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講國學》

《胡適講國學》

《胡適講國學》,作者是胡適,由吉林人民出版社於2009年出版,胡適先生是我國現代著名的學者、詩人、歷史學家、哲學家,雖然其本本人不信任何宗教,但其對宗教的通徹見解,無人能出其右。本書選取了胡適潛心研究的關於儒教、道教、佛教方面的經典論著,帶領讀者穿行於中國傳統文化的殿。《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00
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第1版(2009年1月1日)
叢書名:大師眼中的國學
平裝:271頁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開本:16
ISBN:9787206058950
條形碼:9787206058950
商品尺寸:23.8x16.8x2.2cm
商品重量:440g
品牌:北京智品圖書
ASIN:B001QHWF4K

內容簡介

胡適講國學》作者胡適先生是我國現代著名的學者、詩人、歷史學家、哲學家,雖然其本本人不信任何宗教,但其對宗教的通徹見解,無人能出其右。《胡適講國學》選取了胡適潛心研究的關於儒教、道教、佛教方面的經典論著,帶領讀者穿行於中國傳統文化的殿堂。

編輯推薦

《胡適講國學》:大師眼中的國學叢書。
儒教從來沒有打算做一個有神論的宗教,從來不是一個用傳教士的宗教,儒教從來不做得仿佛相信它本身是完全靠得住的,儒教從來沒有勇氣跑出去對那些非信徒宣講福音。
——胡適談儒
道家承認一個無為而無不為的天道,道是自然流動變遷的,故“無成勢,無常形”。一切依著自然變遷的趨勢,便是“因循”,便是守“時變”。時機未成熟,不能勉強,故“不為物先”。時機已成熟了,便須因時而動,故“不為物後”。
——胡適論道
玄奘帶回來的印度最新思想,乃是唯識的心理學與因明的論理學。這種心理學把心的官能和心的對象等分析作六百六十法,可算是煩瑣的極致了。中國人的思想習慣吃不下這一帖藥,中國的語言文字也不夠表現這種牛毛尖上的分析。
——胡適釋佛

作者簡介

胡適(1891-1962),原名胡嗣糜,字希疆,參加“庚款”留美考試後改名適,字適之。現代著名學者、詩人、歷史學家、文學家、哲學家,曾歷任北京大學教授、北大文學院院長、輔仁大學教授及董事、中華民國駐美幣利堅合眾國特命全權大使、美國國會圖書館東方部名譽顧問、北京大學校長、中央研究院院士、普林斯頓大學葛思德東方圖書館館長、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位於台北南港)院長等職,是中國自由主義的先驅。

目錄

修齊治平——胡適談儒
儒教
關於孔子
孔子略傳
孔子的時代
孔子的問題
關於苟子
荀子
天與性
心理學與名學
雜議儒家
幾個反理學的思想家
寫在孔子誕辰紀念之後
論《春秋》答錢玄同
附錄:錢先生來書
談談《詩經》
道法自然——胡適論道
道家
關於雜家
雜家與道家
《呂氏春秋》的貴生主義
《呂氏春秋》的政治思想
關於道家
道家的來源與宗旨
七十年的道家政治
關於老子
老子傳
《老子》考
革命家之老子
老子論天道
論無
名與無名
無為
人生哲學
關於莊子
莊子略傳
萬物變遷的問題
《莊子》書中的生物進化論
莊子的名學
莊子的人生哲學
雜議道家
漢初儒道之爭
評論近人考據《老子》年代的方法
附錄一:與錢穆先生論《老子》問題書
附錄二:致馮友蘭書
禪悟人生——胡適釋佛
楞伽宗考
引論
菩提達摩
慧可
楞伽經與頭陀行
法沖所記楞伽師承
道信與弘忍
神秀
楞伽宗的被打倒
《楞伽師資記》序
《四十二章經》考
《壇經》考
跋《曹溪太師別傳》
記北宋本的《六祖壇經》
菏澤大師神會傳
神會與慧能
滑台大雲寺定宗旨
神會與《六祖壇經》
《神會和尚遣集》序
雜議佛家
佛教的輸入時期
佛教在中國的演變
印度佛教變為中國禪學
中國禪學的發展

序言

我在這個討論會裡第一次說話就聲明過,我不是一個儒教徒。後來我坐在這裡聽何鐸斯博士(Dr.Hodous)的演說,聽到他提起我,也許有心,也許無意,把我認作儒教里屬於自然派的運動的一分子。我當時真不知道,我是應當維持我原來的聲明呢,還是應當承認這個信仰的新性質呢?但是何鐸斯博士在演說的末尾說:“儒教已經死了,儒教萬歲!”我聽了這兩點宣告,才漸漸明白,——儒教是死了——我現在大概是一個儒教徒了。
儒教並不是一種西方人所說的宗教。我在大學(芝加哥——譯者)演講,在這裡說話,都曾嘗試說明儒教有過些時期是一個宗教——是一個有神論的宗教。但是就整個來看,儒教從來沒有打算做一個有神論的宗教,從來不是一個用傳教士的宗教,儒教從來不做得仿佛相信它本身是完全靠得住的,儒教從來沒有勇氣跑出去對那些非信徒宣講福音。這樣說來,主席方才介紹我說話,他用的字眼有點和介紹別人的不同,是很有道理的。他沒有宣布我的題目是“儒教作為一個現代宗教的使命”,只說我要略談一談從儒教的觀點看現代宗教的使命。
我想這是很有道理的。儒教,正如何鐸斯博士所說,已經死了。它是自殺死的,可不是由於錯誤的衝動,而是由於一種努力,想要拋棄它自己一切逾分和特權,想要拋棄後人加到那些開創者們的經典上去的一切偽說和改竄

文摘

儒教
一、漢高祖對陸賈說:“乃公居馬上而得天下,安事詩書?”陸賈對他說:“居馬上得之,寧可以馬上治之乎?”——書生的用處正在此。漢初蓋公教曹參治齊國,建立了道家思想的信用;陸賈與叔孫通在高帝惠帝時的成績,也建立了儒家的信用。叔孫通定朝儀,制定宗廟儀法,當時人稱他為“聖人”,後世史家稱他為“漢家儒宗”。
看陸賈《新語》。又《漢書》四三。(或《史記》九七,九九)
二、漢初之七十年(前200—135)是道家思想比較占優勢的時代。無為的政治最適宜於那個年代;當大權的人既不配有為,還是無為最好,讓人民休養生息。但儒家的學者往往看不慣這種消極的政治。賈誼(死在前168)的((治安策》便是明白攻擊當時的“無動”“無為”的政策。同時的晁錯(死在前154)也想積極有為一番。但他們都失敗了。賈誼死在遷謫,晁錯斬於東市。武帝初年趙綰、王臧也想做一番積極的改革,被竇太后反對,都自殺在獄裡。
看《漢書》四八及四九。又《胡適文存》三集卷七,頁八七九——八八三。
三、竇太后死後,武帝親政,招集賢良文學之士。公孫弘(齊人)是漢朝第一個儒生丞相。董仲舒(死約在前104)雖不得勢位,但他的思想影響了漢朝的制度,比誰都更偉大。儒學成為帝國的儒教,是漢武帝、董仲舒、公孫弘三人的成績。在制度方面,如立五經博士,為國立太學的基礎;如用經學選官,能通一經以上的補官,是科舉制度的起源;如罷絀百家,專崇儒學,是統一思想學術的實行。這些都是在這個時期里開始實行的。
看《史記》《漢書))的《儒林傳》(有些不易句讀之處,須參看兩書)
四、這個時期是方士最得意的時代,儒生都不免受了方士的大影響。武帝封禪祠祀,都用儒生博士定儀禮,襄祭事。武帝建立的帝國宗教實在是儒生與方士合作的結果。試舉郊祭上帝一事為例。漢承秦制,郊見五個上帝。方士謬忌等提議五帝之上還有個太一,被武帝採用了。又有人提議作“明堂”;《孝經》本有“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之說,所以儒生也贊成此事。方士公玉帶奏上明堂圖樣,武帝也採用了。元封五年(前106),武帝親祠太一、五帝於明堂,用漢高祖作配。史臣大書道:“祠高祖於明堂,以配上帝。”這樣實行《孝經》的儒教,其實是方士與儒生合作之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