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掌控你的人生:破解生命的四大魔咒》

《誰在掌控你的人生:破解生命的四大魔咒》

《誰在掌控你的人生:破解生命的四大魔咒》的主線是心理諮詢師和一位女性來訪者訪談的全過程,加入大量中國文化和藝術的元素,通過神話、繪畫、哲學等藝術治療方法,探索心靈成長。全書涉及親密關係、情緒管理、自我建設、生命靈性四個部分,以簡單通俗的語言,透過一個個有趣的小故事,以及讀者可立刻參照執行的方法,破解生命的四大心理魔咒,獲得心靈成長。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中國第一部心理治療小說
為辛辛苦苦打拚於職場、傷傷痛痛沉浮於情場的中青年男女提供心靈指引

內容簡介

一位33歲的男性心理諮詢師和一位35歲三次婚姻失敗的女性相遇,他們踏上了一段破解心理魔咒的神秘之旅。當你衝出生命的牢籠,就能真正掌控自己的命運,獲得成功、幸福、快樂。當你站在幸福的彼岸,回首來時路,會驚奇地發現,天堂和地獄常常只有一牆之隔。

作者簡介

韋志中,本會團體心理諮詢模式創始人,文化,藝術心理治療《石頭的故事》創始人,星期三心理學俱樂部總導,武漢大學哲學院現代心理學研究中心研究員,太原師範學院客座教授,中國學會會員,四川科協心理諮詢專委會專家組成員。十一年專職臨床心理諮詢和治療經驗,曾多次受邀到全國各地舉辦講座,和社會各階層進行過心靈深處的交流和探索,一直致力子推動心理學在社會中的套用,堅持“讓更多的人因為心理學而受益”的職業理想:擅長團體心理諮詢和治療,著有心理學專業著作《本會團體心理諮詢實踐》。

媒體評論

精美的語言,深刻的哲理,心靈的啟迪,這就是我閱讀韋志中先生著作《誰在掌控你的人生——破解生命的四大魔咒》後想說的話生命的過程,在於不斷的探索,唯有經過探索,才能達到真實的自我。
——張掌然武漢大學哲學學院副院長)
在心理治療中,不可能有標準化的操作流程,心理諮詢是一段當事人與諮詢師共同走過的心靈旅途,本書就是旅行曰志,記載著沿途無盡的風景……
——吳和鳴(中德心理醫院院長)
人生旅途中缺少的不是過程,而是要有人與自己分享此中歡喜憂愁就如讀了一本奸書,應分享以人,讓它也與您同行,伴您成長
——李蕊(山西韋志中心理研究所主任)

目錄

第一編不要試圖和情緒講道理
1夢的恐懼,諮詢師的溫柔
2孩子餓了就要吃東西
3每人一個炸彈
4汪汪的委屈
5胃痛不一定是胃病
6陷入哀傷的漩渦
7菸頭戳到手臂的快感
8不給孩子繼承的財產
9情緒管理的真諦
第二編我是誰
10一定要超過姐姐
11三個姐妹一台戲
12洋蔥該怎么剝
13穿著馬甲也認得你
14拔腿毛的小女孩
15石頭的故事
16三兄弟見尼采
17三兄弟見孔子
18三兄弟見弗洛伊德
19接納的三個層次
20心理醫生只是一面鏡子
第三編生命的貴人
21性的功能
22你選擇自由還是責任
23真誠是一種力量
24經驗與經歷
25婚姻無限責任公司
26不要先說再見
27生命中的貴人
28六個人一張床
29兩個對我恩重如山的人
第四編家族的夢
30不要期望太陽像你希望的一樣升起
31給自己判刑的人
32最後的逃避——自殺
33沒有一個人不自信
34成長的詩歌,是最好的禮物
35神仙說“這個家庭不歡迎你”
生命的魔咒

前言

志中給了我他的新作《誰在掌控你的人生——破解生命的四大魔咒》,我幾乎是一口氣讀完的。這應該算是小說吧,準確地說是用小說的形式表現心理諮詢工作以及普及心理學知識的作品。好多年了,我好像沒有認真讀過哪怕是一本小說,這次可算是一個例外,我想這例外是因了作品的吸引力。
這部小說與許多小說一樣,也有作者自身的影子,甚至在書裡面就出現了作者自己發展出來的心理諮詢技術“石頭的故事”。在2009年濟南全國心理學大會期間,志中開辦了“石頭的故事”工作坊,我曾去觀摩片刻,看到了那些有趣的石頭,但可惜沒有時間深刻體味石頭背後的故事。在小說裡面,隨著情節的推進,諮詢師與來訪者的關係愈發默契,主人翁的心結也漸次打開.我突然從石頭上想起了一句詩——“投石沖開水底天”。
馮夢龍在其所編的《醒世恆言》中講了一個故事:蘇東坡之妹蘇小妹是個才女,在新婚之夜把新郎秦少游拒之門外,要他對對聯方可入內。蘇小妹出的上聯是“閉門推出窗前月”,秦少游思之良久,也沒想出下聯。
精彩書摘
於是,她想到了自己的父母。父母親在她的童年就經常因為一些生活的瑣事發生爭執。那些爭執的畫面她有時候都不願意想起,一想到就會覺得難受。也許,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自己已經在製造炸藥包了。
小時候每次看到父母爭吵,就會暗地發誓以後一定要找一個自己心愛的人,一定不會重複他們過去的生活模式,一定要過得比他們開心。但是,現在回過頭,卻發現自己處理婚姻中的問題,並沒有比父母高明多少。為此,她對自己相當不滿意,卻又不願意面對這樣一個事實。於是,炸藥包變得越來越大,終於因為再也無法承受而爆發。這樣的模式,被一而再、再而三地運用,自己總以為這就是自我保護最好的武器,是一件可以讓別人致命的法寶,卻不知道,原來自己也已經被這樣的一個炸藥包炸得支離破碎。
諮詢間隙的這幾天裡,陳逸芸每一天都在思索著,疑問也因此而生。她把這些思索和疑問寫成日記,盼著和李承軒的再次見面。
看完日記,李承軒抬起頭微笑著對陳逸芸說:“恭喜你,陳小姐。看了你的日記,看到你不斷發生著新的變化,我真的很開心。從這篇日記看,你對心靈成長的悟性非常高,我相信你的努力會讓探索心靈的旅程走得更順利。你自己有這樣的感覺嗎?”
陳逸芸說:“我沒有怎么感覺到,不過我覺得自己最近好像和以前不同了,越來越喜歡思考,而且思考的角度已經變得越來越寬。”
“那就好。接下來,我們做的事情,是換一種方式來表達情緒。”
陳逸芸看著他,一臉詫異地說:“還有其他的方式啊?”
李承軒看到她驚奇的樣子,不禁笑了起來,露出了潔白整齊的牙齒,說:“你知道,我們的生活是多元的。同樣的道理,表達情緒的方式也可以是多元的。先前我們用畫畫的方式來表達情緒,今天我們要嘗試一下用新的方式。”
說到這裡,他停頓了一下,問:“不知道你之前有沒有操作樂器的經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