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米樣的雲》

《花生米樣的雲》

《花生米樣的雲》,作家王曉明作品並插圖,本書獲得中國作家協會幼兒文學獎。

基本信息

圖書簡介

《花生米樣的雲》1997年出版,獲得中國作家協會幼兒文學獎,這也是中國給予幼兒文學創作的最高獎。

它包含12個小故事,是給2~5歲的孩子閱讀的。可以說,這本書代表了王曉明既作為作者又作為畫者的雙重身份的確立,這在中國並不多見。一般情況下中國的畫家和作家各做各的事兒,作家只創作文字,畫家只畫插圖,這是兩個分開的行當。可是王曉明是個例外,他說:“我喜歡圖畫,因為這會給我審美意義上的快樂;我喜歡文字,因為這會給我表達想法的機會。我認為我不是一個好的畫家,而是一個好的作家。”看樣子,王曉明對自己作家的身份更為器重。

這本童話集就讓我們看到了他最初的創作成績,《輪船的夢想》《大山的生日》《花生米樣的雲》《老懷表》《閣樓上的大提琴》《愛忘事的熊爺爺》等等都十分精彩。

內容介紹

《花生米樣的雲》《花生米樣的雲》

這裡以《輪船的夢想》為例:
輪船的工作是把人或貨物從一個地方搬到另一個地方。
他想:我要是能在天上飛一回,該有多好!海鷗笑他:“這是個奇怪的夢想!”
輪船把這個夢想告訴燈塔,燈塔說:“這怎么行!魚兒離開水會變成魚乾,你可能也是一樣。”
飛魚們聽了說:“飛一回吧,這並不難。”
大大小小的飛魚扇動翅膀,“呼——呼——”一下子就把輪船抬到了天上。
海風和陽光吹灑在輪船的肚皮上。輪船站在雲端喜氣洋洋地說:“啊!我的夢想變成真的了!”雖然再過一會兒,他又要回到海里去,不過他已經是一艘飛過的輪船了。

這是個有想像力的故事,告訴孩子每個人都有突破自己、創造另外一種經歷的可能。王曉明使用了簡單的三段式推進寫法,當輪船有了上天的夢想之後他去問海鷗,海鷗說:“這是個奇怪的夢想!”請注意這裡畫家已經把輪船處理成孩子稚氣的臉,而海鷗就像是他平日的玩伴;然後輪船又去問燈塔,燈塔彎下高高的身軀,說:“這怎么行!魚兒離開水會變成魚乾,你可能也是一樣。”這裡的燈塔就好像是一個長輩,他說出了他的擔心,不過他沒說“肯定”,只說“你可能也是一樣”,這給後面留下了伏筆,因為飛魚一下子就把輪船托上了天。注意此刻的畫面(飛魚上天),作者有意設計了一個小圖在左邊呼應,小圖里彩色的魚兒正一隻只衝出畫框,畫家並沒有畫出它們變成魚乾的情形,而只是由小讀者去想像:這些美麗的魚真的會像燈塔說的變成魚乾嗎?那么輪船的命運又怎樣呢?

整篇童話進行得簡單而有節奏,沒有多餘的枝節,直接將我們帶到夢想實現的喜悅里,雖然插圖還不是王曉明最好的,但是文字有一種乾淨單純之美。

《閣樓上的大提琴》是另一篇值得一提的童話:

《花生米樣的雲》《花生米樣的雲》

林間的空地上有座別墅,別墅里有一個無人的閣樓,閣樓里有一串風鈴和一把陳舊的大提琴。

林間的清風常常吹進閣樓,這時風鈴就會發出清脆的丁冬聲,她在丁冬聲里講著關於風,關於樹,關於鳥兒和花草的故事,使大提琴不再感到寂寞。
大提琴也想對風鈴說自己以前演奏過的樂曲,可是他發不出一點兒聲音,只能默默地聽著、聽著……
一天,有個小姑娘跑到閣樓上:“啊,這裡有一串美麗的風鈴!”
小姑娘摘下風鈴跑下樓去,只留下一串輕盈的腳步聲。
大提琴努力想對風鈴說些什麼,可是他發不出聲音,只能無奈地聽著風鈴漸漸地遠去了。
當夏天就要結束的時候,幾個修理別墅的工人走上閣樓,他們打算把閣樓修理一下:“喔,這裡有一把破提琴,扔掉他吧!”大提琴被工人從視窗扔進了外面的垃圾箱裡。

就在大提琴被扔進垃圾箱的一瞬間,大提琴發出一陣轟鳴,這是大提琴一生中最強有力的聲音,粗獷而又洪亮。這一瞬間,大提琴覺得自己又回到了輝煌的音樂廳里,在那裡演奏莊嚴的樂曲。也許風鈴聽到了我的演奏。大提琴欣慰地想著,儘管他已成為一堆碎片。

讀完這個故事,你是不是感到一種悽美的壯麗?就在變成碎片的瞬間,大提琴發出了一生中最美的樂聲!這裡,風鈴之於大提琴的意義已經不限於一個傾聽者,而是生命價值的體現。作家細膩地描繪了大提琴目送風鈴離去的悲傷和被丟進垃圾箱的無奈命運,可是他在最後的時刻奏響了自己生命的最強音,輝煌和隕落同時發生。

圖書簡評

類似《閣樓上的大提琴》這樣的作品在《花生米樣的雲》這本書里並不多見,多見的都是有著圓滿而溫暖結局的故事,比如《輪船的夢想》《想回家的小烏龜》《快樂的甲蟲》《愛忘事的熊爺爺》等等,這裡畫風也一律是溫暖的,熱熱鬧鬧的,充滿了鮮亮的色彩和可愛的小動物。可以說,王曉明是一位用色彩營造童話氛圍的專家,舉一幅畫為例(從林飛魚),這是他為21世紀出版社的《小草帽奇遊記》所畫的插圖,插圖很擁擠,只有少許的留白,那是為造成魚兒飛在空中的感覺,也因為這留白,我們的視線從飛翔在叢林中的大魚很容易就找到了坐在魚鰭上的主人公小草帽。這是一個奇幻的世界,叢林裡到處是吃的東西:麵包、香腸、鳳梨、梨子、巨無霸漢堡包、冰淇淋、草莓,還有十來個笑呵呵的小動物,一幅其樂融融的畫面。端詳著這幅畫,你不能不為畫家豐富的細部和紛繁的色彩所吸引,暖色調的橘黃在草綠的枝葉里分外出挑,所有的食物和所有的動物互不妨礙,一切井井有條,存在著巧妙的平衡。可以說,畫家對圖案的把握和色彩的運用已達到了相當的嫻熟。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王曉明的這種畫風受到了許多畫家的模仿,一時之間中國的兒童畫裡充斥著這種溫暖的色調和熱鬧的圖案,動物們都是圓頭圓腦憨直可愛的,包括人物也是圓頭圓腦憨直可愛的,畫面上流露出快樂的和氣。從現在的眼光看,這種快樂已顯得虛浮,那些畫也不免過於統一,並且出現了程式化的傾向——溫暖而詩意似乎成了所有幼兒文學創作的標尺。在作家、畫家的觀念里,給幼兒看的文學必須是美的、善的、快樂的、充滿詩意的,這裡掩蓋了“真”的概念,所有的插圖也都朝著一個方向而去——明朗溫暖,至今它仍然是中國幼兒期刊繪畫的主流。其實太多的甜美有時會遮蔽人生的真相,當孩子們日益長大他們會無法面對緊張的現實,而一種繪畫風格也無法再現我們周圍複雜的世界。當然,這和我們的教育觀念、文學認知都有很大關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