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背景
新中國成立後,郭復善先到省歌舞劇院擔任指揮,後轉到省文聯任曲藝編輯。1958年,郭復善在當時的一份報紙上看到了河南省文聯幹事鍾庭潤的歌謠《編花籃》,頓時這激起了郭老的創作靈感,僅兩個小時就為這首童謠譜了曲。1959年,北京《歌曲》半月刊第3期首發了《編花籃》。1960年,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首播歌曲《編花籃》,1986年經女歌手俞淑琴重新配器演繹,流行全國。
1988年郭復善在鄭州二七廣場周圍再次聽到了這首《編花籃》,鏇律沒有變,但歌詞卻被篡改,原本歌詞是“編,編,編花籃,編個花籃上南山,南山有塊棉花田,朵朵開得像牡丹……”,卻被改成了“編,編,編花籃,編個花籃上南山,南山開滿紅牡丹……”沒有了詞曲作者,而且被冠名為“民歌”。也就是如今社會上流行的為我們所熟知的河南民歌《編花籃》。
歌曲歌詞
原版歌詞
編,編,編花籃,編個花籃上南山。
南山有塊棉花田,朵朵開得像牡丹。
金牡丹來銀牡丹,銀牡丹呀哪嗬咿呀嗨。
采,采,采新棉,三朵兩朵采一籃,
俺把那籃兒送北京,毛主席見了誇獎俺。
夸俺的籃兒編得巧,夸俺的棉花開得艷,誰見了誰喜歡呀啊。
現版歌詞
編,編,編花籃,編個花籃上南山。
南山開滿紅牡丹,朵朵花兒開得艷。
銀個丹丹嘿銀牡丹,銀牡丹那個哪哈依呀嗨 。
摘,摘,摘牡丹,三朵兩朵摘一籃。
花兒開得多嬌艷,姑娘見了好喜歡,
哎嗨哎嗨好喜歡 ,齊爭艷那個哪哈依呀嗨 ,祖國春色沒個邊。
歌曲鑑賞
此曲是“九蓮燈”的代表曲目之一,被廣泛傳唱,有濃郁的河南韻味。以調式音開頭和結尾的音樂形成首尾呼應,調式五度音也是鏇律骨幹音,偏音的運用具有中原音樂色彩。此曲主要靠運“腔”來體現河南音樂所特有的“語言魅力”。
歌曲影響
1960年,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首播歌曲《編花籃》
《編花籃》在流行之後,全國各省(區)、市電台、電視台把它作為常播曲目。
2004年春,中央電視台第一和第十二頻道相繼播出了以《編花籃》為主題的河南魅力專題文藝匯演,全面介紹了這首歌的來龍去脈。
流傳範圍
清爽樸實的歌詞,明朗歡快的鏇律,讓這支飽含“河南元素”的《編花籃》傳唱中國大江南北半個世紀,歷久彌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