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入馬頭山》

《送僧入馬頭山》是唐代詩人貫休所作詩詞之一。

作者

貫休

詩詞正文

馬頭寶峰,秀塞寒空。有叟有叟,真隱其中。無味醍醐,
亦非般若。白趾碧目,數百瀟灑。苦竹大於杉,
白熊臥如馬。金鐘撼壑,布水噴瓦。芙蓉堂開峰月入,
岳精踏雪立屋下。伊余解攀緣,已是非常者。更有叟,
獨往來,與我語。情無剛強,氣透今古。竹笠援補,
芒鞋藤乳。北風倒人,乾雪不聚,滿頭霜雪湯雪去。
湯雪去,無人及,空望真氣江上立。

注釋

①醍醐:從牛羊的乳中提煉而成,是一種精美食品,在佛教中,用來比喻佛性。《涅槃經》卷十四:“譬如從牛出乳,從乳出酪,從酪出酥,從生酥出熟酥,從熟酥出醍醐。醍醐最上。……善男子,佛亦如是。從佛出十二部經,從十二部經出修多羅,從修多羅出方等經,從方等經出般若波羅蜜,從般若波羅蜜出大涅槃,猶如醍醐。言醍醐喻於佛性。”

②般若:全稱為“般若婆羅蜜多”或“般若波羅蜜”,指通過最高的智慧達到涅槃。《大智度論》卷四十三:“般若者,秦言智慧,一切諸智慧中,最為第一,無上無比無等,更無勝者。”

③這兩句的意思是:狂風發出金呂之聲,撼動岩壑;一道瀑布飛流直下,噴灑到屋頂瓦上。

④岳精:山精,比喻山中的野獸。

⑤攀緣:塵緣。

⑥這兩句的意思是:竹笠已經補了又補,芒鞋踏斷藤條,沾上了點點汁水。

⑦湯:即盪。

作品鑑賞

北風呼嘯,大雪漫天,苦竹林立,山精出沒,瀑布噴瓦,這是寫環境;著一雙破鞋,露出腳趾,兩隻碧眼,透出百般瀟灑,這是寫形象;頭上戴的竹笠補了又補,腳上隨便穿著一雙芒鞋,這是寫裝束。環境、形象、裝束既都很奇特,則其人亦當迥異一般。作者不僅寫他的“情無剛強”卻“氣透今古”的性情和氣概,而且更以“無味醍醐,亦非般若”二句寫出了他的修為。一般學佛之人往往聲稱要得醍醐,證般若,而此僧則並未表示出特別的追求。因為,佛性就是自性,而自性是不可言說的,一有“佛心”這個概念在,即著色相。所以,他只是自然地袒露出了一個自我。全詩情、事、理結合緊密,融為一體,而語言也通脫精強,很能表現出這位僧人的個性。關於貫休的詩,吳融評為“多以理勝,復能創新意”(《西嶽集序》),孫光憲評為“骨氣渾成,境意卓異”(《白蓮集序》),這些特點,從這首詩中也能夠看出來。

作者簡介

貫休(823~912),俗姓姜,字德隱,婺州蘭豁(一說為江西進賢縣)人,唐末五代著名畫僧。7歲時投蘭溪和安寺圓貞禪師出家為童侍。貫休雅好吟詩,常與僧處默隔籬論詩,或吟尋偶對,或彼此唱和,見者無不驚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