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生[豆科植物]

落花生[豆科植物]

落花生(學名:Arachis hypogaea Linn.):薔薇目、豆科,落花生屬的一年生草本植物。根部有豐富的根瘤;莖和分枝均有棱,葉紙質對生;葉柄基部抱莖,卵狀長圓形至倒卵形,先端鈍圓形,兩面被毛,邊緣具睫毛;葉脈邊緣互相聯結成網狀;花長約8毫米;苞片披針形;花冠黃色或金黃色,旗瓣開展,翼瓣與龍骨瓣分離,長圓形或斜卵形,花柱延伸於萼管咽部之外,莢果膨脹,莢厚,6-8月花果期。 分布於巴西、中國、埃及等地。落花生中國各地均有種植,主要分布於遼寧、山東、河北、河南、江蘇、福建、廣東、廣西、四川、吉林等省(區)。其中以山東省種植面積最大,產量最多。 落花生的果實為莢果,果殼的顏色多為黃白色,也有黃褐色、褐色或黃色的,這與花生的品種及土質有關。花生果殼內的種子通稱為花生米或花生仁,由種皮、子葉和胚三部分組成。種皮的顏色為淡褐色或淺紅色。種皮內為兩片。是生產食用植物油的原料,花生果仁中提取油脂呈透明、淡黃色,味芳香,種子含脂肪油40-50%,含氮物質20-30%,澱粉8-21%,纖維素2-5%,水分5-8%,灰分2-4%,維生素等。 花生米可以加工成副食品。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

基本信息

植物起源

落花生落花生

落花生為豆科作物,優質食用油主要油料品種之一,又名“花生”或“長生果”。落花生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起源於南美洲熱帶、亞熱帶地區。約於十六世紀傳入中國,十九世紀末有所發展。又,自20世界50年代以來,中國2次出土了炭化花生種子,提供了遠在新石器時代已存在花生的實物資料。因此,花生的起源問題,還需進步一探索.關於花生的原產地,文獻記載有原產巴西、原產中國、原產埃及等三種說法。據Brukill記載(A. Dictionary of the Economic Products of the Malay Peninsula, 206. 1966),哥倫布在1492年發現美洲,不久,西班牙派出Oviedo到海地任管理資源長官,Ovido於1513-1524年在海地。他記載在當時印第安人園圃中已大量種植花生。林奈的植物種志(1753)記載,花生產地為巴西、秘魯Hutchinson (Evolution and Phylogeny of Flowering Plants, 1964)記載花生原產於熱帶美洲。又據J. C. Willis原著A Dictionary of Flowering Plants and Ferns, 8 ed. 1973:花生屬有15種,產於巴西及巴拉圭。可見花生原產於南美洲巴西一說較為可信。在中國,山東生長最佳。現世界各地廣泛栽培。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根部有豐富的根瘤;莖直立或匍匐,長30-80厘米,莖和分枝均有棱,被黃色長柔毛,後變無毛。

葉通常具小葉2對;托葉長2-4厘米,具縱脈紋,被毛;葉柄基部抱莖,長5-10厘米,被毛;小葉紙質,卵狀長圓形至倒卵形,長2-4厘米,寬0.5-2厘米,先端鈍圓形,有時微凹,具小刺尖頭,基部近圓形,全緣,兩面被毛,邊緣具睫毛;側脈每邊約10條;葉脈邊緣互相聯結成網狀;小葉柄長2-5毫米,被黃棕色長毛。

花長約8毫米;苞片2,披針形;小苞片披針形,長約5毫米,具縱脈紋,被柔毛;萼管細,長4-6厘米;花冠黃色或金黃色,旗瓣直徑1.7厘米,開展,先端凹入;翼瓣與龍骨瓣分離,翼瓣長圓形或斜卵形,細長;龍骨瓣長卵圓形,內彎,先端漸狹成喙狀,較翼瓣短;花柱延伸於萼管咽部之外,柱頭頂生,小,疏被柔毛。

莢果長2-5厘米,寬1-1.3厘米,膨脹,莢厚,種子橫徑0.5-1厘米。 莢果果殼堅硬,成熟後不開裂,室間無橫隔而有縊縮(果腰)。每個莢果有2-6粒種子,以2粒居多,多呈普通型、斧頭型、葫蘆型或繭形。每莢3粒以上種子的莢果多呈曲棍形或串珠型。百粒重一般50-200克。果殼表面有網路狀脈紋。種子三角形、桃形、圓柱形或橢圓形,一般底端鈍圓或略平,梢端胚根突出。種皮有白、粉紅、紅、紅褐、紫、紅白或紫白相間等不同顏色。子葉占種子總重量的90%以上。胚芽隱藏在兩片肥厚的子葉中間,由主芽和兩個子葉節側芽組成。 花果期6-8月。

地理分布

落花生花朵落花生花朵

中國花生分布很廣,各地都有種植。主產地區為山東、遼寧東部、廣東雷州半島、黃淮河地區以及東南沿海的海濱丘陵和沙土區。其中以北方的河北、河南,蘇、皖兩省北部等地區較多,山東半島、魯中南丘陵、冀東灤河下游、豫東黃泛區以及蘇皖兩省淮北地區是中國北方花生的重點產區。

世界生產花生的國家有100多個,亞洲最為普遍,次為非洲。但作商品生產的僅10多個國家,主要生產國中以印度和中國栽培面積和生產量最大,前者約720萬公頃,560萬噸,後者為355.3萬公頃,675.7萬噸(1985)。其他國家有塞內加爾、奈及利亞和美國等。

類型品種

中國花生品種可分為4個主要類型:

⑴普通型。側枝上交替著生花序,分枝多,葉片倒卵圓形。深綠色。株叢直立、叢生以至匍匐。果形較大。種子長圓柱形。生育期較長。

⑵龍生型。植株匍匐,交替開花,多毛茸,有花青素,莢果有龍骨(背脊)和勾嘴,曲棍狀。果殼網紋深,果針脆弱易斷。

⑶珍珠豆型。側枝近主莖,可連續著生若干花序節,僅少數 2次分枝。葉片橢圓形,淺綠色或綠色。植株直立或叢生。果型較小。種子桃形。休眠性弱。

⑷多粒型。側枝每節均可著生花序,很少有 2次分枝,主莖有花序。植株高大,莖枝上有明顯的花青素。莢果棍棒狀,以3-4粒種子莢果占多數。種子圓柱型。

中國在生產上曾大面積栽培的品種類型不一,大多數是珍珠豆型和普通型叢生花生。通過兩個類型間的雜交育成的品種,在生產上顯示出一定優越性。現在世界上高產、穩產、推廣面積最大的品種是美國“佛羅蔓生”,也屬類型間雜交種,占美國當前花生生產面積的90%以上。“馬庫魯紅”對葉斑病也有一定抗性,曾是世界上普遍利用的一個品種。中國的“協抗青”對花生細菌性枯萎病的抗性較優。

生長環境

花生宜氣候溫暖,生長季節較長,雨量適中的沙質土地區。

栽培管理

落花生落花生

花生在中國不同地區與其他作物組成一年一熟、二年三熟、一年二或三熟的種植制度,從而有春花生、麥套花生、夏花生和秋花生之分,廣東個別地區還可種植冬花生。在水稻田中發展了部分花生種植,形成花生—水稻或水稻—花生的輪作制度。有的地方生育季節較長,水稻品種搭配合適,還可與雙季稻輪作。廣東、福建等種植秋花生收莢果留作第2年春播用種,可以提高出苗率,保證苗全、苗壯,當地俗稱“翻秋留種”或“倒種春”。因地下結莢,要求疏鬆的沙土、砂礫土或砂壤土,以利果針入土、莢果發育和收穫。深耕、深翻有利花生的生長發育。

種子發芽要求較高的溫度,其適溫珍珠豆型為12-15℃,普通型為15-18℃。有些品種的休眠性較強,低溫情況下很難發芽。另外,種子吸水後,內含物轉化為醣,又易吸引螞蟻等地下害蟲齧食。因此掌握適時播種是全苗壯苗的關鍵。覆土不宜過厚,墒情較好時以5-7厘米為宜。覆土厚度超過胚軸的正常延伸長度時,應設法清除。“清棵蹲苗”就是出苗後用手鋤刨開土表層,使子葉節露出土面的措施,有利於第一對側枝的生長,多開花、多結果。種植密度原則上除保持田間通風透光外,生育後期應能封行覆蔽地面,防止土壤水分蒸發並能抑制雜草。一般生產條件下北方地區普通型花生畝栽1.2-1.5萬株,珍珠豆型花生宜稍密;南方地區珍珠豆型品種畝栽1.8-2.2萬株。

苗期施氮不宜過多。依據土壤情況施用硼等微量元素效果顯著。氮、磷、 鉀和硼均可根外追肥。畝產250千克左右時,每產100千克莢果約吸收氮5-7千克,磷1-1.2千克,鉀2-3.5千克,對鈣的需要量僅次於鉀。鈣肥能調節土壤酸度,改善花生營養狀況,並促進氮的代謝,減少空殼,提高飽果率。花生器官對鈣質的吸收利用功能不同,根系吸收的僅能向上運輸,很少能轉運供應莢果發育。為了使果針和莢果能直接吸收利用土壤中的鈣,鈣肥宜撒施在結莢區的土壤中。不同類型品種對鈣的需要量不同,珍珠豆型較低,普通型較高。

落花生落花生

花生較耐旱,但需水量大,每生產1千克乾物質,約需水 225千克。需水最多、影響最大的是花莢期,約占總需水量的50%左右,此期受旱,會影響花芽分化、開花、受精和果針的伸長。地面乾燥也有礙果針入土。南部多雨地區則要注意排水,以免影響莢果的正常發育。

莢果成熟時間很不一致。可剝開莢果,根據內壁顏色由白轉褐變黑的程度來判斷。一般以大部分莢果的內壁或內果皮顏色變褐至黑色時開始收穫。收穫過晚,休眠性弱的品種易在田間發芽;有的品種則易致果柄折斷,難以收穫乾淨。大面積生產用收穫機挖掘翻曬,而後用摘果機摘果清選、乾燥。莢果安全貯藏水分含量為10%。及時充分乾燥非常重要,否則會發熱、生霉。由於黃麴黴污染而產生的黃麴黴素有致癌作用。

病蟲防治

花生鏽病花生鏽病

常見病害有花生鏽病、早斑病、褐斑病和晚斑病等危害葉部的真菌病害。花生鏽病流行時對產量的影響大於葉斑病,中國長江以南產區,尤以雨水偏多、田間濕度過大時更為嚴重。早、晚斑病發病較晚,對植株生長發育的影響是慢性的,由於花生已進入成熟期,很易忽視它的為害。

部分集中產區花生青枯病和根結線蟲病也很嚴重。合理輪作是有效的防治方法。在中國花生病毒病主要有叢枝病、花葉病和矮縮病。叢枝病在東南沿海較嚴重,發病時果針不向地而反向上呈勾狀,俗稱“花生公”。春花生提早播種,秋花生延遲播種,有避病效果。花葉病和矮縮病北方較多。其他如根腐病、小菌核病、殼腐病、冠腐病、葉腐病等也有發生。一般用輪作換茬、抗病育種、精選種子、加強管理、注意排水等綜合性措施防治。

花生鏽病北方花生鏽病初侵染來源尚不清楚。夏孢子借風雨形成再侵染。夏孢子萌發溫度11-33℃,最適25-28℃,20-30℃病害潛育期6-15天。春花生早播病輕,秋花生早播則病重。

施氮過多,密度大,通風透光不良,排水條件差,發病重。水田花生較旱田病重。高溫、高濕、溫差大利於病害蔓延。

防治方法:

⑴選種抗(耐)病品種 如粵油22、粵油551、汕油3號、恩花1號、紅梅早、戰鬥2號、中花17等。

⑵因地制宜調節播期,合理密植,及時中耕除草,做好排水溝、降低田間濕度。改大畦為小畦。增施磷鉀肥。

⑶清潔田園,及時清除病蔓及自生苗。

⑷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噴灑95%敵銹鈉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膠體硫150倍液、1:2:200倍式波爾多液、15%三唑醇(羥銹寧)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每667m2用對好的藥液60-75L。噴藥時加入0.2%展著劑(如洗衣粉等)有增效作用。第一次噴藥適期為病株率50%,病葉率5%,病情指數小於2。

花生的害蟲很多。地下害蟲有蠐螬、螻蛄、地老虎和種蠅等,用毒土、毒谷、誘餌防治均有效。苜蓿蚜蟲、棉鈴蟲、斜紋夜蛾和卷葉蟲等都為害葉片,可用藥劑防治。斜紋夜蛾有趨光性,可誘殺。

主要價值

經濟

落花生米落花生米

油料作物中花生的出油率遠高於其他油料作物,出油率高達45%-50%,而大豆則為14%-16%,即使是轉基因大豆,出油率為18%左右。花生中油酸的相對含量高達50%以上,油酸對人體心血管有益,對人體的高血脂、有害膽固醇有降低作用,而不影響或相對提高有益膽固醇。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花生油消費國。2002-2005年數據統計全球花生油年產量520萬噸左右,中國2002-2005年花生油的年產量為220-230萬噸,中國占近40%。同期中國年消費花生油185-190萬噸。從數字上看,中國是世界上花生油的最大消費國。中國花生油大多是經物理壓榨工藝製取的,能夠保證花生油的天然品質和花生油特有的濃香味,完全符合中國人對食品的天然、綠色品質的崇尚消費心理。

在紡織工業上用作潤滑劑,機械製造工業上用作淬火劑。

藥用

【性味】甘,平。

①《本經逢原》:"甘,溫,無毒。"

②《食物宜忌》:"性平,味甘。"

【歸經】《本草求真》:"入脾、肺。"潤肺,和胃。治燥咳,反胃,腳氣,乳婦奶少。

①《滇南本草》:"鹽水煮食治肺癆,炒用燥火

行血,治一切腹內冷積肚疼。"

②《滇南本草圖說》:"補中益氣,鹽水煮食養肺。"

③《本草備要》:"補脾潤肺。"

④《醫林纂要》:"和脾,醒酒,托痘毒。"

⑤《藥性考》:"生研用下痰,炒熟用開胃醒脾,滑腸,乾咳者宜餐,滋燥潤火。"

⑥《綱目拾遺》:"多食治反胃。"

⑦《現代實用中藥》:"治腳氣及婦人乳汁缺乏。"

【用法用量】內服:生研沖湯或煎服。

【注意】體寒濕滯及腸滑便泄者不宜服。

【藥理】

①止血作用

落花生落花生

最初發現口服花生米能緩解血友病患者的出血症狀,後來知道,不僅對A型血友病患者(缺乏Ⅷ因子所引起)有效,而且對B型血友病患者(缺乏Ⅸ因子)更有效,對其他某些出血患者亦有止血功效,但對嚴重出血者,其效果很差。花生米皮的效力較花生米本身強50倍,炒熟後效力大減(弱20倍)。每日口服10克皮的提取物即有作用。最初主張需用己烷提取,現多用乙醇提取,即將花生米200克微炒後,用96%乙醇2公斤浸96小時,每日用力攪拌8小時,靜置、過濾,蒸發濾液,殘渣以96%乙醇稀釋至100克,口服40滴,每日4次。其止血作用的原理尚未完全闡明,它對血友病的血凝缺陷並無特異作用,僅為減輕出血症狀,不增加患者血漿中Ⅱ-Ⅹ因子的含量。花生油對飼高脂飲食的大鼠,也不增加Ⅱ、Ⅶ、Ⅹ因子含量,對人的纖維蛋白元、Ⅷ因子均無影響。花生米皮能使血友病患者的凝血時間縮短至正常,曾有人提出其止血與血管收縮有關,但未經證實;現多認為其止血與抗纖維蛋白溶解有關。對正常人的纖維蛋白溶解活性,口服花生米皮亦能使其降低(自100%降至40%)。對正常及飼高膽甾醇飲食之家兔,花生米亦有此功效。此種作用或由於它增加了纖維蛋白溶解酶元抑制劑的作用,或由於其抗蛋白分解酶的作

用,從花生米中分離出的半精製的胰蛋白酶抑制劑能延緩纖維蛋白溶解,其活性大於從大豆中分離出的胰蛋白酶抑制劑。血友病人的"優球蛋白血塊溶解時間"也有明顯延長。有人提出,花生米對血友病的臨床療效與其所含的膽鹼脂類物質有關。此外還有報告其提取物能降低血友病人的"再鈣化時間"、加速血漿凝血致活酶的活性,增進血栓彈性,其所含的胰蛋白酶抑制劑大劑量能延緩凝血酶生成,更大劑量可輕度延緩"組織凝血致活酶時間",對"凝血酶時間"則無影響。在動物身上也證明,花生水溶液給正常犬注射(10%2毫升/公斤)可縮短凝血時間,再鈣化時間,提高血漿對肝素的耐受力,增進血栓形成及凝血酶元活性;如先使纖維蛋白溶解活性很明顯的受抑制或纖維蛋白元濃度降低時,它還能增進第Ⅸ及第Ⅷ因子的血中含量。在體外試驗中,它無任何加速血凝的作用。早年曾有報告,花生種子中除去脂肪及大部分蛋白質的浸出液,有肝素樣作用,能阻止血液凝固。

②其他作用種子中含某種植物血球凝集素,能凝集以涎酸酶處理過的人紅細胞,屬抗P凝集素。花生米中易產生黃曲菌毒素,能致肝癌。花生的內皮含有抗纖維蛋白溶解酶,可防治各種外傷出血、肝病出血、血友病等。但花生米很容易受潮變霉,產生致癌性很強的黃麴黴菌毒素。黃麴黴菌毒素可引起中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這種毒素耐高溫,煎、炒、煮、炸等烹調方法都分解不了它。所以一定要注意不可吃發霉的花生米。

各家論述

落花生落花生

①《本經逢原》:"長生果,能健脾胃,飲食難消者宜之。或雲與黃瓜相反,予曾二者並食,未蒙其害,因表出之。"

②《本草求真》:"花生,按書言此香可舒脾,辛可潤肺,誠佳品也,然雲炒食無害,論亦未周。蓋此氣味雖純,既不等於胡桃肉之熱,復不類烏芋、菱角之涼,食則清香可愛,適口助茗,最為得宜。第此體潤質滑,施於體燥堅實則可,施於體寒濕滯,中氣不運,恣啖不休,保無害脾滑腸之弊乎仍當從其體氣以為辨別,則得之矣。"

營養成分

花生(炒)的營養成分列表(每100克中含)

成分名稱 含量 成分名稱 含量 成分名稱 含量
可食部 71 水分(克) 4.1 能量(千卡) 589.0
能量(千焦) 2464 蛋白質(克) 21.7 脂肪(克) 48.0
碳水化合物(克) 23.8 膳食纖維(克) 6.3 膽固醇(毫克) 0.0
灰份(克) 2.4 維生素A(毫克) 10 胡蘿蔔素(毫克) 60.0
維生素A(毫克) 0 硫胺素(微克) 0.13 核黃素(毫克) 0.12
尼克酸(毫克) 18.9 維生素C(毫克) 0 維生素E(T)(毫克) 12.94
a-E 9.92 (β-γ)-E 2.38 δ-E 0.64
鈣(毫克) 47 磷(毫克) 326 鉀(毫克) 563.0
鈉(毫克) 34.8 鎂(毫克) 171 鐵(毫克) 1.5
鋅(毫克) 2.03 硒(微克) 3.9 銅(毫克) 0.68
錳(毫克) 1.44 碘(毫克) 0  

含氮物質除蛋白質外,還有胺基酸,如γ-亞甲基谷氨酸、γ-氨基-α-亞甲基-丁酸、卵磷脂、嘌呤和生物鹼:花生鹼、甜菜鹼、膽鹼,一說花生鹼實際是不純的膽鹼。

種子中還含三萜皂甙。種子的子葉和胚軸部分的非皂化部分主要是甾醇,已確證的有豆甾醇、菜油甾醇、膽甾醇和24-甲撐膽甾醇。種皮含脂質,其中烴17.1%,甾醇酯12.4%,三甘油酯8.4%,二甘油酯9.9%,單甘油酯25.2%及游離脂酸3.9%。還含相當量的甾醇,焦性兒茶酚型鞣質7%和少量赭朴吩及花白素,如無色矢車菊素、無色飛燕草素,又含致甲狀腺腫的花生甙。殼含對心血管有作用的甙(系1,3,二苯基丙二醇-1,2-酮-3的取代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