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桿菌科》

《腸桿菌科》

《腸桿菌科》一書涵蓋了腸桿菌科的所有屬,除了臨床常見和罕見的各屬以外,還涉及了植物病原菌;對各屬腸桿菌的醫學問題闡述比較到位,一般包括分類學、流行病學、實驗室鑑定、發病機理和抗生素敏感性等議題。

基本信息

《腸桿菌科》《腸桿菌科》
名稱:腸桿菌科
作者:[美]J.M.讓達[J.MichaelJanda],[美]S.L.阿博特[SharonL.Abbout]
開本:26cm
ISBN:712202426
出版社:化學工業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年
裝幀:簡裝
定價:98元
內容簡介:本書原著由美國微生物學會出版社(ASMPress)出版,經中國藥品生物製品檢定所從事病原微生物研究的專家翻譯為中文。全書首先扼要介紹腸桿菌科研究歷史、分類學以及在醫學和公共衛生領域的意義,接著依次闡述了各屬及模式菌種的相關醫學問題,體現了下列特色:涵蓋了腸桿菌科的所有屬,除了臨床常見和罕見的各屬以外,還涉及了植物病原菌;對各屬腸桿菌的醫學問題闡述比較到位,一般包括分類學、流行病學、實驗室鑑定、發病機理和抗生素敏感性等議題;介紹了許多鑑別腸桿菌科細菌的分子方法,比如16SrRNA測序、分子探針等;附錄——腸桿菌科的生化鑑別表,可以幫助微生物學家在屬、種的水平上鑑定出某種微生物。
本書是各級疾病預防和控制中心(CDC)以及質檢部門的技術人員很好的案頭工具書,也可供從事醫學微生物的研究人員以及醫院檢驗科的醫生參考。

書籍目錄

《腸桿菌科》《腸桿菌科》
第1章 腸桿菌科的歷史回顧
第2章 腸桿菌科——分類學上的考慮
第3章 腸桿菌科在醫學和公共衛生領域的意義
第4章 大腸埃希菌
第5章 埃希菌屬的其他種
第6章 志賀菌屬
第7章 非傷寒沙門菌
第8章 傷寒沙門菌和甲、乙、丙型副傷寒沙門菌
第9章 克雷伯菌屬和拉烏爾菌屬
第10章 沙雷菌屬
第11章 腸桿菌屬
第12章 檸檬酸桿菌屬
第13章 耶爾森菌屬
第14章 變形桿菌屬
第15章 摩根菌屬
第16章 普羅威登斯菌屬
第17章 愛德華菌屬
第18章 哈夫尼亞菌屬
第19章 鄰單胞菌屬

釋義

《腸桿菌科》《腸桿菌科》
細菌的1科。本科包括無芽孢、周身鞭毛或無鞭毛的革蘭氏染色陰性直桿菌。化能有機營養,兼營呼吸代謝和發酵代謝;可通過氧化多種簡單有機化合物或發酵糖、有機酸或多元醇獲取能量;大部分種能在含有一種碳源的無機氮培養基上生長;有些種生長時需要某種胺基酸或水溶性維生素;除個別血清型外,接觸酶均為陽性,氧化酶陰性;除歐文氏菌屬中的少數種外,均還原硝酸鹽為亞硝酸鹽;DNA中的G+C克分子含量為39~59%。
自1937年拉恩提出建立腸桿菌科以來,所含屬的範圍幾經變動。目前本科下分5族、12屬。發酵反應和血清反應是本科細菌分類的重要依據。對糖類發酵有兩個主要途徑:一是代謝主要終產物為混合有機酸,包括琥珀酸、乳酸、乙酸甲酸;另一代謝主要終產物為中性溶劑,包括乙醇和丁二醇。在前一途徑中如有甲酸脫氫酶,則該種細菌發酵糖類產生相當數量的二氧化碳和氫氣,比值為1:1。後一途徑在形成丁二醇時產生二氧化碳,而且二氧化碳與氫氣的比例大於1。發酵途徑的檢測和能利用某些糖發酵為本科分族和屬的重要依據。
本科細菌分布廣,寄主範圍大,人、動物、植物都有寄生或共生、附生、腐生,也可在土壤或水中生存,與人類關係密切。本科細菌易於培養,繁殖快(在適宜條件下每20~30分鐘可增殖1代)。有些種如大腸桿菌是研究遺傳學和分子生物學的重要材料。腸桿菌科各族、屬的主要鑑別特徵見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