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前,在古老的印度,高僧們為追求進入心神合一的最高境界,經常僻居原始森林,靜坐冥想。在長時間單
純生活之後,高僧們從觀察生物中體悟了不少大自然法則,再從生物的生存法則,驗證到人的身上,逐步地去感應身體內部的微妙變化,於是人類懂得了和自己的身體對話,從而知道探索自己的身體,開始進行健康的維護和調理,以及對疾病創痛的醫治本能。幾千年的鑽研歸納下來,逐步衍化出一套理論完整、確切實用的養身健身體系這就是瑜珈。意識的四種狀態
意識具有四種狀態,即清醒、作夢、深睡和超覺狀態。前三種狀態,為個體的小我,第四種狀態,為宇宙的大我,也就是禪定所說的入定狀態,並且包含了前三種狀態,個體的小我和宇宙的大我是一體的、同一的。修持的目的,就是通過各種修持方法,達到超覺狀態,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入定,入三摩地。三摩地,又叫等至,就是平等達於極至的意思,也就是說,在這種境界中,個體的小我融於宇宙的大我,達到天人合一、天人相應的境界。在這種境界中,了悟到宇宙人生的真諦,了悟到自身和宇宙乃是合一的本體,宇宙間萬法(萬有現象)是平等的,無分別的,正如佛經所說:“諸法平等無有高下”。修持到這一境界,就稱為入定、入三摩地、也就是超覺狀態,到達這種境界,才是真正的“不二”法門。這種境界也就是瑜珈的最終目的,瑜珈,就是相應,就是通過修持達到天人合一、天人相應的境界。如果不能超越前三種狀態進入超覺狀態,人體本有的潛能、靈性、神通就不能徹底地開發出來就不能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不能徹悟宇宙人生的真諦,不能洞察宇宙的奧秘。那么在前面這三種狀態中,人和宇宙是對立的,心物也是二元對立。只有通過各種修持的方法,才能通過前三種狀態,進入第四種狀態。各種修鍊氣、明點以及觀心等各種修持方法,最終目的都是為了達到這種超覺狀態——入定,並不是為了修氣脈而修氣脈,觀心而觀心。各種修持方法,只是一種達到天人合一的法門和方法,也就是達到天人合一的一種入門方法。在印度瑜珈學中,有一本《唵聲奧義書》 ,是古聖先賢在最深沉的禪定狀態下,得到的卓越的真知。《唵聲奧義書》包含十二個偈頌。具體地說明了意識的四種形態——清醒、作夢、深睡和超覺的相互關係,並說明只有把前三種狀態融入第四種狀態,即擴展到宇宙意識(之上意識、宇宙本體、大我)才能開悟和證果,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也就是見性成佛的境界。次書把一元論的觀點,絕對不二的哲理濃縮在短短的十二個偈頌中,使人們了解到法門雖有千萬,然而目標卻只有一個,並且是相同的。後世許多的哲學學說,東方心理學、藏密瑜珈、密宗、顯宗的基本觀念,都是根據這個哲學發展出來的,是它的精深的奧妙。
不定神變法
夢中知夢,隨意變化自身,如上天入地身上出火、身下出水、腳踏日月、以及自己一個身體充滿三千大千世界等,具足各種神通變化。 修習此法,應該在平時及睡時,不斷祈請上師,獲得加持,使自己產生強烈的願望,想在夢中獲得這種神變能力。如此修持,定能成就。
淨夢法
夢境是唯心所現,是自己八識心田中的種子於睡夢中所現的幻象,無論善夢、惡夢,都是虛幻不實的。正如貢噶上師所說:“斷惡夢之恐怖、勘善夢為假相。”看到惡夢,心中不生恐怖;出現善夢,心中不生歡喜,善惡都不予理睬。善夢可以使人心生歡喜,善惡使人恐怖、悲哀、憤怒、困苦等。使做夢的人受到種種刺激,而使內心顛倒迷離久久不得安寧,白天與夜晚的修持不能相連續。淨夢法就是淨化夢境,只有淨化了夢境,才能是白天與夜間的修持連成一片,使淨念相續,見性開悟。 同時,正因為夢為八識心田所變現,淨化了夢境,同時也淨化了八識心田。八識心田得到淨化,自己本具的佛性才能更好顯現出來。自己本具的潛在特異功能才能更好的開發出來。八識心田得到淨化才能進一步“轉識成智”,即身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