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鑾

鳴鑾

鳴鑾,漢語辭彙。 拼音:míng luán 釋義:裝在軛首或車衡上的銅鈴, 出自《文選·班固

詞目

鳴鑾(鳴鑾)

拼音

míng luán

注音

ㄇㄧㄥˊ ㄌㄨㄢˊ

引證解釋

裝在軛首或車衡上的銅鈴。車行搖動作響。有時借指皇帝或貴族出行。

《文選·班固<西都賦>》:“大路鳴鑾,容與徘徊。” 李善 註:“《周禮》曰:巾車掌玉輅,以鑾和為節。 鄭玄 曰:鑾在衡,和在軾,皆以金鈴也。” 呂延濟 註:“鑾,車上鈴也。”

唐玄宗 《早渡蒲津關》詩:“鳴鑾下 蒲坂 ,飛旆入 秦中 。”

唐 武平一 《奉和聖制幸韋嗣立山莊應制》:鳴鑾赫奕下重樓,羽蓋逍遙向一丘。漢日唯聞白衣寵,唐年更睹赤松游。

宋 蘇軾 《奉和凝祥池》詩:“鳴鑾自容與,立馬久迴翔。”

《宋史·儀衛志二》:“國朝承五姓荒殘之弊,事從簡略,每鳴鑾游豫,盡去戈戟、旌旗之制。”

元 王士熙 《次霍狀元接駕韻》:“詞苑恩波供染翰,秋風歲歲候鳴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