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雅》

《通雅》是雜考事物名稱和訓詁、音韻的書。明代方以智撰。全書52卷,卷首 3卷。這部書是作者平日讀書考釋字詞音義積累纂集而成的。 因為他在博學的基礎上,要“觀古今之通”,所以命名為《通雅》。

《通雅》

正文

雜考事物名稱和訓詁音韻的書。明代方以智撰。全書52卷,卷首 3卷。《四庫全書總目》歸入雜家雜考類。
方以智(1579~1671),字密之,安徽桐城縣人,崇禎十三年(1640)進士及第,曾官翰林院檢討、禮部侍郎,東閣大學士。明亡為,法名弘智,字無可,卒於清康熙十年(1671)。平生博覽群書。他說:“學惟古訓,博乃能約。”這部書就是他平日讀書考釋字詞音義積累纂集而成的。 因為他在博學的基礎上,要“觀古今之通”,所以命名為《通雅》。
書首卷一為“音義雜論”,卷二為“讀書類略”和“國小大略”,卷三為“詩說”和“文章薪火”。書中由卷一至卷五十二分為疑始、釋詁、天文、地輿、身體、稱謂、姓名、官制、事制、禮儀、樂曲、樂舞、器用、衣服、宮室、飲食、算數、植物、動物、金石、諺原、切韻聲原、脈考、古方解諸目,門類很細。舉凡名稱、事物的音義都原原本本詳為考證,辨駁音義相傳之誤。
方以智說:“國小有訓詁之學,有字書之學,有音韻之學。”《疑始》一卷和《切韻聲原》一卷是討論古今音韻的。《釋詁》是專講詞義的。《諺原》是講方言俗語的。從他的書里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有關文字、聲音、訓詁的精闢的見解。例如,他說:“欲通古義,先通古音。”(《音義雜論》“方言說”條)這就是很重要的創見。由於他理解到音與義之間的關係,所以在講古今方俗語詞時就能從聲音相轉上觀其會通。例如,他在卷一《疑始》“爾你而若乃一聲之轉”一條下說: “爾又為爾,爾又音寧禮切,俗作你,猶兒之有倪音也。”又卷四十九《諺原》中說:“某,古梅字。母、畝、每、馬聲皆通轉。故今京師曰作么,讀如麻;江北與楚皆曰么事,讀如母;而南都但曰甚。蘇杭讀甚為申駕反,中州亦有此聲。而秦晉之咱,則怎之轉也。”這種用聲音貫串的方法來研究語詞的音義對清人有很大的影響。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