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海洋形成、火山爆發、森林大火,彗星撞擊地球,統治地球的龐大恐龍家族在自然災害中滅絕……這部講述恐龍進化史的英國豪華舞台巨製《與恐龍同行》將於2011年1月來華巡演。20隻與真實恐龍同樣大小、外形極度逼真的恐龍屆時將登上上海和南京兩地的舞台,為中國觀眾演繹恐龍滅絕的"彗星撞地球"著名假說。
《與恐龍同行》由全球領先的體育娛樂公司AEG和上海城市舞蹈公司攜手引進中國。此前,該劇經過6年時間的籌備,於2007年在悉尼首演,迄今已完成北美、歐洲的巡迴演出,吸引觀眾逾500萬,票房收入高達35億美元。
《與恐龍同行》的主角是20隻栩栩如生、在舞台上不斷奔跑咆哮、四處覓食爭鬥的恐龍,包括了霸王龍、暴龍、板龍、流連龍、劍龍、異特龍、牛角龍、蜿龍和巨龍。其中體積最大的蜿龍竟然高達11米,全長17米,整個舞台演出的效果非常壯觀。正因為這些“恐龍演員”們身形體積都極其巨大,這台恐龍舞台秀在一般的舞台根本無法演出,最終在中國只選擇了上海賓士文化中心和南京奧林匹克體育中心這兩個巨型劇場演出。
滅絕了6500萬年的恐龍是怎么被“復活”,又重新登上舞台的?該劇的英國創作人員介紹說,這20隻恐龍"誕生"在可以容納一架波音747飛機的房間裡,一隻恐龍的重量就可以達到20噸。而製作恐龍的關鍵技術,是一種叫做"肌肉袋"的系統,它們是有彈性的網狀纖維,裡面填滿了聚苯乙烯球,分布在恐龍全身的移動點上。這些肌肉袋可以隨著恐龍肌肉、脂肪和皮膚的運動而伸展收縮,給觀眾一種"恐龍是活生生的"的逼真印象。此外,舞台上每一隻大型的恐龍都採用了無線電遙控,至少要三名技術人員同時操作。
《與恐龍同行》將於2011年1月13日在南京進行訪華首演,隨後於18日至23日轉至上海演出。
製作背景
1、復活恐龍
這不是第一次重造恐龍時代的生物。但是,可以從前人的做法中汲取教訓。這是倫敦的水晶宮公園-過去的錯誤從雕塑中一目了然。到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恐龍看上去是這種樣子-這在當時是件了不起的成就,但仍然不準確。雷龍不應該是歪脖子。後來,更多的骨架被發現,結果,博物館裡的造型越來越準確。根據最新發現的骨架,儘量復原恐龍這一工作就是雕塑家的事了。
David:我認為今天我們看到的許多重建恐龍的基本外形是相當準確的。當然,還需要更多的東西--皮膚、鱗甲、顏色、眼睛等等。
David:骨頭給了你一個起點。就拿禽龍來說,這是它的頭蓋骨,如何賦予這個框架以血肉?這些骨骼能提供更多的線索。
在齶的後面,有個非常明顯的叉--上面有皮毛的條紋,表明肌肉附在那裡以及齶是怎樣活動的。這樣,一部分的頭蓋骨就可以做出來了。在前齶的底部,沒有牙齒。很粗躁的表皮,邊上有許多小孔,是血管,這也準確地表明有個吃食的尖嘴。如果運氣好的話,可以知道恐龍的皮膚。這是禽龍的皮膚。注意這細小的鱗形圖案跟蜥蜴的完全一樣,說明它的皮膚十分富有彈性。一旦造好了這些動物,下一步是找適合它們生活的地方。
2、生存環境
Peter:當時的環境跟現在很不同,氣候要暖和得多,冬天晚上不結冰,現在冬天的溫度在50度以下。6500萬年以前不是這樣,要比現在暖和許多。要找個恐龍感到舒適的地方如今還真不容易。
Tim:為找個合適的地點讓我們大傷腦筋,如果只說一個原因,那就是草。恐龍時代沒有草,但現在到處是草。我們找到很好的樹,可樹當中總有草,你想找點乾淨的地方放恐龍,又是草。當然還是能找到合適的地方。在系列片的製作過程中,為拍到反映恐龍時代的環境,攝製組的成員們跋山涉水。新卡里多尼亞怪異的環境與兩億兩千萬年前的三疊紀相符合。加州的紅衫林與侏羅紀巨物生存環境相似。智利的火山岩與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相匹配。因此方方面面綜合起來就使它成為理想的拍攝恐龍的地方。
跟拍攝組一起的是一套動物機械裝置,這是個帶遙控鼻孔的小木偶恐龍。動物機械裝置在某種意義上說只是"零件"-還不是完整的動物。讓它們有生命是下一步要做的事。
3、動態恐龍
Mike:我們面前的任務很巨大。這些生物已經有6000多萬年沒有走過路。我們得想辦法讓它們活起來,讓每個人都相信他們在與恐龍同行。雕塑家的成果將存進電腦,以新的面貌出現。先用雷射掃描它們,每個凹處和縫隙都能掃到,以便把實物模型轉成虛像。
得教它們如何走路、跑步、游泳。有些還要飛起來。
Mike:我們做的第一件事是觀察活著的野生動物:它們的生活方式是如何影響它們的活動方式-它們的體形是如何影響它們運動?然後我們再來看看恐龍的生活環境,做些相同的猜測。
Upsound:這有點兒象是原始的運動方式。
為了讓梁龍動起來,邁·米恩和他的卡通片組的隊員們仔細研究了大象。有了這些知識,卡通片製作者們很快就讓梁龍動起來了。在做好的卡通片中你可以看到的關鍵的事之一是,至少有3英尺在地上,目的是分散龐然大物的重量。但其它的就比較難駕馭。讓飛龍目動物飛起來相對直接些,但它們走路則是個迷。
Andy:令人驚奇的是,這是在地面上的翼龍,它十分特別,它的翅膀得彎曲著才能行走。它很怪,如今的自然界沒有長得像它一樣的生物,我們不得不把它比作拄著拐杖的老人。
Andy:我們試著平行走,跳著走,各種不同的走法,但我們決定用交替後腿、前腿、另一個後腿、另一個前腿的走法,效果不錯。Virgil:最後,因為它的前腿短些,我給它的肩膀和脊柱加力,讓它得到額外的張力,彌補它的前腿短的不足。
雕塑一個一個的活起來了。
4、回歸自然
恐龍已絕跡了,一切都要替它們準備。所有的腳印,塵雲和濺起的泥水。恐龍與周圍的世界接觸的任何方方面面都得模擬出來.很快,恐龍就在替它們做好的腳印里走路。實際上,這是下一步發生的事。
Mike:這是我們在智利的森林里拍的背景底片,幾束明媚的陽光穿透樹林照進來。我們將把在電腦里製成的恐龍加到這背景上去,這是恐龍在黑色背景下走路。我現在就要把它放在智利的背景上面,這是它最初走路的樣子,還沒有與背景熔在一起,它沒有打斷光線,地板上有影子。
Mike:最後要調整的是,當它走過透過樹林的照進的光線時,加點中斷的光線,當它在遠處走到樹林的背後時,讓它消失。動物們被放到了屬於它們的世界裡,一個個的回到6500萬到2億2千萬年前的世界。放回這些動物都很好,但是它們怎么活下去?
5、恐龍食譜
巨大的雷龍是所有時代最大的吃食機器,人們以前一直認為這些食草動物的脖子長得可以從樹頂上吃葉子。巨型梁龍似乎不是這樣。肯特·斯迪文思仔細研究了組成它們脖子的骨頭,有新發現。
Kent:當我做粱龍的電腦模型時,一塊一塊的骨頭,我把它們擺放在一起,使它們處在中間位子----
兩個新發現:一是它的脖子離開肩膀很直;另一個意外是這是粱龍能抬起它的脖子的高度,跟我們熟悉的天鵝的形態明顯不同,它不能在任何地方舉起它的脖子。這告訴我們,粱龍象吸塵器一樣在地上來回吃草。這就是為什麼你看不到粱龍從樹頂上吃葉子的鏡頭。
古生物學家凱倫·清正在找什麼。
Karen:有些人覺得奇怪,我研究糞化石乾什麼,其實這是了解古代世界一個獨特的視角。
在蒙他那,凱倫正在那兒尋找變成了化石的糞便。
7600萬年前,許許多多的恐龍在這裡漫遊。地上到處都是恐龍骨,同時,它們的身體排泄物也被保存下來。
Karen:當研究糞化石時,我通常取一薄片,放在放大鏡下,我發現這個黑色物質有許多的針葉樹的碎片組成。這些專門吃某種植物的恐龍,很可能是鴨嘴恐龍,吃針葉樹。這並非說它們只吃針葉樹,但能表明在特定的某個時期,它們以什麼為生。
6、獵食雄姿
了解食肉動物吃什麼需要另外想辦法。它們的食物不長在樹上,問題的關鍵是:它們是如何獵食的?為找到答案,需要研究它們的體形。
Peter:它們是聰明又靈活的食肉動物,寬嘴但是牙齒沒什麼特別之處。這些動物真正的與眾不同的地方是它們長長的胳膊和腿上、手上鋒利的爪子。這種食肉動物的形狀很特別,跑得飛快,象獵豹般突然加速度撲向獵物,長腿使它們能向後躍起,在空中飛行,用腳上的爪子猛砍、用手抓,刺進皮膚,咬後面,咬住脖子向前,最後,動物因失血而變弱,再在喉嚨上咬一口,使它窒息而死。
甚至有證據說明它們吃那些動物。在蒙他那大學,一片三角龍的髖骨說明誰吃了它,古生物學家格睿格.埃瑞克森說:
Greg:這個樣本之所以引起了我們的興趣,是因為上面布滿咬痕,總共大約有80處,你可以看到那兒,這兒,這兒,一些在脊柱上,這兒有個很深的印記,只是根據這些咬痕的尺寸,我們懷疑是霸王龍王吃了這個可憐的三角龍。為證實我們的觀點,我們用牙科的油灰,也就是牙醫用來鑄你的牙齒的油灰,把它混合起來,倒入我們想要做模型的咬痕里,油灰5分鐘就成型,我們很快就能知道答案了。
這個節目中的一個場面就是這塊髖骨引發靈感拍成的。三角龍被吃的鏡頭先拍----吃它的動物的鏡頭後面加進來。
Greg:出來了,瞧。
我想我們找到兇手了。我們剛從咬痕里取出的模型跟成年霸王龍王的牙齒相匹配,這是縱橫比,再正對著看,就可以看到後部上的鋸齒形脊背也保存在我們拉出來的樣本里。我認為這是絕好的證據表明是霸王龍王吃了三角龍。
Peter:霸王龍王實際上是最大的食肉動物,因此,它想吃什麼就吃什麼。我們在研究他的同伴的骨頭時,又有新的有趣的發現。在離這裡往北40公里的地方,我們發現霸王龍王,在它的頭的後面有個洞。這個洞在它的頭蓋骨的上面,這裡連線脖子上的大肌肉。如果我們取一點霸王龍王的牙齒,與這個洞完全吻合。事實上,這兒有一大塊骨頭被削掉了,這個洞和傷口癒合了,這都發生在這個霸王龍王活著的時候。但我們在這個樣本的附近,一個被我們稱之為史蒂文的霸王龍王身上,發現其他有趣的事。史蒂文的脊樑被劈成兩半,而脊柱成了肉排,其他被咬了吃了,變成美味。我們相信,這證明霸王龍王不僅彼此爭鬥,相互殘殺,而且有時甚至你吃我,我吃你。
有一些食草動物天生保護不了自己-它們怎樣照料自己呢?
答案就在科羅拉多的化石海灘的波痕里。一億年前,海灘就被改變過來了,但腳印至今仍清晰可見。
Kent::這是禽龍留下的痕跡。它用四隻腿走路,這是後腿和小的手印。這個動物走路的樣子像狗或馬。它做起來比我要容易得多,因為它大多了。但是除了關於它是怎樣走路外,我們還可以知道更多點。事實上,如果我們看一下整個的坡面,上面布滿痕跡,整個地面都被踩爛,許多禽龍的足跡都是朝一個方向的。當時肯定是一大群禽龍,在一億年前一起走過這片海灘。不僅禽龍是這樣,有證據表明,許多食草恐龍都成群而行。
系列片的角色之一是凸角龍,是許多炫耀巨大頭上頂飾的恐龍中的一種,它們看上去像巨大的盾。
人們一直以為這些是自衛武器,但是在“與恐龍同行”的片子裡,你看不到恐龍用它們的頂飾抵禦進攻者,因為正如彼得.道德森指出的那樣,這種觀點簡直是胡扯。
Peter:帶觸角的恐龍的頂飾起保護它們的作用,這聽起來有點道理,但是,當我們仔細研究它們的結構時就會發現這種說法站不住腳。瞧瞧這個盾上的大洞,它們能起什麼樣的保護作用,恐龍活著的時候這些洞有皮膚覆蓋著,但是皮膚很薄……我認為是雄性恐龍用它們彼此競爭,吸引雌性恐龍的。它像孔雀的尾巴一樣是裝飾物,很可能色彩艷麗,當帶角的恐龍的頭低下時,它那展開的鮮艷的頂飾在雌性恐龍看來是十分賞心悅目。
翻轉。用勁拉。好,終止拍攝。
恐龍復活了,又繁衍了下一代。攝影機拍出的古代社會很快重新住滿各式各樣的已滅絕的動物-我們曾經認為已逝去的世界又隨著它們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
創作團隊
導演:史考特•法瑞斯(ScottFaris)
曾於拉斯韋加斯美高梅大酒店為MichaelCrawford執導當時最大型的演出:“EFX”;亦是夢幻金殿酒店沙非特和萊爾(Siegfried&Roy)秘密花園的製作團隊重要一員。經典音樂劇《芝加哥》(Chicago)的導演,曾巡迴16個國家,以超過十多種語言的演出。最近於西澤皇宮酒店為比提·美娜(BetteMidler)執導音樂劇“BetteMidler-TheShowgirlMustGoOn”。
演藝總監:威廉•梅爾(WilliamMay)
過去30年來,與拍檔馬金•曲克(MalcolmCooke)於全球製作了多個著名舞台演出,包括《哈比人歷險記》(TheHobbit)和《魔幻王國:獅子、女巫和魔衣櫥》(TheLion,TheWitchandTheWardrobe)。製作百老匯音樂劇《美國傳奇:瑪莉蓮》(Marilyn–AnAmericanFable)及參與創作及編寫於倫敦西區上演的音樂劇“Always”。
造型設計:宋尼•泰達斯(SonnyTilders)
一直是高科技電子動畫世界的主創力量之一,曾為不少電影和電視節目製作《高科技人偶》(animatronicpuppetry)。是著名的JimHenson’sCreatureworkshop的首席電子動畫工程師之一,曾負責電視系列《銀河迷返》(Farscape),其後參與電影《星球大戰前傳III-黑帝君臨》(StarWars,TheRevengeoftheSith)、《小飛俠》(PeterPan)、《魔鬼騎士》(TheGhostRider)和《魔幻王國》(TheChroniclesofNarnia)之製作。
編劇:華納•布朗(WarnerBrown)
曾為百老匯音樂劇《閃爍》(Flickers)、洛杉磯的麗晶娛樂《尼金斯基》(Nijinsky)、ColePorter的音樂劇《黑白舞會》(TheBlackandWhiteBall)編劇,並與作曲家JimmyRoberts合編的《明光》(TheTruthAboutLight)。
其它傑作包括:2008年倫敦西區上演的《半個六便士》(HalfAsixpence)新版;在歐洲演出,有搖滾樂傳奇人物占史汀文(JimSteinman)和米高里德(MichaelReed)參與音樂製作的音樂劇《嘉寶》(garbo);音樂劇《醜聞》(Scandal)、《傳奇女孩》(TheBiographGirl)、《六黃金》(SixForGold)、《仙履奇緣》(Cinderella)、Talullah及《舞動人生》(DanceForLife)。
作曲:詹姆士•伯勒(JamesBrett)
曾創作電影原聲大碟《公元前一千年》(10,000BC)、《異形大戰鐵血戰士》(AlienVsPredator)、Miramax的《魔法灰姑娘》(EllaEnchanted)和即將出版的英國劇情片《死忙哨站》(Outpost)。亦曾協力製作破天荒結合重金屬樂隊Metallica與舊金山交響樂團的音樂演出,此大碟於全球銷售量超過五百萬張。
場景設計/投射形象:彼得•英倫(PeterEngland)
曾榮獲不少獎項,作品見於世界各地,亦經常與澳洲歌劇院、澳洲芭蕾舞團和為邦格拉舞蹈劇團(BangarraDanceTheatre)合作。彼得亦曾參與多項國際大型活動,包括:2000年悉尼奧運會開幕禮及閉幕禮、2002年悉尼大除夕慶祝活動及於2002年曾入圍華盛頓五角大樓紀念設計比賽。
燈光設計:約翰•雷文(JohnRayment)
約翰的燈光設計,遍布國際城市:2000年悉尼奧運會開幕及閉幕禮、香港維港兩岸多媒體燈光匯演《幻彩詠香江》、新加坡國慶節匯演及新加坡濱海灣大除夕倒數展演。經常與澳洲歌劇院合作及為悉尼舞蹈團設計超過30項燈光製作。
音效設計:彼得•海倫斯基(PeterHylenski)
曾榮獲東尼獎和奧利佛獎提名,亦經常參與百老匯樂劇製作,包括:《史瑞克》(Shrek)、《搖滾年代》(RockofAges)、《愛情歌手》(TheWeddingSinger)和《蠟炬成灰淚未乾》(SweetCharity)。
曾為多個表演設計音效,包括:無線電音樂城(RadioCityMusicHall)、卡內基音樂廳(CarnegieHall)和麥迪遜廣場花園(MadisonSquareGarden)。最近完成跟夢工場(Dreamworks)共同製作的《史瑞克》音樂劇專輯,更為紐約自然歷史博物館的電影《星際之旅》(JourneytotheStars)擔任音效監製。
主要看點
恐龍將再度漫步地球,帶來壯觀的舞台巨作,《與恐龍同行—震撼舞台》。該劇改編自英國廣播公司獲獎電視特輯,曾在澳大利亞,美國和歐洲的巡演中獲得了極大的成功。2011年1月19日-1月23日,《與恐龍同行—震撼舞台》將登上梅賽德斯?賓士文化中心的舞台,並且於2010年10月21日火爆開票。
不能錯過的震撼舞台
《與恐龍同行—震撼舞台》由TheCreatureProductionCompany製作,執行長卡門?帕弗洛維克主導。帕弗洛維克介紹說,“BBC製作的《與恐龍同行》電視特輯是特技、環境、刺激和新知的絕妙融合。我們的演出不但包含原來的優點,更進一步提升超凡感覺—現場真實版帶來的震撼!在這部作品中,二十隻轟隆咆哮、栩栩如生的恐龍另觀眾目瞪口呆,仿如置身史前時代恐龍首次踏足地球時一樣,令人驚嘆不已。”帕弗洛維克又表示,“所有恐龍都按照真實尺寸,仿佛復活再生,讓整場演出精彩萬分,而且只能在句型場館中展現。耗資一千萬英鎊,營造空前盛大的規模和超高水平的場景,無論老少,都會為此著迷。我們相信,《與恐龍同行—震撼舞台》已經為娛樂匯演開創了新的篇章。在未來幾年,我們也希望繼續為觀眾帶來更多新的舞台匯演。”
花費一年時間打造完成
《與恐龍同行—震撼舞台》描述了恐龍的進化、大自然和氣候變化以及地動山搖,直至大部分恐龍品種滅亡的過程。《與恐龍同行—震撼舞台》中包括了霸王龍、恐怖的暴龍、三疊紀時期的板龍和流連龍、侏羅紀時期的劍龍和異特龍、白堊紀的牛角龍和巨龍。其中體積最大的蜿龍高達11米,鼻子到尾巴長達17米。原始的製作版本動用了50人團隊—包括工程師、裝配工、恐龍表皮的製作人員、演員和畫匠、以及機動專家,花了一年時間才完大功告成。
超大型舞台劇《與恐龍同行——震撼舞台》即將登入梅賽德斯—賓士文化中心。會呼吸,會眨眼,甚至還能精準叼起一塊生肉的20隻形態逼真的恐龍,自然是演出的絕對主角,不過,劇中唯一一個人類角色——古生物學家赫胥黎,則將貫穿始終,帶領觀眾親歷恐龍時代。記者了解到,此次中文版“赫胥黎”的A、B角扮演者張欣與賀颶均是中國演員,近日,兩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不約而同表示:《與恐龍同行》絕非想像中的兒童劇,“大人一樣會看得目瞪口呆,往往前一分鐘觀眾還笑得前仰後合,後一分鐘又突然渾身一顫。”
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的張欣與上海話劇藝術中心簽約演員賀颶,經過3輪選拔,從30多位候選者中脫穎而出,經過半年多的培訓,才有機會出演《與恐龍同行》。接受記者採訪時,兩人剛剛從新加坡趕回,在那裡,《與恐龍同行》中文版首度上演。賀颶說,一開始,他邀請新加坡朋友來看演出,對方還很訝異:“這不是給小孩看的嗎?”結果,恐龍出場後,所有觀眾不自覺地拿出照相機拍照,因為這些恐龍實在太逼真了,“大霸王龍出來時,它以巡視的眼神看著第一排觀眾,原本大家還嘖嘖稱奇爭著拍照,突然,‘嘩’地一聲,恐龍大叫,所有人都嚇退一步,動作整齊地像排練過一樣,太有趣了。”
此次《與恐龍同行》上海站演出總計5天10場,除去1月21日、22日和23日上午的3場演出為原汁原味的英文原版外,其餘7場演出都是中文版。
現場直擊
比大片更立體的震撼
6500年前的侏羅紀時代,這些曾經雄霸地球的統治者將重新回到人們身邊。當霸王龍粗重氣息掃過你的鼻尖,當那一聲聲來自原始的咆哮振盪人的耳膜,會讓大小觀眾們都為這樣的身臨其境興奮到發抖。
《與恐龍同行——震撼舞台》描述了恐龍的進化、大自然和氣候變化,直至大部分恐龍滅亡的過程。整場劇中觀眾能看到肉食恐龍如何進化到雙腿直立行走,以及草食性恐龍如何躲避敏捷的掠食者,遷徙、搶時、圍剿、廝殺、護犢,自然界優勝劣汰、弱肉強食的生存法則在這裡得到了充分展現。
整個舞台被裝點成“恐龍世界”,霸王龍、暴龍、三疊紀時期的板龍和流連龍、侏羅紀時期的劍龍和異特龍、白堊紀的牛角龍和巨龍,二十幾隻恐龍輪番登場,其中體積最大的腕龍高達11米,鼻子到尾巴長達17米。值得一提的是,演出中的所有恐龍都是按照真實尺寸,加上高科技地技術操控,讓這場秀以假亂真。當三疊紀的乾旱沙漠轉變為翠綠的草原,隨之進入侏羅紀盛世。海洋形成、火山爆發、森林大火,最後導致巨大彗星撞擊地球,使得恐龍全部滅絕。《與恐龍同行》的震撼除了那些惟妙惟肖的恐龍寶貝外,還有與之配合地天衣無縫的神光電影,特技、環境、視聽刺激被絕妙融合,讓比擬大片的刺激來的更為立體。
《與恐龍同行》似魔術創多個第一耗資千萬英鎊
2011年1月13日至16日,超大型舞台劇《與恐龍同行》將在南京奧體體育館震撼上演十場。昨天,該劇的南京主辦方大洋文化的丞總接受了記者的採訪,他十分自豪地介紹說,這個劇被公認為是世界上最適合全家大小一起觀賞的舞台劇,它還創下了許多第一。
對於這部自2007年1月首演以來,已贏得多達520萬的觀眾,創造35億美元驚人票房的舞台秀《與恐龍同行―震撼舞台》而言,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的評論似乎一點也不為過。據悉,這次來寧的舞台劇裝備足足裝了40多個大型標準的貨櫃,“是你們見過的那種碼頭上的大貨櫃喔,一隻恐龍所需要的材料幾乎就要動用十多個人裝載拆卸,所以工作人員的人數也是達到了空前上百人之多。”至於舞台上的龍門架,更是費盡周折,“我們前前後後找了六七家生產廠家,結果都沒法符合要求,最後還是決定全部從國外運回來。”
舞台劇耗資一千萬英鎊,原始的製作版本動用了50人團隊,包括工程師、裝配工、恐龍表皮的製作人員、演員和畫匠以及機動專家,花了一年時間才大功告成。
正因為該劇栩栩如生的現場效果,它還創下了全球簽約國的記錄之最,共有超過170個國家已經或即將演出,《明星票選》雜誌評出了2009年度世界巡迴演出的前一百位,《與恐龍同行》名列第四,位於前三位的分別是U2樂隊,小甜甜布蘭妮以及后街男孩的世界巡迴演唱會。2009年的英國巡演在8座城市9個場地演出91場,觀眾人次超過50萬人,票房高達1600萬歐元;而至2009年10月為止,已在加拿大、墨西哥和美國共97個城市演出,場次超過750場,到2009年10月為止,北美已有310萬人看過演出,票房高達1億3600萬美金;全球觀眾人次超過440萬人。接觸了那么長時間的《與恐龍同行》這個舞台劇,丞總卻還是會被現場的逼真舞台效果所震撼,“其中有一幕,大螢幕中正在播放遠古時期浩瀚雄偉的大自然景象,畫面中,碩大的恐龍們從遠處走來,忽然,它們就像穿過了螢幕一樣走進了舞台,就像從螢幕中走出來一樣,簡直就像變魔術。”
經典解說詞
旁白:(肯尼斯·車蘭那夫)這隻小型的哺乳動物是一種食腐動物。她的名字是叄齒獸,屬於有袋目,善於在恐龍廢棄的巢穴尋找食物。今天晚上她可能會很幸運。可惜,巢里的氣味迷惑了她的嗅覺。使她不覺危險將至。白堊紀末期,大陸已呈現出現代大陸的雛形。但是,地殼的不斷運動,也引發了全球規模的火山爆發。火山大爆發一直持續了幾百年,火山灰鋪天蓋地。而且,火山大爆發也使大氣中充滿了含毒氣體和塵埃。但是,和過去的1億6千萬年一樣,恐龍依然是這個荒蕪世界的統治者。但是,他們已經接近了他們統治的尾聲,地球上的生命已日趨殆盡。
然而,在最後的兩百萬年里,最著名的食肉類恐龍出現了。這種5噸重13米長的霸王龍非常兇狠,是其他巨大類型的恐龍的剋星。這只是雄性霸王龍,他被食物的香味引到了火山腳下。這片地方遍布著地熱溫泉,空氣中充滿了濃濃的硫磺氣味。除此之外,還夾雜著另外一種氣味。一股腐屍的惡臭味兒在一個小峽谷里瀰漫。不知不覺地,霸王龍就陷入了大自然的圈套。火山口正在噴發含毒的一氧化碳。並且,大量的一氧化碳已經在接近地面的地方形成一個窒息層。這隻巨大的霸王龍站在了窒息層的上方。但是,當他俯下身把頭探向死屍時,他開始覺得頭暈目眩,喘不過氣來。如果她現在倒下去,他將永遠不會再站起來。終於,他巨大的身軀挽救了他。當他叨著他的戰利品站起來的時候,他的頭正好在窒息層的上邊。
熔岩帶上寸草不生,而在它們之間的島嶼上卻是鬱鬱蔥蔥。白堊紀後期,由於氣候溫暖、潮濕,植被結構發生很大改變。針葉樹逐漸減少,而闊葉樹卻迅速繁殖,並很快形成了闊葉林。推動這場悄悄變革的是花的演化。它們演化的秘密在於它們和昆蟲之間保持了親密的關係。它們的關係非常親密,以至於一些花類只能通過昆蟲來授粉,而一些昆蟲,比如蝴蝶,也只能以花為生命依託。在這類新的植物中,鳥類繁盛起來,它們歡快的叫聲到處灑播著優美的鏇律。經過億萬年的演化,不同種類的恐龍之間形成了不可分割的關係。尤其是在食肉類和他們的獵物之間達成了一種完美的平衡。奇特的甲龍,非常擅長防禦。他們能抵禦各種動物的進攻,即使面對兇惡的霸王龍,也是一樣。
甲龍一般有7噸重,武裝到了牙齒。就連他們的眼瞼也都骨化了。如果對付敵人這還不夠的話,他們的尾巴後部,還有一個可怕的尾錘。然而,令人悲哀的是,即使他們的裝備如此完美,也不能抵禦摧毀他們世界的大自然的力量。附近有霸王龍的巢穴,這些巢穴通常由母親來守衛。這個巢穴已經被廢棄了。一隻水負鼠正在設法鑽進去。由於恐龍把蛋產在地上,所以對於這些小哺乳動物的襲擊,他們無能為力。但是,恐龍蛋是非常大的,這有助於保護它自身。而且,對於有袋類來說,霸王龍的蛋本身就是一個挑戰。不久的將來,哺乳動物時代就會來臨,他們將會長成巨大的身軀。但是,在白堊紀時期,哺乳動物最大的也只是達到了10公斤。在廢棄的蛋裡面,霸王龍的胚胎已經死了。味道又使另一隻水負鼠欣然而至。
在這種火山環境裡,許多恐龍蛋不能生存,因為火山爆發引起的酸性污染妨礙了蛋殼的正常形成。母親又在呼喚新的配偶。霸王龍擁有幾百平方公里的地盤。她現在最希望的是引起那些正在遊蕩的雄霸王龍的注意。像這樣呼喊,它可能一直持續幾個星期。霸王龍最主要的食物之一。就是這些笨重的凸角龍。在白堊紀末期,像這種帶角的成群的素食者非常普遍,他們吸引著食肉動物。這是他們交配的季節。雄性為了表現自己,引起雌性的注意,通常使頂飾充血,形成一幅鮮美的模樣。這種比試方法可以避免身體的直接接觸。帶著1米長的角,身體交戰是很容易造成傷害的。誰的頂飾最鮮亮,就足以使對方懾服。有時候,僅僅靠展示頂飾是遠遠不夠的。這時候只好藉助於殘忍的武力。這隻老凸角龍終於不敵敵手,敗給了對方。從今以後,它將再沒有交配的權利了。
霸王龍求偶的呼喚聲依然迴蕩在火山之間。她的呼喚聲被一隻雄霸王龍聽到了,他帶來一隻小三角龍。但是,這不是雄霸王龍自己吃的,而是一份禮物。雌霸王龍比雄性更大,更兇猛。雄性為了避免雌性一看見他就攻擊他,只好用食物來討好她。雌霸王龍到了。她非常警惕。霸王龍最主要的武器是他的嘴。他的前肢非常小,能用來托住他巨大的嘴,使它站立時能保持住身體的平衡。她的嘴能壓碎骨頭,並能一口咬下70千克重的肉。雄性依然與她保持著距離。後來,在那個晚上,他們首次交配了。以後還要交配多次。只要雌性表示接受,他可以一直留下來,好把其他可能出現的雄性趕走。在綠色的小島之間,大鴨龍走在熔岩帶上。這些動物是鴨嘴龍家族成員。鴨嘴龍類是白堊紀末期最普遍的恐龍。但是,經過長期的演化,他們更適於在低洼的沼澤地而不是在布滿灰燼的荒野上生存。三天過去了,三角龍只剩下了一幅骨架。雌霸王龍也開始厭倦她的配偶。雄霸王龍明白是他離開的時候了。
一隻披羽蛇翼龍從海岸上滑翔過來,他正在尋找食物。這可是罕見的一幕。在過去的2千萬年里,這些滑翔動物一直在減少。這些13米長的龐然大物是唯一倖存下來的種類。這個地方充滿了危險,因為在湖中居住著1噸重的鱷魚。這些鱷魚可以輕而易舉的把這些優美的滑翔者拖進死亡的深淵。披羽蛇翼龍逃脫不了滅絕的厄運。將來的天空會屬於鳥類,而這時鳥類在他們周圍已經繁盛起來了。幾個月過去了,雌霸王龍在森林裡又建造了另一所新的隱蔽性的巢穴。母親依然在守衛,在蛋進行孵化的兩個月內,她一步都不會離開她的崗位,甚至都不吃東西。她知道她的巢就像磁鐵一樣吸引著象迅跑龍這樣的食腐恐龍。儘管迅跑龍非常小心,但是,他的接近依然引起了母霸王龍的注意。
母霸王龍憑她的立體視覺死死盯著侵略者,不讓他越雷池一步。在太陽下山的時候,另一種威脅逼近了母親。隨著食物越來越缺乏,哺乳動物變得越來越膽大。她檢查了一遍巢穴,確信再也沒有動物在鑽洞而進,於是她轉回來繼續守夜。幾個星期過去了,在被落日照得異常輝煌的火山之上出現了一種信號,它預示著有更大破壞性的自然災害將要到來。天空中開始出現了流星雨,這就預示著彗星越來越近了,就要和地球相撞了。在地面上,恐龍不知危難將至。凸角龍仍然在結群覓食。月光下,年幼的凸角龍由於懼怕黑夜中的強盜,正在尋求成年恐龍的保護。然而,在夜幕的保護下,一對迅跑龍正在試圖衝散恐龍群,把一個年幼的凸角龍隔離開來。小凸角龍安全了,但是,食肉者已經嘗到了血腥味。他不會輕易的放棄。天亮了,我們看到了晚上這場爭鬥的結果。小凸角龍敗給了他的對手。對於群體來說,這是一個打擊。在這個被污染的環境裡,已經幾乎沒有年幼的生命在孕育。一隻水負鼠站在了屍體旁邊。這些小投機分子,大概是這時唯一繁盛的動物。在恐龍占統治地位的長期時間裡,他們已經適應了許多巨大的變化。
但是,這次他們所面臨的是交織在一起的厄運,他們逃脫不了死亡的結局。在穿越布滿灰燼的蠻荒之地的長途跋涉之後,一群大鴨龍聚集在小池塘邊飲水、進食。大量的咀嚼牙齒使他們消化食物的過程縮短。食肉動物使湖邊又成了危險之地。大鴨龍感覺到了這種危險,開始四處逃竄。母霸王龍已經開始進食,並且開始了她的報復行動。在灌木叢邊上,我們發現了她如此兇狠的原因。三隻嗷嗷待哺的小霸王龍正等待著。12隻恐龍蛋僅孵化出這三隻幸運兒。他們一聽到廝殺聲,就開始要食物吃。母親叼過來一片大鴨龍的肉。這三隻小霸王龍僅僅四個星期大,還不到1米高,競爭在他們之間就已經存在了其中一隻把其他兩隻趕到了一邊。
至少在接下來的兩個月里,小霸王龍依舊會處於母親的保護之下。但是用不了多久,母霸王龍就會拋棄他們,甚至會把他們當作食物。如果離開了母親,他們不可能會活這么長時間。過了幾天,在一個和煦的下午,母親在溫暖的陽光里休息。這裡已沒有那治罪弱小的霸王龍的蹤跡——他也許已被他的親人給吃掉了。慢慢的,一對正在嘰嘰喳喳爭吵的小霸王龍歡快的從母親的身邊跑開去勘察他們周圍的環境。從灌木叢的下面,一條蛇在張望著。這些爬行動物是剛剛從與蜥蜴的家族中演化出來。可是,他們已經很善於獵取諸如哺乳類這樣的熱血動物了。為了獵取哺乳動物,他們利用吻部上的特殊感覺腺來察覺其他動物的熱度。蛇不喜歡他看到的東西。當小霸王龍正在和他玩的時候,他們已經很明顯的瀕近了危險的邊緣。母親完全驚呆了。甲龍有堅硬的頭骨,但是他們的大腦卻非常小。
因此,當他們面臨危險時,他們根本就不怕。在一般情況下,霸王龍會逃跑,但是她不能扔下他的孩子。那一擊折斷了母親的股骨,折裂了她的內臟。她痛苦地瘸著腿跑開了。那個晚上,以前的優美鏇律中又增加了一個不協調的音符——垂死霸王龍的呻吟聲。一直到早上,他躺在灼熱的灰堆上,斷了氣。小霸王龍期待的站在他們母親的龐大的屍體旁邊。時間流逝過去,他們仍然在等待著。但是,他們的命運已經和白堊紀其他巨大恐龍棒在一起了。南方離這裡3000公里的遠的地方,巨大的彗星撞在了地球上。撞擊中發出的光無聲無息地減弱了。但是,衝擊波緊跟而至。緊接著,滾滾沙塵席捲大地。最後,熔化了的岩石開始從黑暗的天空中灑落下來。恐龍時代結束了。彗星用相當於100億倍廣島核子彈的能量撞到了墨西哥海灣。在巨大的災害性的氣候變化中,65%的生命滅絕了。幾百萬年以後,地球才恢復了元氣。但是,塵埃落定之後,巨大的恐龍沒有了,而且他們將再也不會回來了。在他們生存過的地方出現了另一些強大而美麗的動物。我們現在知道有一小群恐龍沒有滅絕,他們今天仍然生活在我們身邊。這就是鳥類。
幕後揭秘
模擬韌帶組織
受恐龍自身身體組織結構啟發,製作團隊使用蹦極時用的彈繩作為恐龍的韌帶組織,這樣無需吹灰之力就能支撐起中空的鋼架。
液壓技術
製作團隊在特製的液壓筒中加入彈簧,與傳統機械相比,這樣恐龍的動作更加順暢自然,為觀眾帶來超震撼真實效果。
充氣肌肉
腕龍和小霸王龍身上所用的肌肉架構實際是充氣袋,使用內部鋼架支撐。這樣一來恐龍身體更輕,也易於運輸。把充氣袋內的氣體放出後,三層樓高的腕龍可以輕易地放入一個標準貨櫃。
輕便的皮膚
皮膚是恐龍身上面積最大的組成部分,所以製作團隊必須使用輕便的皮膚以減輕電池耗能。最後製作團隊選用了經特殊處理的萊卡材料,至今萊卡材料的成分仍是商業機密。
“巫毒”操控裝置
機械操縱人員手拿等比例縮小的恐龍木偶,其關節結構和移動幅度都和恐龍一樣,同時內置了遠程遙控器。這種“巫毒”操控裝置使得操縱人員工作起來更得心應手。
恐龍行走過程演出的關鍵在於讓恐龍在走動時看上去儘可能逼真,製作團隊主要借鑑了傳統木偶,他們並沒有製作腿部運動控制系統,而是直接操控腳部,用腳步動作帶動整條腿的運動。
行走
恐龍底部有一輛特製的車,司機坐在其中就可以控制恐龍整體移動。車輛下方還有滑動機械,可以控制恐龍腳的移動。
恐龍“演員”
本次演出共有20隻恐龍。部分恐龍是:猶他盜龍,長4.5米。理理恩龍,長5米。甲龍,長10米。翼龍,長12米。板龍,長10米。牛角龍,長8.5米。異龍,長11.5米。劍龍,長11米。霸王龍,長15米。腕龍,高10.5米,長20米。
影片段預告絮
《與恐龍同行》(WalkingwithDinosaurs)是一部由BBC製作的6集電視系列片,1999年由肯尼斯·布萊納(KennethBranagh)旁白,在英國上映。隨後該系列片在探索頻道上映,與北美觀眾見面,旁白該由埃弗里·布魯克斯(AveryBrooks)講述。CCTV也曾購買著作權,在《人與自然》播出,改由趙忠祥旁白,而香港無線電視購入本片在明珠台播映時,中文名稱改為《與龍同行》,粵語版本由陳欣旁白。該片運用電腦合成技術和模型重塑方式重新構建了中生代的場景,改變了以往教育故事片中對恐龍的講述模式,此系列片也有不少古生物學家參與其中,如PeterDodson、PeterLarson和JamesFarlow。(他們的建議在影片的製作花絮WalkingwithDinosaurs-TheMakingOf做了進一步說明).
該片歷史最高的紀錄片段預告費,也被載入《金氏世界紀錄大全》。截至2008年,該記錄依舊未被打破。
該片創作靈感來自1993年的《侏羅紀公園》,並於1996年開拍。創作者希望它能真實表現恐龍時代,而且擁有《侏羅紀公園》的元素——片中出現真實的恐龍形象。此片大獲成功,激起千層浪。於是,權威的discovery不甘示弱,推出了《恐龍紀元》(WhenDinosaursRoamedAmerica)、《恐龍星球》(DinosaurPlanet)、《未來狂想曲》(theFutureisWild)、《龍的世界:幻想成為現實》等類似紀錄片。現在,不少相關紀錄片,總是穿插一些恐龍的電腦動畫,也是受《與恐龍同行》影響。
大事紀實
2007年1月20日於澳洲悉尼展開巡迴演出。
2007年7月11日於美國華盛頓州塔科馬市(Tacoma,WA)開始北美巡迴演出。
2009年7月1日於英國格拉斯哥開始歐洲之旅。
截至2009年11月<與恐龍同行震撼舞台>已經於澳洲、北美、英國和歐洲等地142個城市巡迴演出超市一千二百場。
全球超過五百二十萬人已親身感受過<與恐龍同行震撼舞台>的現場震撼。
2008年3月於美國洛克福市首演中,出現第一百萬位觀眾。
至目前為止,匯演的總收入已達二億七千五百萬澳元。
獲獎紀錄
2007年11月劇院傑出巡迴成就獎。由主題演藝協會頒發,表揚《與恐龍共舞》創造了一部令人注目、兼具教育性、歷史意義和娛樂性的作品
2007年12月《今日現場》雜誌——音樂廳頭條獎最佳預售獎
2008年11月Billboard匯演最佳創意內容大獎獎。和Pollsta獎齊名。上一個得主是太陽劇團的《Delirium》
2009年1月Pollsta雜誌音樂工業獎——最佳創意舞台劇。獲獎原因︰以創意拓展了既有的演出形式
2009年3月亞瑟獎(ArthurAward)——最佳展示獎。表揚新興巡迴音樂劇,由英國國際現場音樂協會頒發。
亞洲巡演日期
2010年9月1日-12日台北台灣台北小巨蛋
11月18日-21日曼谷泰國ImpactArena
12月1日-12日新加坡新加坡新加坡室內體育館
12月20日-2011年1月2日香港中國亞洲國際博覽館
2011年1月13-16日南京中國南京奧林匹克體育中心
2011年1月19日-23日上海中國梅賽德斯•賓士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