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觀音山》講述了三個高考落榜的年輕人在失落迷茫之時,一同租下了一個中年女人的房子。
幾個人從摩擦、交流過程中,最終彼此慰藉與溫暖,共同走出困境。一個為愛迷茫的酒吧女歌手南風,一個為前途迷茫的男孩丁波,一個為自己迷茫的胖子肥皂,他們的青春流連在酒吧與大排檔。一個失去了兒子與丈夫的中年女人常月琴,生命中只剩下一件事——等待死亡。
他們四個人因為命運聚到了一起,彼此的生活鏇即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四個人彼此的秘密被洞穿。丁波酒後舌吻另一個女孩,南風傷心離去;肥皂被人欺負,南風仗義復仇;南風面對父親酗酒只能採取自虐解決;常越琴日益思念兒子,她終於決定自殺。
經歷這一切,四個人終於明白:唯有愛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躁動不安的青春最終過去,所有的狂野與激情都成為了回憶。
演職人員
演員表
職員表
角色介紹
南風 演員范冰冰 為愛迷茫的酒吧女歌手,在高考中失利。在街頭幫欺負同學肥皂後,她前往街頭幫,用酒瓶打破頭,強吻街頭幫女孩並討回了公道。由於在酒吧演唱時誤甩出手中的喇叭,擊中了某觀眾,被索賠兩萬元。她先是動用中年婦女常月琴的錢償還,後和同學丁波、肥皂一起努力工作,在常月琴仍不知情的情況下逐步償還了部分;常月琴知情後也沒有責備。期間,由於深愛的丁波在酒後舌舔某女人深受打擊,常月琴給予了她關愛,後也與丁波恢復了關係。爾後,面對父親酗酒時,南山採取自虐灌酒的方法,使得父親悔過。 | |
丁波 演員陳柏霖 為前途迷茫的男孩,在高考中失利。他看見同學南山需要籌錢,主動以三千元賣掉了自己的機車。在租借了中年婦女常月琴的房子後,他意外發現其有一筆錢,告訴了同學南山、肥皂並動用了這筆錢。同時,他也偷偷盜用了觸起常月琴感傷情結、發生過車禍的破車,帶著南山、肥皂去觀音山玩。某次活動中,丁波在酒後舌舔某女人,導致連任南山拒之不理,丁波也因此十分懊惱。通過常月琴的安慰、南山回家後的感觸,兩人又恢復了以前的關係。 | |
肥皂 演員肥龍 為自己迷茫的胖子,在高考中失利。作為一個富二代,肥皂卻感受不到家的溫暖。在街頭,他被街頭幫欺凌,並被街頭幫女孩強吻;同學南山幫他討回了公道。在租借中年婦女常月琴的房子、償還賠償金、阻止常月琴割腕自殺等過程中,肥皂也都參與其中,並在參與的過程中,和同學、房東互相慰藉,從而懂得了愛的力量。肥皂雖然一開始對人生與自我充滿迷茫,但最終也找到了幸福的真諦。 | |
常月琴 演員張艾嘉 失去了兒子與丈夫的中年女人,曾等待著死亡的到來。在將房屋出租給南山、丁波和肥皂的過程中,起初十分戒備,等他們搬入後又發現處處與之不合。她曾獨自一人去車庫查看兒子和丈夫發生過車禍的那輛車,並孤獨地為之流淚;在發現丁波偷偷開過這輛車時,她十分憤怒。而女婿林月在兒子祭日那天,送來生日蛋糕,讓她越發對人生失去了希望,試圖割腕自殺。好在南山三人及時發現送醫,她被搶救了過來,也對他們產生好感。後來,在發現他們曾偷了自己的前後,她也不特別生氣;他們四人一同去觀音山踏青,並和眾人一同重修了觀音廟。與廟中和尚交談後,常月琴明白了愛的真諦。第二天,她在觀音山上揮手與南山三人告別,縱然一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去天國陪伴兒子和丈夫了。 |
音樂原聲
幕後花絮
《觀音山》中的瀑布是人工打造的。男主角的最初人選是秦昊。
范冰冰用產品代言以資源置換的方式為電影拉來了500塊路牌的廣告。
獲獎記錄
東京國際電影節 |
|
青年電影手冊 |
|
樂視影視盛典 |
|
北京大學生電影節 |
|
巴塞諾那亞洲電影節 |
|
亞洲影評人協會獎 |
|
台灣電影金馬獎 |
|
亞洲電影沃克獎 |
|
亞洲影評人傳媒大獎 |
|
法國杜威爾亞洲電影節 |
|
義大利亞洲電影節 |
|
中國電影導演協會年度表彰大會 |
|
華語電影傳媒大獎 |
|
華語電影獎大獎 |
|
幕後製作
製作公司 | 發行公司 |
---|---|
北京勞雷影業有限公司 | 北京盛世新影影視發行有限公司 |
長沙華湘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 北京勞雷影業有限公司 |
范冰冰工作室 | 北京紫禁城三聯影視發行有限公司 |
發行信息
上映日期 | 國家/地區 | 備註 |
---|---|---|
2010年10月24日 | 日本 | |
2011年3月3日 | 中國 | 上映的首周末(2011年3月5日至6日)取得了2600萬元的票房成績 |
2011年5月5日 | 中國香港 |
票房成績
《觀音山》首周全國票房突破2600萬,力壓6部新上映影片,成為2011年02月28日-2011年03月06日的華語片票房冠軍。此前張藝謀的《山楂樹之戀》2010年上映時首周末4200萬,創下歷史紀錄。但相比張藝謀的金字招牌,《觀音山》的這2600萬明顯來得更加不容易。影片評價
正面評價
《觀音山》真實地描述了80後社會底層小人物的生活窘態,從而反映出當代人對生命不同的看法。(南方網評)本片盡其所能用鏡頭詮釋了一份僻靜。(新浪娛樂評)
在電影的前半段,導演用極其簡短的對白和細節,刻畫了人與人彼此的試探、理解彼此的悲痛,相互舔舐瘡口,直到最後四個人身處窘境,依然在精神上相互攙扶,令人動容。(新民晚報評)
張艾嘉飾演的京劇演員常月琴是不折不扣的絕望主婦,徹底顛覆了張艾嘉一貫的優雅知性風格。(大連晚報評)
除去演員的精彩表演,片中展示的人文關懷令人感動。(天津網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