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老子》一書堪稱我國古代文化瑰寶。它在充分說明了“道體、道德”後,以“道用”之闡發展現了極高的、完全不同於配方的哲學睿智。但是由於中國兩三千年前,著作都是寫在“竹簡”上,再以繩子串連,一旦繩子斷裂,竹簡就會散落失序,難以復原。而具有八十一章的流通古版《老子》,雖然幾乎句句精彩,但音節文義卻多錯雜。因此,作者以為,《老子》一書,必定發生過類似編繩斷裂,竹簡散落的劫運。這種情形,使得讀者在理解上超乎原本應有的難度。此外,作者還發現,《老子》書中,有些文句,與老子的沖和慈愛精神,大相逕庭,懷疑是後人有意無意加進去的。有鑒於此,作者根據自己對老子的理解,另外參考了帛書《老子》、竹簡《老子》、幾種不同的流通古版《老子》與數十篇有關老子的論文,撰寫了《老子重編》,目的在於“還《老子》思想本來面貌”。民國以來老子研究著作
老子,又稱老聃、李耳,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其被唐皇武后封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經》(又稱《老子》),其作品的精華是樸素的辨證法,主張無為而治,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