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第1版(2009年5月1日)平裝:135頁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開本:32
ISBN:9787108030061
條形碼:9787108030061
商品尺寸:18.2x12.6x1.2cm
商品重量:141g
ASIN:B002AJ88G2
內容簡介
《給青年藝術家的信》內容為:“如果我們的生活被塞滿了,我們還有空間給美嗎?如果我們的心靈沒有空聞,美如何進來呢?”作者在這裡想給青年藝術家傳達的是,使一個人走向藝術的,不是嚴肅的訓練,而是一些身體深處揮之不去的感覺記憶。作者重視的是“感官”,是打開視覺,開啟聽覺,是用全身心去感覺氣味,重量、質地、形狀和色彩,是在成為藝術家之前,先為自己準備豐富的人的感覺。作者指出,真正的藝術家,不會將自己置於安逸、固定的生活環境,他必須不斷地“出走”,只有這樣,才能永葆活潑、健康而年輕的生命力,才能領路創造的愉悅,感受到真正的美。編輯推薦
《給青年藝術家的信》為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發行。作者簡介
蔣勛,美學家、畫家、作家。1947年生,福建長樂人。畢業於台北中國文化大學歷史系和藝術研究所,後留學巴黎大學藝術研究所。曾任《雄獅》美術月刊主編,東海大學美術系主任。現任台灣聯合文學社社長。繪畫作品以花卉、水景畫為主。著作頗豐,藝術研究類有《中國美術史》、《西洋美術史》、《藝術概論》、《美的沉思》、《破解米開朗基羅》、《天地有大美》等,敖文有“島嶼獨自》等,詩作有《少年中國》、《母親》、《多情應笑我》、《祝福》等,小說有《情不自禁》、《因為孤獨的緣故》、《秘密假期》等。目錄
第一封信 南方的海第二封信 故鄉與童年的氣味
第三封信 空
第四封信 Lavieestd’ailleurs
第五封信 AndreiRublev
第六封信 苦
第七封信 童年的聲音
第八封信 金石絲竹匏土革木
第九封信 山色有無中
第十封信 燭光
文摘
小時候常蹲在地上看昆蟲,昆蟲來來去去,有一種敏捷,像螞蟻,好像有一種嗅覺的準確,好像靠氣味溝通,連成一條浩蕩的行列,組織成嚴密的結構。只是我一直很遺憾,對它們氣味的世界所知甚少,我卻也因此開始審視許多動物身上存留的敏銳的嗅覺經驗。你記得五代人畫的一幅“丹楓呦鹿”圖嗎?在一片秋深的楓林里,一頭大角麇鹿,昂首站立,它似乎覺察到空氣里存在著不是同類的體嗅。它在空氣中辨認那氣味,逐漸靠近,越來越濃,越來越確定。可能是一頭花豹的氣味,遠遠就在空氣中傳出了警訊,使麇鹿可以朝不同的方向奔逃。
麇鹿依靠空中散布的氣味,判斷危險的存在,遠比它聽到或看到得更早。嗅覺發布的警告,往往在聽覺視覺之前,當然,也更在觸覺與味覺之前。
嗅覺仿佛是晟不具體的感覺,氣味是最不具體的存在。但是,卻是最機警的感官,也是最纖細的存在。
對許多家庭來說,蟑螂和老鼠是最頭痛的東西,食物怎么儲藏,好像都會被它們找到,但是也不得不佩服,這些動物嗅覺的敏銳。我在想,我們還有多少用嗅覺尋找物件的能力?
丫民,我想像著你在海洋的氣味里沉迷陶醉的模樣。
海里除了鹽的鹹昧,還有一種腥味。
鹽的成味接近味覺,但不是味覺,不是經由口腔味蕾感受到的成,是空氣里潮濕的水分中飽含的成。 腥,好像比較難理解。 我想像,腥是許多許多大海里死去的魚類、貝類、海藻類的屍體的氣味的總和吧?
我去過一些漁港,剛捕撈上來的新鮮的魚,帶著一種活潑生猛的氣味,和腥味不同。腥味好像是死去已久的魚的屍體在空氣中持久不肯散去的憂傷怨憤。
一片大海里,有多少死去的魚的屍體?分解了,被腐蝕了,化成很小的部分,還會被蝦蟹啄食,被蟲豸吸吮。最後,沒有什麼會被看見,好像消逝得乾乾淨淨,但是,氣味卻還存在,氣味瀰漫著,好像證明那存在沒有消失,反而更強烈。
氣味是生命最後,也是最持久的堅持嗎?
所以,丫民,你聞嗅到的海洋的氣味.是多么占老的記憶。
是的,空氣里嗅覺的記憶,人類的語言和文字最難以描寫的一種感官,卻這么真實地存在著。
古老的埃及人,很早就使用了香料。從植物中提煉的香精,用小瓶子儲存著,女人們盛裝時,把特別設計的小瓶子藏在髮髻中,便·直散發著使男人察覺、卻找不到來源的氣味。
氣味好像與本能的記憶有關。
許多動物是靠著氣味尋找交配的對象的。
因為肉體上一種特殊的性腺的分泌,使雌雄動物有了欲望,有了發情與交配的季節。
在視覺和聽覺的選擇都還不強烈的時期,人類是否也曾經像動物一樣,依靠嗅覺尋找交配的伴侶?
在路上,看到貓狗相遇,注意到它們總是習慣性地嗅聞彼此的下體,辨識交配的對象。
人類也有過那樣的階段嗎?
嗅覺是更貼近原始本能的記憶嗎?
丫民,我閉著眼睛,回溯向自己嗅覺最初記憶的深處。
我不知道什麼時候,在母親的子宮內成了胚胎。我不知道什麼時候,那細小的胚胎有了感覺。我的視覺、聽覺、味覺.都還在懵懂中,一切混沌暖昧,那時,我是否能夠嗅到什麼?
我最早的嗅覺,是母親的身體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