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唐 皇甫冉
詩詞正文
高僧本姓竺,開士舊名林。一入春山里,千峰不可尋。
新年芳草遍,終日白雲深。欲徇微官去,懸知訝此心。
注釋
①靈一:即靈一上人,俗姓吳,人稱一公,公元746年前後在世。《文獻通考》說他童子出家,結茅讀書,禪誦之餘,則賦詩歌,有詩集1卷傳世。
②開士:菩薩的異名。以能自開覺、又可開他人生信心,故稱開士。後作為對僧人的敬稱。名林:在學林中享有聲譽。
③徇:同“殉”。
作品譯文
既為高僧便姓竺,已做開士享學名。
一入春山深處去,千峰綿延無蹤影。
又是一年芳草遍,終日峰巒雲迷濛。
拋卻此境為官去,料想有違高人情。
作品鑑賞
佛教本源於天竺(古印度),中國人卻能得其智慧;對中國傳統文化造詣頗深者,如今成了佛門的開士。或許,對於人生真諦的追求是不限於國度的,也不限於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僅如此,既已開悟,則方便通達,入於無隔無礙的境界,人與自然合而為一。高僧一入春山,便與千峰相融無礙。春來遍地芳草,終日漫山白雲,是他們生活的環境,是他們的夥伴,是他們悠閒自在的心情。為一區區官職,放棄這種生活,高僧自然不理解,作者又何嘗情願。仕與隱的抉擇,固然取決於主觀,但未免不迫於境況。作這首詩不久後,詩人皇甫冉便歸隱陽羨山中。
作者簡介
皇甫冉(714—767),字茂政,祖先為安定人,後居於江蘇丹陽。10歲能文,與弟曾皆善詩。公元757年(天寶十五載)舉進士,任無錫尉,後避居陽羨山中。大曆初,王縉任河南節度使闢為掌書記。歷任左金吾衛兵曹參軍、拾遺、左補闕。後奉使江南,至丹陽省親而卒。皇甫冉與當時僧人如皎然等俱有交往。《中興間氣集》評其詩“巧於文字,發調新奇,遠出情外”,並以為其“於詞場為先輩,推錢郎為伯仲”。冉有詩文3卷,《全唐詩》存其詩2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