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點
謝泳傾力作序,陳子善,李新宇,梅毅,陳遠聯袂推薦,
艱難曲折的巴蜀山道,挺拔秀美的蒼山洱海,抗戰中南遷的西南聯大,中國文學史上的另一曲“未央歌”。蜀道難,蒼洱之間,中國人與中國文。
內容簡介
一本非常有名的遊記,包括《蜀道難》和《蒼洱之間》兩部分,都是上世紀四十年代初羅常培先生的散文作品。
不但因為羅常培先生的文字美,更在於羅先生敘述的歷史有趣味,還在於羅先生的書中有許多學術史的材料。羅先生此書恰好完成在四十年代,當時中國學術重心還在西南,重要的研究機關和大學在羅先生的筆下均有記述,涉及的學者相當廣泛,以後凡做中國現代學術史研究,羅先生的這本遊記一定是最好的參考資料,它的好處不在完整,而在細節,不在刻意保留史料,而在無意間敘述出了學者生活的情調。
作者簡介
羅常培(1899-1958),字莘田,1919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國文學系,語言學家、語言教育家。歷任西北大學、廈門大學、中山大學、北京大學教授,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北京大學文科研究所所長。建國後,籌建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並任第一任所長,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委員。畢生從事語言教學和研究,並對漢語音韻學和漢語方言的研究以及對我國少數民族語言的調查研究做出了重大貢獻,被譽為是中國現代語言學的奠基人。著有《廈門音系》、《臨川音系》、《唐王代西北方音》、《中原音韻聲類考》、《蒙古字韻跋》、《耶穌會士在音韻學上的貢獻》、《中國音韻學導論》、《語言與文化》等十幾種專著。
書評
空襲警報中的學術演講,炮聲轟鳴下的論文評議,戰時旅行的各種艱辛,這一切早已離我們遠去,但它仍然吸引了我。白天游山而夜裡考古,山路上調查方言,古廟中抄寫古碑,展示著一個群體的特別生活風貌,訴說著一段不平常的歷史。作者自謙不是文學,但尤其如此,沒有追光也沒有遮蔽,為我們留下了更為豐富和逼真的生活細節……
——南開大學教授、博導李新宇
這不僅是學者寄情山水的文字,更是一段山河破碎、家國蒙難的大時代一群知識分子的辛酸歷史。
——赫連勃勃大王梅毅
羅常培這個名字,對於語言學界之外的人們,可能已經很陌生了。但是人們大多會知道在抗戰期間弦歌不輟的兩南聯大,羅先生在兩南聯大的歷史中占有舉足輕重的位置。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其中的《蜀道難》,羅先生以大量豐盈的細節,讓我們看到緩緩流動的西南聯大歷史,而其中關於學人之間的交往,又是研究現代學術史的絕佳一手材料。
——著名學者陳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