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見證·發現之旅》欄目的宗旨是以科學的態度和科學的視角揭示方方面面的科學內容。所謂“發現”,並不是走馬觀花、蜻蜓點水地展現一些新畫面、新說法,而是客觀、深入地挖掘表象背後的科學意義,讓觀眾不僅知其一,還要知其二,從中真正體會到發現的魅力。而發現本身就是一個過程,欄目將打破傳統科教片只注重傳達科學結果的製作手法,以真實紀錄加再現的方式讓觀眾感受追尋、探索未知世界的嚴謹與樂趣。“發現之旅”實際上就是一種科學揭秘的旅程。
欄目特點
《見證·發現之旅》是個很有特色的欄目,雖然創辦時間不長,但是在欄目的特色、風格、體例、樣式、創作理念方面都有很多特點,而且它的運作方式、運作機制也帶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帶有鮮明的市場化特色。
《見證·發現之旅》在題材和懸念的處理上水平很高,並且多元化思維方式得到了充分體現,片子在內容組合和後期包裝中,很注意一些科學手法的運用,如紀實的手法、再現的手法、意象手法、電腦圖表等。一個真實的科技內容,一個真實的發現過程,一個生動的故事,運用掌握的資料和各種手段,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重新組合一個結構,它把內容運載出去,傳達到觀眾的時候,就能夠產生巨大的衝擊力,電視的魅力和傳播的威力就在這裡。
這是一個非常成熟和有潛力的欄目,這個欄目內在特質和外在風貌都比較完整。有一點值得強調的是,它非常適合中國觀眾的觀賞習慣,引人入勝。當然有一些地方也有點迷惑,第一個還是應該打字幕;第二是對解說和音樂有些不敢苟同;此外同期聲運用少了一點,大多數片子通過解說來串結構,影響節奏。至於當事人在現場的一些行為動作,包括當事人話語,這個關係到底怎么處理,還有待進一步探討。
播出時間
中央電視台CCTV-1每周五晚上23:25分
聯繫方式
電話:010-66171541 010-66184449轉51912
傳真:010-66171541
Emaill:[email protected]
欄目主創人員
製片人:張力
主編:段鳴鏑、張寶金
編導:祁少華、曾建川、趙宏林、阮軍、金霞、張京平、
楊丹、魏少波、余立軍、姚宇、王岙、宮一寧、張景、朱昱東
攝像:劉宣愷、趙發仲、曹醍
選題範圍
《見證·發現之旅》欄目的選題範圍雖然廣泛,但卻緊緊圍繞著科學去展開,不刻意追求新聞效應,也不一味迎合獵奇心理。它的可視性將體現在向觀眾一層一層揭示大千世界科學面紗的較高層次上。
《見證·發現之旅》的創作者主要從客群的角度,考慮和把握了觀眾的感受和接受,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個是選題重發現;第二個是故事重過程;第三個是發展重懸念。這是創作者們的一個信念,也是一個經驗,節目可以這樣做下去,而且會做得一步比一步好。此外在題材的選擇上,應該加強科技方面題材的挖掘。
欄目意義
第一層 從政治意義或者政治層面來觀照,《見證·發現之旅》應該承擔足夠的政治性意義和價值。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大背景下,在科教興國的大背景下,在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的背景下,在凝聚民族精神、發現和追求民族向心力的背景下,這個欄目所關注和記錄的主題,在不同程度上涉及到民族的、國家的和現實政治的一些重大問題。
第二層 從社會意義來考察,《見證·發現之旅》涉及到社會、文明、文化的各個領域,所以它理應在推進社會文明進步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包括倡導科學觀念,探索科學精神,反對迷信,反對封建主義、反對偽科學。此外這種科學的歷史觀、自然觀的確認,對於推進科學進步的道德觀、民族觀、宗教觀都有著非常重要的社會意義。
第三層 從文化意義和文化層面來探討,《見證·發現之旅》可以扮演一些重要的角色:一個是在塑造我們民族的文化形象方面,它應該是大有可為的;另外一個是從電視文化的構造來說,《見證·發現之旅》的精英化、個性化、前沿化、先鋒化和一定的批判精神和思考品格,對於改善當前電視文化構成和提升電視文化格調,都是很有意義的。
第四層 它的市場意義或者市場價值,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它作為一種電視產品,具有較大的市場開發價值;第二個是它的開發空間,而且這個空間是很大的。另外它的開發產品、圖書、DVD,還有各種音像製品等等,可以考慮跟其他的城市媒體相結合,與社會上對電視的各種需求相結合,當這些結合達到一定程度時,這種市場開發空間就會大大增加。
第五層 它對傳媒自身的意義,首先科影廠作為中央電視台目前一個機構,電影製作思維和電視大眾化、市場化對探索電視的空間或者電影的空間都是有意義的;其次《發現之旅》在選題、結構、敘事、風格等各個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的類型化風格,為中國的類型化電視產品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個案;第三點《見證·發現之旅》品牌的打造和塑造,欄目獨家的稀缺優勢和不可替代的品牌特質,還需要進一步去擴展;底怎樣塑造《見證·發現之旅》,在核心競爭力上,在各個環節上怎么去做,都值得很好地探討。
節目內容
《豐碑》(下)
《豐碑》(上)
《怪圖》(下)
《怪圖》(上)
《盛樂古城》(下)
《盛樂古城》(上)
《捉夢人》(下)
《捉夢人》(上)
《探訪魔溝》(下)
《探訪魔溝》(上)
《金川戰役》(下)
《金川戰役》(中)
《金川戰役》(上)
《桂江船民》(下)
《桂江船民》(上)
《北歸》
《生命密碼》(下)
《生命密碼》(上)
精彩節目
尋找哈扎布(上) 哈扎布是蒙古族最負盛名的長調大師。他經過長期的藝術實踐,發展了蒙古長調的演唱方法,創造了獨具特色的草原音樂學派。對長調歌曲的演唱逐步走向系統化,規範化,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隨著草原生態與人們生活方式的變遷,以及哈扎布等老一輩長調藝術家的相繼離世,蒙古長調瀕臨滅絕。作為長調歌王的哈扎布,在長調歷史上可以說是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本集以哈扎布的外孫汗德力黑引領我們尋找為切入點,去了哈扎布在草原上的故居,引出平常生活里一個樸實樂觀的哈扎布印象。在此基礎上,我們相繼走訪了哈扎布生前的同事及好友,包括歌唱家寶音德力格爾,莫德格,巴德瑪等老一輩長調歌唱家。通過他們的講述,我們可以知道哈扎布的演唱風格,他的品性,及如何成為一代歌王的。
給夢想一個機會(下) 2007年9月,第8屆索尼杯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在全國27個賽區767所高校同步開始。根據賽制,每個參賽隊伍由三名大學生組成,他們將在4天3夜的時間內,以半封閉的組織方式,憑藉所學知識和實際動手能力以及創新和團隊合作精神一決高下。比賽進入第三天,全國各地的選手們都變得越來越緊張。很多原本不打算熬夜的選手都不得不開始熬夜了。何可、馬明煌、王元金小組的第三套方案也障礙重重,本來做得好好的小車,當他們一覺醒來就出現了問題,而且是不知道出在那裡的問題。隨著比賽越來越深入,選手們逐漸意識到,這是一場對生理和心理有著雙重考驗的比賽,不僅需要有能熬夜的身體、持久的耐力,還需要具備極佳的心理素質。而團隊合作精神也成為選手們最終意識到的最重要的一個比賽素質。當比賽結束的時候,對所有選手來說,比賽結果似乎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了。
相關評論
《見證·發現之旅》是中央電視台科學教育電影製片廠承制的一檔有特色的紀錄片欄目,自2001年7月在央視開播以來,贏得了社會各界尤其是知識界的認可與好評。
《見證·發現之旅》相當大氣,手法和鏡頭很熟練,它雖借鑑了國外類似節目的經驗,但不生硬,對這個欄目總體上評價是相當高的。但是《發現之旅》定位上有點寬泛,在內容上應該再集中一些,根據由科影廠來製作這一點,偏重於科學技術類方面的知識會更好些,所以這個欄目的主題,應該僅僅扣在三個層面:第一是向觀眾介紹傳播科學知識;第二是給觀眾傳播科學理念;第三還要向觀眾傳播科學精神。傳播科學的知識、科學的理念、科學的精神,特別是弘揚科學的精神,對於這個欄目具有深層次的意義。此外現在節目的樣式基本是好的,但是有點為了講故事而講故事,為了設懸念而設懸念,當要清晰地講明一個科學道理的時候,力度還是有點不夠。
與其拿一種規範來要求《見證·發現之旅》,不如以創造的角度來看待它。這個節目是以一種探索歷史與科學文化的眼光,挖掘尋常中的一種奧秘,總體上非常難得,保持紀錄風格的同時注重懸念樣式的推理過程。《見證·發現之旅》涉及到一個關於真實的問題,它要創造一個真實感,所以不惜運用各種手段,尤其是設定懸念,目的是使觀眾體會到真切的真實感。在選題的方向上,這個節目不是純粹的科學,雖然選題有科學含量,要探究文化深度,但是要講究真實的表現。此外《見證·發現之旅》要加強宣傳,擴大影響,形成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