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菩薩蠻·北固題壁》【創作年代】清代
【作者姓名】郭麐
【文學體裁】詞
作品原文
菩 薩 蠻北 固 題 壁
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儂也替江愁,山山不斷頭。
片帆如鳥落,江住儂船泊。畢竟笑山孤,能留儂住無?
作品注釋
①菩薩蠻:詞牌名,原系唐教坊曲。又名“子夜歌”、“巫山一片雲”、“花間意”、“花溪碧城裡鍾”、“重疊金”、“梅花句”、“晚雲烘日”、“菩薩鬘”等,回文體又稱“聯環結”。雙調四十四字,兩仄韻兩平韻。初見於《花間集》溫庭筠詞中。②北固:山名,在江蘇鎮江,上有甘露寺。
③儂:我,吳語。
作品鑑賞
以抒情特性和審美情趣論,郭麐是個自覺於主體性獨異面貌的發揚者。其所作詞不雕琢、不餖飣文字,純出以自然抒寫,似若略不經意,實則平易中見清折,辭隨意行,委曲傳神。可是自常州詞派某些論家持“深澀”偏嗜貶之以“滑”後,郭氏之詞已久不為選家注目。今存《靈芬館詞》四種皆系中年以前爨余之作,晚期再變後作品惜已不可見。這闋小詞平淡而富機趣,輕捷流利中見人生哲理,可為嘗鼎一臠。詞人從“流”與“留”一對矛盾上盤轉寫來,別有所感。“山”為“留”一方,人生之阻力意象;“江”為“流”之大勢,合乎“天”意。“船”為“儂”之載體,順“江”而“流”。詞寫出了:“留”總只能是暫時的,相對的;脫羈而去的“流”是永恆的、絕對的。
郭麐不是哲學家,其填詞並非為作哲理思辨。此中感受乃其負才遭厄,深刻地得之人生體驗,而倔強性格,堅持一己心性則終不為坎坷際遇所屈。所以,類似理性演繹,實系抒情表現,貌似輕快,內里憤懣,末兩句一“笑”、一反詰之問足見風骨。其在《祭陳曼生文》中長嘯:“天不可信,神不可恃;殘民者生,佑民者死,養民者窮,或不能自存自養者以遺子孫!此昔人所云云,嘗謂憤激之太過,而不知其實有至理!”
郭麐此詞曾作為古詩閱讀理解題的材料出現在201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重慶卷的語文試題中。
作者簡介
郭麐(1823~1893),字子嘉,自號望三散人。清末學者、書法家,濰縣(今濰城區)人。出身於沒落的書香門第。他幼承家學,酷愛金石文字,棲居鄉間,悉心考古,精研六書。數十年搜羅金石不輟,鑑賞能力為陳介祺所推服。性情傲僻,不隨俗流,潔身自好,嚴於律己,份外之財毫釐不取。雖貧困,而不移其志。 他曾被郭熊飛聘為家館教師,隨其宦居南北10餘年。返籍後,於城西楊家莊置田10餘畝,築舍居住,名為“楊峽別墅”。因住處瀕臨大於河,居室名“聽渏山房”。他隱居鄉間,埋頭著述,並於荒冢破寺中、斷碣殘碑間,剝剔苔蘚,蒐集古蹟金石文獻,10餘年得90餘種。自鄉居後,六七年不入城市,更不與縉紳交往。獨於考證篆籀,辨別碑版真偽時,與陳介祺共相研討。補訂得232種,輯為8卷,名《濰縣金石志》。晚年寄居妹家。1883年(光緒九年),侍郎汪鳴鑾視學山左,慕名來訪。他為之縷述詳析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並提出自己的見解,汪明鑾為之傾服。汪見他著述甚豐,卻因家貧無資刊行,欲贈金相助,他辭謝。汪又欲為之請、授之以官,他亦辭謝。最後,汪鳴鑾執意留金作為寫書費,並允為校刊諸書,郭麟才起謝。為使近30卷著述,能儘快問世,他歷時3月,力疾校讎完成後,因汪被罷官歸里,致使該書未能出版。他耗費多年心血,其著述因無力出版而被埋沒,深為痛心,憂鬱成疾,於1893年(光緒十九年)含恨去世。臨終前,將遺稿悉付友人王承吉。
著有《靈芬館詩初集》四卷,《二集》十卷,《三集》四卷,《四集》十二卷,《續集》八卷,《雜著》二卷,《雜著續編》四卷,《江行日記》一卷,《樗圃消夏錄》三卷,《靈芬館詩話》十二卷,《續詩話》六卷,及《蘅夢詞》、《浮眉樓詞》、《懺余綺語》各二卷等,均《清史列傳》並行於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