解更深。

隨意遊逛消磨了許多時日,

歡歌醉舞我們何曾傷春?

風月夜不間斷共同的歡樂,

星霜的日子我們情分更深。

名聲已成為我們的禍害,

唯有大道還可以親近。

心中的機巧如飄瓦散去,

世有猜忌常讓人誤會頻頻。

我學屈原賦楚辭吟“高冠”,

你效馮諼歌“長鋏”甘受清貧。

天漸晚星月移我心傷悲,

痛苦的離別就在這時辰。

開顏歡樂的時刻不會再有,

為時勢所絆你此去出於何因。

自今日在海上銷魂而別,

我只能在天涯顧憐自身,

往後就在這城西的澗水邊,

獨自垂釣排譴心中的愁悶。

作品鑑賞

柳宗元被貶永州後交往的朋友中,婁圖南是一個比較特別的人物。他是唐初侍中婁師德的後人。柳宗元在《送婁秀才游淮南將入道序》中說:“仆未冠,求仕進,聞婁君名甚熟,其所為歌詩,傳詠都中。”可知婁秀才早以詩文聞名於京都。但他看不慣官場黑暗,不願參加科舉考試,浪跡天涯,一直過著漂泊不定的生活,流落到永州後,與柳宗元過從甚密,成為摯友。從公元806年(元和元年)到808年(元和三年)這三年中,他們一起遊山玩水,論古道今,互相唱和,共同度過了一段難忘的時光。此刻,朋友即將遠行,柳宗元心中無限惆悵與依戀,於是寫下了這首感情真摯,哀婉深沉的五言古詩。

詩的前十句,寫他們親密的交往,誠摯的友誼。首句“遠棄甘幽獨”,直接而真實地表達出詩人被貶永州後的孤獨幽憤之思,“甘幽獨”決非心甘情願,而是無可奈何。在這種“世亦不肯與罪大者親昵”(《寄許京兆孟容書》)的境遇中,婁圖南的來訪頗讓詩人喜出望外,“誰言”就是“誰知道”,“誰會想到”的意思。故友來訪,欣喜之餘更充滿感激。“好音憐鎩羽”二句就流露著對婁秀才的感激之情,詩人把自己看作是一個備受摧殘,窮途末路的罪人,故以“鎩羽”“窮鱗”自比。故友的同情與慰藉,才使他受傷的心多少得到一些寬慰。這種患難真情,柳宗元是十分珍重的,所以他說“困志情惟舊,相知樂更新”。在困境中能真情依舊才是真正的知友,患難才能見真情。詩句中的“樂”,是在患難中的相知之樂,是飽含辛酸與憂患之樂。在永州的這些日子裡,他們相伴出遊,縱情山水,在明媚的春光里,在寧靜的風月夜,甚至在瑟瑟的寒風中歡歌醉舞,不知不覺中送走了許多時光。就是在這親密的交往中,他們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誼,彼此相知相慰,義重情深;就是在這親密的交往中,詩人才從那孤獨幽憤中獲得暫時的解脫,才找到一點點輕鬆、安閒的樂趣。

中間六句寫他們共同的志趣與追求。柳宗元在政治上受到了沉重打擊;婁圖南雖未涉足仕途,也是飽經憂患。他們都已淡泊名利,視名利為禍患,他們共同追求的是“大道”。作為一代傑出政治家、思想家的柳宗元,政治上雖受排擠打擊,仍矢志不渝地“守先聖之道”(《答周君巢餌藥入壽書》),這正是屈原“雖九死其猶未悔”的高尚品格的真實再現。他們鄙視的是那些勾心鬥角的“機事”,那些互相猜忌的小人;他們崇尚的是光明磊落、理想遠大、矢志不渝的屈原,窮且志堅的馮諼。共同的志趣與追求讓他們走到了一起,成為知友。

詩的後八句是敘別情。分別的時刻就在眼前,詩人心中充滿惆悵。朋友離去後不會再有開顏歡笑的時刻了。詩人構想自己往後只能形單影隻的在江邊垂釣,以排譴心中的無限愁苦,重新過上孤寂的幽居生活。詩句中流露出對朋友無限依戀的惜別之情。

柳宗元的這首贈別詩,誠可謂是一首感情真摯、哀婉深沉的佳作。王田葵先生在《孤臣淚已盡,虛作斷腸聲》一文中說:“柳宗元在永州寫的詩中,不管什麼題材的詩作,都飽含深情,不言悲而悲不自禁,表面寫樂而出樂中有憂;語似質而意蘊深婉。”以此評語來解讀此詩,是再恰當不過的了。

作者簡介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和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東(今山西永濟)。出生於京都長安(今陝西西安)。與韓愈共同倡導唐代古文運動,並稱“韓柳”。與劉禹錫並稱“劉柳”。王維孟浩然韋應物與之並稱“王孟韋柳”。世稱柳河東或柳柳州。少有才名,早有大志。公元793年(貞元九年)進士及第,登博學鴻詞科,授集賢殿正字。一度為藍田尉,後入朝為官,積極參與王叔文集團政治革新,遷禮部員外郎。革新失敗後貶邵州刺史,再貶永州司馬。後回京師,又出為柳州刺史,政績卓著。卒於柳州任所。一生留詩文作品達600餘篇,其文成就大於詩。駢文有近百篇,散文論說性強,富於戰鬥性,遊記寫景狀物,多所寄託。哲學著作有《天說》、《封建論》等。其作品由劉禹錫保存並編成集。有《柳河東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