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地牛皮書》

《藏地牛皮書》

《藏地牛皮書》,是一本寫在路上,倡導真實、樸素、簡單的旅行指引書。

基本信息

藏地牛皮書 特色及評論

我不知道,如果想要開始藏地之旅,除了這本書,還有哪本更適合揣進口袋裡。你說你想知道什麼吧,進藏準備?交通?一日三餐?住宿?藏地文化?藏地宗教與民間藝術?只要你提前想得出,書里答案都寫著。更何況,那些充滿人性的設計細節讓人喜歡得要發抖。比如:1,為了減輕旅途負擔,選用了質地輕柔上乘的黃色荷蘭蒙肯紙,厚厚的書,拿在手上,竟然不覺得怎樣沉;2,為了避免書頁丟失,書頁上鑽了兩個孔,讓你旅途中隨便找一根結實的繩子,就能將書保存完整;3,美麗的手繪地圖,標示了正經地圖上都未必記錄的地方。真正的西藏完全攻略,簡直就是一本關於藏地的“聖經”。
翻開扉頁,一個“艷麗”的藏族姑娘,雙頰上頂著兩個紅太陽,張著大嘴,笑得幾乎露出了所有的牙齒,這就是西藏,淳樸、自然,沒有一絲一毫的造作。在後面的扉頁中可以看到冰清玉潔的長江源頭各拉丹冬雪山,虔誠的朝拜者,壯觀的經幡和瑪尼堆,雅魯藏布江的皮筏,著名的德興藤索橋,神秘的藏地美麗地展現在眼前。我敢肯定,看完扉頁就有背上包去藏地的感覺。

藏地牛皮書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作者用腳寫出來的書,它形成在作者的旅行的路上,但它又區別一般意義上的旅遊介紹書,因為它的設計理念始終體現了人文關懷,比如書脊上那兩個很顯眼的小孔,就是為防止書頁脫落時而備用的裝訂孔,書里儘可能周詳地介紹每一條旅行線路,有的線路地圖是作者精心手繪的,作者甚至沒有放過一碗麵的價格。對於一個即將踏上藏地的旅行者來說,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旅行指南,而對於暫時不能去的人來說,它又是一本領略極地風光、感覺藏地文化的休閒好書。

藏地牛皮書 本書前言

《藏地牛皮書》――為心靈插上翅膀作者:淫威 2002-02-08發表於長城小站當我用了半個月的時間,今天終於讀完了這本《臧地牛皮書》的時候,我簡直無法壓抑內心的激動,靈魂仿佛已經脫離了軀體,早已飛到那片雪域聖地。一直,這個曾經在青海度過了16年成長歲月的漂流者,在他33歲的時候,開始了這次歷時半年的重拾心靈寧靜的旅程。然後經過了一年的整理創作,終於完成了這本對於他來說是一次生命歷程的總結、而對很多人來說很可能將改變他們生命歷程的《藏地牛皮書》。正如一直在書的扉頁上寫下的唯一一句話“背上包就走的感覺......”,他的足跡遍布青海、西藏、滇西北、川西和甘南,遊歷了所有藏族人群聚居的山川高原,蒐集了大量詳實、準確、珍貴的資料,加上全部手繪的詳細路線圖(有很多路線是你在地圖上無法查到的),完成了這部迄今為止最為詳細實用的自助旅行手冊。我曾經一字一句地閱讀這本書,體會作者傾注在字裡行間的感情和心血。可以說讀這本書的過程也是一次神遊藏土的奇妙旅程,我時常感到有一股股的力量撞擊著我的胸膛,讓我隨時可能衝出這座灰色城市,踏上奔赴聖土的遙遙旅程。所以當我讀完它時,我覺得手裡的這本書是如此沉重,它所承載的決不僅僅是一串踏過雪域的足跡,那裡面有太多穿越生命的追尋和千年不變的夢想。在我看這本書最後一句話的時候,我的眼睛一下子濕潤了――“最後,感謝讓我降生並成長在高原的親愛的父母和親人,他們是我無數次眺望高原的最好理由。 《藏地牛皮書》――行走的誘惑孫行 說《藏地牛皮書》是近期設計得最離奇的一本書,並不為過。它乍一看上去,就像一隻約莫一寸來厚的方方的黑盒子,面和底都是似有些污漬的冥黃色,在大字書名旁邊,點綴著幾個藏味很濃的圖案:康巴藏族女子的造像(服飾簡潔、飾品在頭頂),壁畫上的鷹鳩(傳說中腳踏華蓋的神鳥,被認為是連線天地兩界的使者,能把死者帶到天堂)和一個藏區寺廟大門上常見的門環(門環上垂著天長日久被酥油等浸染成一綹綹的、已經難以分辨出本色的哈達)。在副題“背上背包就走的感覺”旁邊,是一個作戰地圖中常有的紅色箭頭。 請別小看這個箭頭,它堪稱是該書風格的一個預示。隨便翻開任何一頁,都可以看到手繪的箭頭、地圖,邊緣模糊的照片,或是用各種字號、各種字型與底網任意鋪排的文字。雜亂,隨意,肆無忌憚,是《藏地牛皮書》最顯著的版式特點。無怪乎對此書的評價之一是:“看了這本書,才知道什麼叫別出心裁。” 儘管“包裝”如此“前衛”,但它的內容其實卻“實”得很――實用、實在,是作者在書中一以貫之的態度。不須多說,讀者就會發現,這是一本“為樂於獨行天下的背包族設計的藏地旅行指引書。由於作者身於行走中寫作,使我們從真實中採集到有關藏地的風土民情,大千景致,以及對不了解藏地的人們具有實際幫助的道路交通、生活食宿等的解決辦法”――說到底,這是一本以人為本的工具書,只不過很好地兼容了觀賞性罷了。比如,關於出行的服裝,作者會這樣提醒:“最重要的是保暖和方便,建議選用含灰的顏色,這樣更容易接近普通百姓,坐長途車也耐髒些……若穿羽絨服最好加件外套,一旦羽絨服被劃個口子,滿車廂飛的鴨毛,人還以為是天女散花。” 作者名“一直”――這當然是筆名,據說只是想“體現一種堅持的態度”。作為一個以平面設計為自由職業的人,一直對《藏地牛皮書》極具特色的設計,給出了如下的理由: 選擇黃色荷蘭蒙肯紙――它質地輕柔,在高原強烈的陽光下翻看時不會反光。對一段孤寂,有時甚至是乏味的旅途來說,它更易親近,而不會為你增添重量上的負擔。至於每張書頁上都鑽了兩個小孔――在途中,即使是裝訂質量再好的書,也難免被翻得七零八落。這時,你可以在藏區的任何一個地方,試著去找一根牛皮繩,或者是一根麻繩,或者氂牛繩,種種之類吧。然後,將它穿過那兩個孔,無須很緊就可以保證書的完整。至於那根繩子在若干年之後會留給你什麼樣的回憶,就只有你知道了。 最後有必要交代的是,一直生於西寧,並在西部生活多年。考慮到信息的即時有效性,現在書中所收錄的內容,只是他近兩年在長江源頭以及在青海、西藏、雲南、四川、甘肅諸省區背包旅行時的實地體驗。在書的結尾,一直把“讓他降生並成長在高原的親愛的父母和親人”,稱為自己“無數次眺望高原的最好的理由”。而對讀者來說,這本《藏地牛皮書》,將是他們遠眺高原的新的理由。 (《藏地牛皮書》一直著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年1月版)

藏地牛皮書 本書目錄

藏區交通
途中住宿
途中生活
進藏準備
充滿神秘的藏地文化
宗教流派及特點
宗教文化

藏地牛皮書 作者介紹

一直 這是筆名,出生於1967年,在西寧度過童年、少年。十幾年前一次只有300多元錢的新疆旅行使之成為一名堅持行走的旅行主義者。大學畢業經歷過教師、小店主、小老闆,1997年來到北京建立個人工作室,開始自由職業生涯,以平面設計,攝影、文字為生。 一直曾到過許多中國農村,睡過各種各樣的炕和床,並且堅持認為這才是旅行的歸宿。 李鵠 生於70年代中期的文州,現美院在讀銅版畫研究生,或許祖先就是客家人的緣故,殘酷地熱愛著北方和西部,為了旅行中的安全可以剃度為“尼”,也可以跑到任何一家服裝店打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