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城市過客
作品類型:青春校園作品狀態:連載中
作品簡介
從作者創作的開始,我就大約知道他的構思:用時下最流行的第一人稱敘述方式,以大學畢業實習為切入點,塑造一群正在殘酷地狂歡的大學生形象。對於我們來說,這些人物是如此的熟悉而又陌生,有著你或者我曾經都有過的影子,一隻腳踏進社會,另一隻腳還停在校園;一隻腳在理想中踩著夢幻的步子,另外一隻腳卻還在現實里顫抖著。這就注定青春宛如在荊棘叢上赤足跳舞,跳多久,疼就有多深。然而,閱讀小說的開頭,瀰漫的是作者賣弄才華的幽默和玩世不恭的敘述態度,時而糅合進一些段子式的細節,似乎作者正按照著市場的要求在配料,頹廢加情色。可是到了後來,敘事卻突然沉重起來,作者似乎已經無法控制小說故事的發展了,但是,這正是另外一種更本質真實的控制—文學原創本身就意味著要突破理性,展現感性和個性。作者在不可救藥地投入內心無法抹去的真性情和真感情,這些時隱時現擊碎震撼人心的脆弱,這類自傳色彩和個人話語的喧賓奪主,這一番偏離了只希望消遣娛樂大眾的不自覺,正是我們這個時代小說家所急需要的品質。
這是一部關於青春搖擺不定的小說,既有人物形象的“搖擺”,也有作者本身不可避免的立場搖擺。書里主角的身份因為在這樣的夾縫中搖擺,也被賦予了更廣闊的象徵寓意:城市文明和鄉村文明的碰撞被凸現出來,激烈無比,主人公的家庭背景在小說的後面浮現出了水面,跟他的大學生活對照起來,成為了脈絡清晰的交加線索,其內涵的豐富和風格的變換已非當下時髦的青春校園小說所能概括。
理想與生活,愛情與世俗,現實與夢想,農村與城市,是所有農村出來的大學生最無法面對也最迷惘的東西,因為他們的家庭背景關係不但不能為他們鋪開路,更多的是累贅,但這種累贅卻又飽含著無奈和恩重如山。這種矛盾也同樣集中地體現在小說中的“我”身上,以及“我”的同學,包括“中文系四大色鬼”這個青春搖擺人的群體。所以,主人公越瀟灑香艷地男歡女愛,就越有種淡淡的悲哀在牽扯著我們的內心,因為那一頭連著父母的血汗以及未來的前程迷茫。
現實是殘酷的,突然面對社會,很少有人不有過陣痛和不知所措,在作者精確而簡練的表述文字中,正時時閃現著這種人性和靈魂的扭曲和掙扎。主人公徘徊在琪與唐婷之間,更準確的說是徘徊在他愛情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之中;他無法面對和忘卻老父親,以及白天打工供他讀書晚上還在看書的弟弟,無法忽略自己骨子裡純樸美麗而又貧瘠落後的鄉村,然而他卻又不能控制地轉眼沉淪到城市文明之中,頹廢而低沉,進行身體的狂歡,這種搖擺即是因為理想與現實之間巨大的反差,也因為人生固有的無法擺脫的精神與物質間的兩極對抗。
這部小說人物顯然取材於我們大學校園周圍,各有特點絕不重複,因為真實所以才有這樣的生命力。這是以主人公為核心的一個群雜的生活圈子,大學裡迷茫頹廢的搖擺群體,鄉下的暴發戶,偽人師表的教師,淳樸的親人,固執的老學究,等等。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班花李莉和李想,一位平素眼高於頂不假顏色的班花,在拒絕了不少追求者之後,委身於扁擔倒下不知道是一字的暴發戶李想,其中原委自不必細說,現實中我們耳聞目見這樣的事已經太多了,但令人深思考的是其背後寄寓的諷刺:純潔,青春,理想,精神,知識,原來在物質面前如此不堪一擊。實際上這也是整部小說搖擺人物部落的結局縮影,小說還沒有展開完,但悲劇就已經注定。
這是一部典型的現實主義小說,現實主義的批評力度是通過文中“我”對過去,現在,未來的反思,以及對靈魂的拷問體現出來的,雖然小說表面上的時間空間只集中在“實習”這一個點上。一葉而知秋,這更體現了作者的意圖——開口小,深挖掘,廣擴展。這像是一個袋子,實習只是一個小口子,但實習期間,每個人卻都處於學校和社會的兩腿之間,因而從橫向看,校園和社會,都同時不可避免地被包含在這個口袋之中;而從縱向看,過去和將來,理想和現實也在這交融,舊的故事在這裡結局,新的故事在這裡醞釀。所以筆者不能不讚美,這是個絕妙而精心的選擇。
另外,需要說明的一點是,作者有時候似乎過於失去節制地沉湎於現實主義之中,因而有些細節偏向了自然主義。但是,文學的道德應該區別於世俗的道德,這是作品深層次地表現大學生在畢業期間的迷茫以及因迷茫而陷入的頹廢生活的必須,非如此不能更真實。這正跟一個完整的人一樣,有上半身,也會有下半身。無性並不代表著有多么純潔或者高尚,因為無性就根本連人都沒有,何來道德可言?
這是一部值得深層思考的青春小說,耐讀而不失品位,好看而不失深度,主人公在那一年的愛情風流雲散,而這卻正是我們的福音——因此而收穫了這么一部好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