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遇見覺知的自己》本書談的是靈魂的修為,但不是談修為的方法,而是告訴你達到頓悟的想法和觀念。想法是種子——本觀點已得到普遍承認。但怎樣改變想法,改掉舊觀念,樹立新觀念,大家發現,當舊想法、舊觀念已成為人的習慣時,改掉它,不要它,把它換成新的,讓自己的習慣來一回徹底改變,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覺知就意味著——了解,了解想法的利弊,了解觀念的利弊。接下來,對每個人都一樣,你了解了想法和觀念的利弊,改變它,接受它,就比你沒有了解它要大大地敞亮,大大地容易。於是,在敞亮的心態下改變自己,就沒有強迫的意味了,那時的改變,就成了你順其自然的覺悟和選擇。本書就是從這個自覺點入手,把意念力和覺知來了一個通俗的講解。目錄
第一卷自序(1) 自序(2) 自序(3) 第一章覺知的意念:信念(1)
第一章覺知的意念:信念(2) 第一章覺知的意念:信念(3) 第一章覺知的意念:信念(4) 第一章覺知的意念:信念(5)
第一章覺知的意念:信念(6) 第一章覺知的意念:信念(7) 第一章覺知的意念:信念(8) 第一章覺知的意念:信念(9)
第一章覺知的意念:信念(10) 第一章覺知的意念:信念(11) 第一章覺知的意念:信念(12) 第一章覺知的意念:信念(13)
第一章覺知的意念:信念(14) 第一章覺知的意念:信念(15) 第一章覺知的意念:信念(16) 第一章覺知的意念:信念(17)
第一章覺知的意念:信念(18) 第一章覺知的意念:信念(19) 第一章覺知的意念:信念(20) 第一章覺知的意念:信念(21)
第一章覺知的意念:信念(22) 第一章覺知的意念:信念(23) 第一章覺知的意念:信念(24) 第一章覺知的意念:信念(25)
第二章人生覺知:正確的思想(1) 第二章人生覺知:正確的思想(2) 第二章人生覺知:正確的思想(3) 第二章人生覺知:正確的思想(4)
第二章人生覺知:正確的思想(5) 第二章人生覺知:正確的思想(6) 第二章人生覺知:正確的思想(7) 第二章人生覺知:正確的思想(8)
第二章人生覺知:正確的思想(9) 第二章人生覺知:正確的思想(10) 第二章人生覺知:正確的思想(11) 第二章人生覺知:正確的思想(12)
第二章人生覺知:正確的思想(13) 第二章人生覺知:正確的思想(14) 第二章人生覺知:正確的思想(15)
遇見覺知的自己第二部分
第三章臣服覺知:接受對生命的敬意(1) 第三章臣服覺知:接受對生命的敬意(2) 第三章臣服覺知:接受對生命的敬意(3) 第三章臣服覺知:接受對生命的敬意(4)
第三章臣服覺知:接受對生命的敬意(5) 第三章臣服覺知:接受對生命的敬意(6) 第三章臣服覺知:接受對生命的敬意(7) 第三章臣服覺知:接受對生命的敬意(8)
第三章臣服覺知:接受對生命的敬意(9) 第三章臣服覺知:接受對生命的敬意(10) 第三章臣服覺知:接受對生命的敬意(11) 第四章人際覺知:觀念的融合與誤解(1)
第四章人際覺知:觀念的融合與誤解(2) 第四章人際覺知:觀念的融合與誤解(3) 第四章人際覺知:觀念的融合與誤解(4) 第四章人際覺知:觀念的融合與誤解(5)
第四章人際覺知:觀念的融合與誤解(6) 第四章人際覺知:觀念的融合與誤解(7) 第四章人際覺知:觀念的融合與誤解(8) 第四章人際覺知:觀念的融合與誤解(9)
第四章人際覺知:觀念的融合與誤解(10) 第四章人際覺知:觀念的融合與誤解(11) 第四章人際覺知:觀念的融合與誤解(12) 第四章人際覺知:觀念的融合與誤解(13)
上架公告及充值方法
遇見覺知的自己第三部分
第五章自省覺知:寂寞出偉大,簡單出智慧(1) 第五章自省覺知:寂寞出偉大,簡單出智慧(2) 第五章自省覺知:寂寞出偉大,簡單出智慧(3) 第五章自省覺知:寂寞出偉大,簡單出智慧(4)
第五章自省覺知:寂寞出偉大,簡單出智慧(5) 第五章自省覺知:寂寞出偉大,簡單出智慧(6) 第五章自省覺知:寂寞出偉大,簡單出智慧(7) 第五章自省覺知:寂寞出偉大,簡單出智慧(8)
第五章自省覺知:寂寞出偉大,簡單出智慧(9) 第五章自省覺知:寂寞出偉大,簡單出智慧(10) 第六章本性覺知:尋找比答案更重要(1) 第六章本性覺知:尋找比答案更重要(2)
第六章本性覺知:尋找比答案更重要(3) 第六章本性覺知:尋找比答案更重要(4) 第六章本性覺知:尋找比答案更重要(5) 第七章成功覺知:思想領先,想法取勝(1)
第七章成功覺知:思想領先,想法取勝(2) 第七章成功覺知:思想領先,想法取勝(3) 第七章成功覺知:思想領先,想法取勝(4) 第七章成功覺知:思想領先,想法取勝(5)
第七章成功覺知:思想領先,想法取勝(6) 第七章成功覺知:思想領先,想法取勝(7) 第七章成功覺知:思想領先,想法取勝(8) 第七章成功覺知:思想領先,想法取勝(9)
第七章成功覺知:思想領先,想法取勝(10) 第七章成功覺知:思想領先,想法取勝(11) 第七章成功覺知:思想領先,想法取勝(12) 第七章成功覺知:思想領先,想法取勝(13)
遇見覺知的自己第四部分
第八章覺知問答:覺知的信念——中國精神(1) 第八章覺知問答:覺知的信念——中國精神(2) 第八章覺知問答:覺知的信念——中國精神(3) 第八章覺知問答:覺知的信念——中國精神(4)
第八章覺知問答:覺知的信念——中國精神(5) 第八章覺知問答:覺知的信念——中國精神(6) 第八章覺知問答:覺知的信念——中國精神(7) 第八章覺知問答:覺知的信念——中國精神(8)
第八章覺知問答:覺知的信念——中國精神(9) 第八章覺知問答:覺知的信念——中國精神(10) 第八章覺知問答:覺知的信念——中國精神(11) 第八章覺知問答:覺知的信念——中國精神(12)
第八章覺知問答:覺知的信念——中國精神(13) 第八章覺知問答:覺知的信念——中國精神(14) 第八章覺知問答:覺知的信念——中國精神(15) 第八章覺知問答:覺知的信念——中國精神(16)
第八章覺知問答:覺知的信念——中國精神(17) 第八章覺知問答:覺知的信念——中國精神(18) 後記
試閱
自序(1)放下比較,覺知自醒
有讀者告知,她迷上了靈魂的修為,還認為,如果說20世紀是情感世紀,21世紀就將成為意念力世紀。就是說,未來人——只要他願意——他就能憑藉意念力的修為超越各種極限,成為一個自我實現的人。
比如,一個女人感覺自己是20歲,她就能永遠保持在20歲;一個人感覺自己是成功者,他就一定能成功。為此她問非子,果真那樣,那意念力不就成了煉丹術了嗎?真有那么神嗎?
下面是非子的答覆:
毫不誇張地說,還真有那么神,但意念力的生成也要有條件。下面這件事是真事,幾年前,此事被當作經典案例刊登在倫敦一個叫Lancet的國際頂級權威醫學雜誌上,引起了轟動。
有位女士被愛人拋棄後精神受到極大刺激,她喪失了對時間的感知能力。就是說,她永遠停留在被拋棄的那一刻,再也感受不到時間的流逝。
她每天都站在窗前,等待愛人的身影,她相信愛人一定會回來,幾十年如一日。70年過後,一群人(包括醫生)發現了她的情況,認為她也就20歲。因為從表面看,她臉上沒有皺紋,皮膚和少女一樣白皙光滑,頭上沒有一絲白髮,身體也看不到年老的跡象。
這是怎么回事?人們感到奇怪。原來,這位女士的精神信念控制了她的身體變化,她堅信自己生活在愛人離開的時候,她相信愛人會回來。就是這個信念讓她的身體出現了“我想,我有”的奇蹟。
然而這裡有一點值得注意,即這個女人“相信自己永遠在20歲”的信念不是她有意識的結果,而是她無意識的結果。她在等愛人時並沒有說:“好吧,讓我來等你吧,那樣我就會永遠年輕,永遠不老了。”她並沒有那樣想。如果她那樣想,一切就都不會發生了。她既不會每天站在窗前等愛人,她的臉部和皮膚也不可能不發生一個自然生命所發生的變化。
為什麼?
因為一種受用的信念是空的結果,是自然的結果,不是刻意的行為。如果你刻意那樣做,就不叫信念了,刻意的行為叫欲望。舍此不會有奇蹟。這就是意念力的奧秘,也即非子前面講的,為什麼說意念力的生成也要有條件。
什麼是自然?
自然來自於人的潛能,來自於人的無意識。不管是潛能還是無意識,其實都受到世界整體(奧修將宇宙、造物主等稱為整體,本文引用奧修的說法,以此為據)的支配。
以上述的女人為例,她在等愛人的時候,完全是無意識的:沒有欲望,沒有計畫,沒有設計,沒有患得患失,或者可以用那個詞,她有股子“走火入魔”的勁。
就是說,她在做那件事的時候,並沒有想到事情的後果,她沒有想:“如果我這樣等他,他不來了我怎么辦,他來了不愛我我怎么辦,他來了再帶來一個女人我怎么辦,那個女人跟我爭風吃醋我怎么辦……”這些患得患失的問題,她一個也沒有想,連往那方面想的念頭也沒有過。
半個多世紀,她想的只有一件事,就是她的愛人,她愛他,這個愛從未改變,她相信他一定會回來,她堅信她與他的愛永世長存,因此她才願意永遠生活在她與愛人有過的場景。
這就是意念力的奧秘,意念力的生成就這么簡單,它需要一個簡單的人,自然的人,沒有算計的人,不計得失、不計利害的人。這樣一個人,他愛的時候就一門心思地去愛,不管他愛的是什麼,人也好,物也好,或者事業和興趣,他總有股一意孤行、勇往直前的勁。他想的永遠是“我要……”,從來不想“如果……”。
自序(2)
你要是這樣一個人或者你身邊有這樣的人,可以說,這個人就處在了空的境界。他空了,就沒有多餘的欲望,沒有刻意的欲望,有的只是渴望。那個渴望不是目的,他沒有目的,對這樣一個人來說只有過程。
如果你生活在過程中,你一直在過程里自得其樂,可以說,你就是一個活在當下的人,一個簡單的人、自然的人,也因此你就是一個幸福的人了。
怎樣活在當下?怎樣丟掉欲望?怎樣才能做一個簡單的、自然的人?
只有一個辦法——空掉目的,空掉欲望。
怎么空掉目的,空掉欲望?
——開闊你的視野,改變你看待生活的方式。
怎么開闊視野,改變看待生活的方式?
——改變你的比較系統。
再講一個故事,也是真事。
他曾是一名中國留學生,在瑞典留學。正是留學的經歷改變了他的比較系統,開闊了他的視野,也改變了他看待生活的方式。
他的國小是在山村里上的,他的比較對象僅限於他的同學,能在學校里考第一,就和世界第一差不多了。他最羨慕某個同學在縣城裡有親戚,有一支六棱好鉛筆(當時山村國小里用的都是兩分錢一支的劣質圓鉛筆)。那時他想,自己對這個世界唯一的需求就是有一支六棱的好鉛筆,寫起字來又黑又快。
由於成績優秀,他考上了縣城中學。這裡都是各村的好學生,自己再不能穩拿第一了,於是就產生了嫉妒:比自己好的同學原來都有六棱鉛筆,自己雖然也有,可太晚了,天道不公啊!嫉妒也會產生動力,經過幾年的苦讀,他又成為縣中第一了。那時,他唯一的不滿足就是沒有一支好鋼筆:“人與人之間還是不平等的,為什麼我就沒有好鋼筆呢?”
中學畢業後他又考上了大學,而且是在北京,在這個世界上還有什麼希求的呢?沒想到,好景不長,沒過一年,他的學習成績在班上不但沒有名列前茅,就連中等也保不住了。
為什麼呢?
原來城裡的同學都是好鉛筆成堆,好鋼筆成把,早上雞蛋、牛奶,晚上香花、水果學出來的;他們的父母在辦公室里一坐,往工具機邊上一站,每月幾十塊錢就到手了。而自己呢,早上一個窩頭還捨不得吃完,給晚上留一半;父母如牛似馬地在地里爬來爬去,一年也掙不到幾十塊錢。後來,他出了國……
他說:“現在我到了國外,親眼見到五光十色的世界,嫉妒、自卑、怨恨突然一掃而光了。這使我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為什麼這些像毒蛇一樣纏繞我幾十年的幽靈,會在一個早上不翼而飛了呢?
“原來,自己的比較系統發生了改變,看到的不再是自己的同學、同事和鄰居,而是看到了整個世界。這浩瀚無垠、氣象萬千的世界使我認識到,坐井觀天的個體爭鬥只是一個苦果,好比自相殘殺,而追悔過去的比較方式只能使自己步步後退。從國小到大學,自己的比較方式沒有擴大一步,自己的比較方法沒有一點提高。
“而世界就不同了,世界才能讓人看到民族、國家和未來。你看,我現在一點都不嫉妒這裡的瑞典同學了,而是更多地想到了自己的責任。”
文中,這位中國留學生用了一個詞:比較系統。改變自己的比較系統,這就是問題的關鍵,這就是看待生活的方式。你用窄的方式看生活,你的心胸就永遠狹隘;你用寬的方式看生活,你就開放了心胸,也放開了眼界,而當你心裡裝下更多的人、事時,以往的嫉妒、怨恨、自卑就不在了,取而代之的是寬厚與包容、仁愛與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