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年湖南學風》

《近百年湖南學風》

《近百年湖南學風》作者錢基博由嶽麓書社在2010年出版發行的一部論述辛亥革命以前湖南學術思想發展變遷方面的書籍。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00
出版社:嶽麓書社;第1版(2010年1月1日)
叢書名:民國學術文化名著叢書
平裝:100頁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開本:16
ISBN:7807613106,9787807613107
條形碼:9787807613107
商品尺寸:22x14.8x0.8cm
商品重量:159g
ASIN:B003AOBP4S

內容簡介

《近百年湖南學風》為論述辛亥革命以前湖南學術思想發展變遷的著作。此書用傳記的形式,分群別類合傳諸人,旨在彰顯湖南學人獨立自由之思想、堅強不磨之志節。書中所論列的十三位人物,雖然籍貫限於湖南,大多數(如曾國藩)卻具有更炎廣泛的影響,並且這種影響有一直延續到現在。
《近百年湖南學風》簡體橫排,以適應現代讀者的閱讀習慣。加上後記,對作者其人及其書予以簡要介紹,有助於現代讀者加深理解。加上少量的歷史圖片,圖文並茂,使讀者知人論世、知世論人。選目精當、裝幀得體、印刷精美,既是文史愛好者了解民國學術文化的一條重要渠道,也是值得書友珍藏的珍品。

編輯推薦

《近百年湖南學風》:湖南之為省,北陽大江,南薄五嶺,兩接黔蜀,群苗所萃,蓋四塞之國。其地水少而山多,重山疊嶺,灘河峻激,而舟車不易為交通。頑石赭土,地質剛堅,而民性多流於倔強,以故風氣錮塞,常不為中原人文所沾被。抑亦風氣自創,能別於中原人物以獨立。人傑地靈,大儒迭起,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宏識孤懷,涵今茹卉,罔不有獨立自由之思想,有堅強不磨之志節。湛深古學而能自辟蹊徑,不為古學所囿。義以淑群,行必厲已,以開一代之風氣,蓋地理使之然也。

媒體推薦

余在中學任教,集美無錫蘇州三處,積八年之久,同事逾百人,最敬事者,首推子泉。生平相交,治學之勤,待人之厚,亦首推子泉。
——錢穆
錢先生以碩學高文孚海內眾望,其文章筆勢雄健,意氣凌雲,典雅古勁,事理通明;其學熔裁經史,旁涉百家,堪為天下通儒。
——陳平原

目錄

一、導言
二、湯鵬魏源
三、羅澤南李續賓王<金王王>
四、胡林翼曾國藩左宗棠
五、劉蓉郭嵩燾
六、王闓運閻鎮珩
七、鄒代鈞羅正鈞
八、譚嗣同蔡鍔章士釗
九、餘論
後記

後記

錢基博(1887-1957),字子泉,又字啞泉,別號潛廬。江蘇無錫人。國學家、古文家、文體學家、文學史家、教育家。著名學者錢鍾書之父。先後任教於無錫縣立一小、江蘇省立第三師範學校(1917-1922)、上海聖約翰大學(1923)、清華大學、光華大學(1926-1936)、無錫國專(兼課,1927-1936)、浙江大學、湖南蘭田國立師範學院(1938-1945)、武漢華中大學(1946-1950)。卒於華中師大教授任。著有《經學通志》、《明代文學史》、《現代中國文學史》、《韓愈志》、《近百年湖南學風》、《古籍舉要》、《版本通義》、《駢文通義》等,均被視為“學術經典”。
《近百年湖南學風》是錢基博1943年冬在湖南蘭田鎮(今漣源縣城關)前國立師範學院任教時寫的。全書收十餘位近百年內的湖南學者,扣定“學風”,敘述他們在順利和不如意時對待人生、對待國家、對待事業、對待學問的態度。

文摘

清治至道光而極敝,清學至道光而始變。於時承平之日久,主溺晏安,大臣委蛇持祿,容說以為忠;士人汩沒科舉,詩書以乾澤。即有魁異傑出之才,不安固陋,而聲氣標榜,呼朋嘯侶,桐城文章以學古,休寧名物以張漢,文史雍容,姑以永日,而輔世長民,以為非分。儻有文章經國,志氣拔俗,發強剛毅足以有執,文理密察足以有別,發聾振聵。大聲疾呼者,可不謂之豪傑之士哉!吾得二人焉:曰湯鵬,日魏源。
湯鵬,字海秋,益陽人。擢道光三年癸未進士第,年甫二十,所為制藝,列書肆中滿街。士人模擬相踵得科第,而鵬唾棄不復道,專力為詩歌,自上古歌謠至三百篇、《離騷》、漢魏六朝下暨唐詩,無不形規而神挈之,未幾得三千首。其始官禮部主事,為文章下筆不自休,大臣以為才,選人軍機章京,補戶部主事,轉貴州司郎中,擢山東道監察御史。年始三十餘,意氣踔厲,謂天下無不可為者,徒馳騁文墨以自標置,無當也。於是勇言事,未逾月三上章,卒以得罪,罷御史,回戶部員外郎,轉四川司郎中。是時,英人擾海疆,求通市。鵬已黜不得言事,猶上書大臣轉奏善後條陳三十事,報聞而已。鵬居曹司久。而負才氣,郁不得施,以謂:“事有積之已久則弊,而守之以固則枯:壞之已甚則匱,而處之以聵則愚;振之以大聲疾呼,則訾其激,而荒之以流心佚志,則厚其羞;料之以深識蚤計,則嫌其躁,而亟之以頹光倒景,則郁其憂。是故君子不能毋尚變。尚變云何?爾乃君毋過尊而自比於天地之大,臣毋過卑而下同於犬馬之賤。大臣毋席尊榮以謾小臣,毋小其職掌,乃並其聰慧氣力而一例小之也。小臣毋畏譴何以媚大臣,毋大其爵秩,乃並其神理骨幹而一例大之也。國故毋有所枝離禁忌而不以告人,民情毋有所增飾而不以上聞也。是則與天下臣民共其趣向,非則與天下臣民共其懊墨,功則與天下臣民共其歡欣,過則與天下臣民共其懲創。公輔毋自其歲月資格為之,將帥毋自其宗藩世胄為之也。機密宜選老成忠謇以厚其德、直其義;封圻宜兼文武幹濟以鴻其體、實其用;諫議宜格君心,杜門戶以申其直、示其大;守令宜引英俊,擢三公以重其選、拔其尤。輕重貴賤之等,毋封己見以成倒置也;治忽安危之機,毋戾眾志以得慘報也。科目毋徇文字,登進毋涉苟且也。軍旅毋溺晏安,訓練毋徇故常也。粟米之產,毋委以地氣而不廣生。毋限以農工而不眾也。鹽笑之利,毋敝以官守而不約束,毋畫以疆界而苦迂滯也。而歸之覽上下古今善敗得喪,毋涉其故而忘其新。聞變則駭者。無識而陋者也:稍變而留其半者,有志而懈者也。可變則變者,智也;不變不止者,勇也。變然後宜,宜然後利,利然後善者,仁也,義也。苟不得施於事而著之言。”於是為《浮邱子》一書,立一意為乾而分數支,支之中又有支焉,則支復為乾,支幹相演以遞於無窮。大抵言軍國利病,人事情偽,開張形勢,根極道德,一篇數千言者,九十一篇,計四十餘萬言,而植之以學,索之於古,以謂:“君子納之於軌物,然後能裁之於義理;裁之於義理,然後能詳之於體段;詳之於體段,然後能鴻之於作用。君子曷施而每進益上如此也?《說命》之言曰:‘王,人求多聞,時惟建事,學於古訓乃有獲。事不師古,以克永世,匪說攸聞。’是故君子必於古乎索之。曷索之?日於古載籍乎索之。是故讀經則思其意,讀史則思其跡。思其意,則奧而衍,使人變動光明而濟;思其跡,則炯而嚴,使人中正比宜而靜。是故君子必讀書則古,以握宰世服物之本。考之《詩》,然後知性情;知性情,然後能款萬物。考之《書》,然後知政事;知政事,然後能著萬物。考之《易》,然後知陰陽;知陰陽,然後能妙萬物。考之《禮》,然後知典則;知典則,然後能衷萬物。考之《樂》,然後知聲音;知聲音,然後能和萬物。考之《春秋》,然後知名分:知名分,然後能戒萬物。考之《論語》《孝經》,然後知言行;知言行,然後能體萬物。考之《大學》《中庸》,然後知體用;知體用,然後能總萬物。考之歷代之史策,然後知成敗之凡;知成敗之凡,然後能操萬物。考之當代之彝訓,然後知創述之委;知創述之委,然後能鞏萬物。”每遇人,輒曰:“能過我一閱《浮邱子》乎?乃所願,則學周公孔子之學,志周公孔子之志。以文周公孔子之文也。”然其學主王霸雜用。出入儒與名法,而不純學周公孔子。其語雜糅孟軻韓非,引物連類,旁征史實,而歸宿於稱說《詩》《書》,則又似《荀子》書之引《詩》以卒篇。而其行文,則好為排比,體仍制藝,而自出變化,震盪陵厲,時而雲垂海立,時而珠圓玉潤,連<犭卞>旁魄,時恣縱而不儻,讀之者目眩神奪,爭之強,辯之疾矣。足以奪人之心,移人之志。儻後來康有為、梁啓超報章文新民體之所嘮乎?他所著述,如《明林》十六卷,指陳前代得失。又有《七經補疏》,闡發經義;《止信筆初稿》,雜記見聞。諸書皆出示人,惟《止信筆初稿》人多未見。或問之,曰:“此石室之藏也。”嘗謂其友人曰:“漢以後作者,或專攻文辭,而義理不精,經綸不優:或精義理,優經世,而不雄於文。克兼之者,惟唐陸宣公、宋朱子耳。吾欲奄有古人而以二公為歸。”其自許如此。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