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正河防記》

元至正十一年(1351)黃河大規模堵口工程的技術總結。歐陽玄著。至正四年,黃河在白茅(今山東曹縣境內)及金堤決口北流。至正十一年,賈魯以工部尚書兼總治河防使主持堵口。四月開工,十一月堵口完成,黃河主流復行原道,東南經徐州等地入淮歸海。朝廷特命翰林學士承旨歐陽玄撰制河平碑文,表揚功績。

《至正河防記》

正文

元至正十一年(1351)黃河大規模堵口工程的技術總結。歐陽玄著。至正四年,黃河在白茅(今山東曹縣境內)及金堤決口北流。至正十一年,賈魯以工部尚書兼總治河防使主持堵口。四月開工,十一月堵口完成,黃河主流復行原道,東南經徐州等地入淮歸海。朝廷特命翰林學士承旨歐陽玄撰制河平碑文,表揚功績。歐陽玄向賈魯訪問堵口方略,並諮詢有關人員,查閱施工檔案,創作此《記》,詳述施工技術和過程是本書的特點。它指出當時施工方法有三:疏(分流減漲,因勢利導),浚(河槽清淤除障),塞(攔截決水從而堵口)。疏浚分四類:挖生地為新槽,避彎取直;浚故道使高低相配,有一定坡降;整治河身,使堤距寬窄適應水勢;開減水河,使漲水有所分泄,減輕主槽負擔。施工步驟是:疏浚決口前原道及減水河,總長280多里;修築堤防,如北岸自白茅河口向東曾修堤254多里;先堵較小缺口107處及豁口4處,最後堵塞主要決口修築截河大堤(即堵口大壩)長19多里;創造了用裝石沉船法築成的挑水壩(石船堤),挑溜歸入主河槽,減輕決河口門流勢等。這些工程實踐,代表了14世紀中國水利科技成就和水平,在河工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至正河防記》流傳廣泛,也造成某些訛誤。《元史·河渠志》及《新元史·河渠志》均轉錄全文。單行本較為通行的有1936年中國水利工程學會《中國水利珍本叢書》本和同年商務印書館《叢書集成》本。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