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 |
《莊老通辨》 |
內容 本書專為討論莊、老兩家之思想,而辯訂其先後。其在於莊、老兩家之生卒年世,及歷史傳說之種種考訂,則均詳見於《先秦諸子系年》。此著與本書可互相發明參證者,除《先秦諸子系年》外,尚有《國學概論》,《中國思想史》,《墨子》,《惠施、公孫龍》諸書。
內容簡介
《老子》書之作者及成書年代,為歷來中國思想學術界一大“懸案”。舊說老子在孔子前,近代學人梁任公批評胡適之《中國哲學史》,乃主老子書出孔子後。顧頡剛、馮友蘭兩人從其說,主老子在莊子前。本書作者本著孟子所謂“求知其人、而追論其世”之意旨,梳理了道家思想乃至先秦思想史中各家各派之相到影響、傳承與辯駁關係,言之成理,證據鑿鑿地推論出《老子》書應尚在莊子後。自民國十二年起,前後凡三十八年,歷年遞有發明,共得文十八篇,匯合以成此書。作者簡介
![]() |
《莊老通辨》 |
目錄
自序上卷
中國家道思想之開山大宗師莊周1953年
中國古代傳說中之博大真人老聃1953年
關於《老子》成書年代之一種考察1923年
再論《老子》成書年代1932年
三論《老子》成書年代1947年
中卷之上
道家政治思想1953年
莊老的宇宙論1955年
釋道家精神義1956年
《莊子》書言長生1960年
中卷之下
比論孟莊兩家論人生修養1945年
《莊子》外雜篇言性義1956年
民國以來老子研究著作
老子,又稱老聃、李耳,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其被唐皇武后封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經》(又稱《老子》),其作品的精華是樸素的辨證法,主張無為而治,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