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詞作者鍾庭潤,男,生於1935,河南登封人。1951年後歷任登封縣國小教師,河南省《民眾藝術》編輯,《奔流》編輯、詩歌組組長。1955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好歌唱給毛主席》、《新媳婦走娘家》等。詩集《好歌唱給毛主席》獲河南少兒文藝創作一等獎。曲作者郭復善,男,生於1930年,河南洛陽人。參加過八路軍,主要從事文藝創作工作。解放後郭復善曾經先到省歌舞劇院擔任指揮,後轉到省文聯任曲藝編輯。
歌曲內容
原版《編花籃》
編,編,編花籃,編個花籃上南山。
南山有塊棉花田,
朵朵開得像牡丹。
金牡丹來銀牡丹,
銀牡丹呀哪嗬咿呀嗨。
采,采,采新棉,
三朵兩朵采一籃,
俺把那籃兒送北京,
毛主席見了誇獎俺。
夸俺的籃兒編得巧,
夸俺的棉花開得艷。
誰見了誰喜歡呀啊。
流行版《編花籃》
編,編,編花籃編個花籃上南山
南山開滿紅牡丹,朵朵花兒開得艷,
銀個丹丹嘿銀牡丹,
祖國春色沒個邊。
摘,摘,摘牡丹,
三朵兩朵摘一籃
花兒開得多嬌艷,
姑娘見了好喜歡,
五彩繽紛嘿齊爭艷。
編輯
在我國眾多的古老民歌和現代歌曲中,以“牡丹”為素材的不乏其作。這些牡丹歌曲(民歌)委婉、清新、優美,聽其歌使人煥發出對生活的熱愛,得到美的精神享受。河南民歌《編花籃》,通過優美的曲調,將一群上山采牡丹的姑娘的喜悅心情表現得淋漓盡致。旋律流露出濃厚的河南地方戲曲的味道,聽其歌,似到了風光迷人的田園山鄉。歌曲由來
新中國成立後,郭復善先到省歌舞劇院擔任指揮,後轉到省文聯任曲藝編輯。1958年,郭復善在當時的一份報紙上看到了河南省文聯幹事鍾庭潤的歌謠《編花籃》,頓時這激起了郭老的創作靈感,僅兩個小時就為這首童謠譜了曲。1959年,北京《歌曲》半月刊第3期首發了《編花籃》。1960年,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首播歌曲《編花籃》,80年代經女歌手朱逢博重新配器演繹,流行全國。1988年郭復善在鄭州二七廣場周圍再次聽到了這首《編花籃》,旋律沒有變,但歌詞卻被篡改,原本歌詞是“編,編,編花籃,編個花籃上南山,南山有塊棉花田,朵朵開得像牡丹……”,卻被改成了“編,編,編花籃,編個花籃上南山,南山開滿紅牡丹……”沒有了詞曲作者,而且被冠名為“民歌”。也就是如今社會上流行的為我們所熟知的河南民歌《編花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