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
乙:今兒我們哥倆兒給大夥說段相聲。
甲:相聲大家都愛聽。
乙:是,都喜歡。
甲:特別是相聲演員也深受民眾喜愛。
乙:可不。
甲:像老一輩的,什麼侯寶林,劉寶瑞。
乙:誒,對,這都是大師級的。
甲:還有什麼郭德綱,LXM。
乙:這都是~不,這裡有你什麼事?
甲:開句玩笑,我們在相聲界裡算晚輩兒。
乙:誒,都是小學生。
甲:尤其是我這夥計。
乙:說我呢,我怎么了?
甲:你要隨便跟人一提,認識**嗎?--“不認識!”
乙:都不認識。
甲:沒嘛名氣。
乙:小演員嘛。
甲:提他不行,可要提他爺爺,那可是大大的有名。
乙:我爺爺??
甲:他爺爺倍兒有錢。
乙:喔,是,有那么一點。
甲:不光有錢,還娶了七個老婆。
乙:七個??
甲:是,七個!有大老婆,大大老婆,小老婆,俏老婆,柔柔老婆~
乙:好么,我爺爺韋小寶啊!
甲:他爺爺有名,可惜啊,財齊人不齊。
乙:喲,怎么啦?
甲:到他這一輩,他爺爺就他這么一個孫子了。
乙:喔,是。
甲:老爺子寵他,視他為掌上明珠。
乙:那是,就一個嘛。
甲:這個寵啊,我跟您說,甭說別的,就說這逢年過節,他七個奶奶都得給他壓歲錢,一百的兩白的,一千的兩千的。
乙:有這么大票嗎?
甲:這個給那個給,就他爺爺不給,你看看,多寵他。
乙:這是寵我嗎?
甲:他爺爺也不說話,就站一邊,看著他手裡那壓歲錢樂。
乙:他樂嘛?
甲:等到他把那壓歲錢都斂吧齊了,他爺爺看著差不離了。“誒,過來過來,爺爺叫你認字!
乙:韋小寶人識字兒嗎?
甲:他爺爺從兜里拿出倆教具來。
乙:還有教具?
甲:教具,方的,這么大,六面。
乙:六面?
甲:每個面都刻著字兒。
乙:還刻著字兒?什麼字兒?
甲:有一、二、三、四、五還有六
乙:喔,骰子啊?
甲:他爺爺叫他認字兒。
乙:這是教認字兒嗎?
甲:還教他玩兒法。
乙:還教我玩兒法?
甲:也別說,他隨他爺爺,不用多教,一學就會。
乙:這也遺傳?
甲:他也學會啦,爺倆玩兒吧,他爺爺說了,咱這么玩,咱倆仍骰子,比誰點兒大,我扔出來的點兒比你的大,你給我100塊錢。
乙:我輸了嘛。
甲:你扔出來的要是比我的大,我從你那拿100塊錢。
乙:啊?
甲:你這一琢磨~行!
乙:好么
甲:也別說,他那天點兒怎么那么背,一把沒贏!
乙:那能贏得了嗎?
甲:後來他也琢磨:“我爺爺是不是騙我?”
乙:那可不騙我了
甲:結果琢磨了半天他也沒琢磨出來
乙:好么
甲:要說他這人那沒的說,說是輸急眼了賴帳,那絕沒有,輸多少給他爺爺多少,輸歸輸,而且臉上一點兒沒露出來不高興來。
乙:那是,認賭服輸嘛。
甲:他把錢往他爺爺手裡一放:“這是我給你的那份壓歲錢,你可收好了”
乙:好么
甲:他爺爺一聽這不含糊
乙:是,這能含糊嗎?
甲:誒,謝謝謝謝,您過年好過年好。
乙:好么,全亂套了。誒?說了那么半天,我們家的事兒你怎么知道這么清楚?
............
相關新聞
昨晚,中國大戲院充滿笑聲,為慶祝天津日報報業集團《每日新報》創刊8周年,由天津日報報業集團主辦,《每日新報》、天津華誼兄弟
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天津市天廣廣告有限公司承辦的“藝海神遊五十載——馬志明從藝50周年經典傳統相聲月”第三場演出在此舉行。馬志明及助演嘉賓們精彩的包袱,奇思妙想的搭配,再掀相聲月演出高潮。同時從昨晚開始,場外的觀眾也得到了一份驚喜——少馬爺親手送出的個人照片。
昨晚演出現場座無虛席,眾多馬氏相聲迷紛紛趕來為少馬捧場。馬志明的兒子馬六甲及天津電視台主持人孫媛擔任演出主持。在鄭屹節奏明快的快板聲中演出正式拉開序幕,天津相聲名家朱永義和張永久的《學聾啞》打頭陣之後,佟守本和劉磊助演的《對坐》,尹笑聲、鄧繼增助演的《武墜子》,田立禾、王文玉助演的《羊上樹》相繼登場,他們的精彩表演引得現場笑聲不斷,喝彩聲連連。在大家的熱切期盼下,演出主角馬志明和搭檔黃族民登場,現場觀眾的熱烈掌聲、滿堂喝彩表達了大家對馬志明的喜愛。
昨晚,馬志明和黃族民為觀眾帶來了傳統相聲《反七口》和《賣掛票》。二人珠聯璧合、爐火純青的配合,將演出推向高潮。特別是觀眾喜愛的馬派經典段子《賣掛票》,作為馬氏父子的代表作,馬三立大師和少馬爺的《賣掛票》版本各有千秋,馬派相聲在情節上雖有荒誕的一面,但並不離譜,使人覺得合情合理。《賣掛票》一段,如果只聽名字,覺得不可思議,但聽過整個段子之後,就能理解創演者的獨具匠心,它是隨著情節的不斷推進而形成的必然結果,並非主觀臆斷。馬志明演出的版本絕大部分是繼承下來的,但僅一個多出來的包袱就錦上添花了——馬三立先生版本中賣的票是不對號的坐票、站票、蹲票和掛票,但是少馬爺的版本中憑空多出一個“趴票”——“在椅子底下趴著,看不見不說,後背還得被買坐票的人踩著,想喊個好得跟坐著的人現對付。“喂,受累抬抬腳行嗎?”“幹嗎呀?”“我想喊個好。”“老實趴著聽得了。”這個“趴票”雖只是到掛票的過渡,但其精彩程度真不亞於掛在牆上那一百七十多位。少馬爺的現場表演可謂鋪平墊穩,水到渠成,前後聯繫得非常緊密。前面的鋪墊,既是後面情節發展的需要,也為下一個包袱的抖出埋下伏筆。通過前面的賣站票、蹲票甚至趴票形成的一系列小包袱,自然而然地引出了後面賣掛票的情節和最後的底,起到了鬨堂的效果。
和前兩場一樣,昨晚的演出不僅場內爆滿,場外還有大量沒有票的觀眾在寒風中苦苦守候。為了回報廣大“馬迷”,從昨晚開始的後幾場相聲月演出中,馬志明以及家人都會精心準備50張照片,在演出結束後親自送給場外的觀眾,這一舉動也令“馬迷”們異常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