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心正成佛,道由心生。多一分禪心,少一分煩惱。在紛亂的世界中尋找真正的幸福
佛說——
一生要銘記四句話:把自己當成別人;把別人當成自己;把別人當別人;把自己當自己。
一生的快樂秘訣:以舍為有;以忙為樂;以勤為富;以忍為力。
人生在世,無非是讓人笑笑,偶爾也笑笑別人。
讓我們在品讀每一個佛法故事時都能有所收穫,幫助自己在疲憊的人生旅途中尋找到真正的放鬆之道,在忙碌的生活中尋找到真正的快樂,在紛亂的世界中尋找到真正的幸福。
內容簡介
這個世界,若沒有苦難,我們會驕傲;若沒有滄桑,我們就不會用心去安慰不幸的人。這個世界沒有圓滿,每個人的生命,都被上蒼劃上了一道裂痕,你不想要它,它卻如影隨形。
只要體會到每個生命都有欠缺,你就不會再去與人作無謂的比較了,反而更能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
著名學者季羨林說過:每個人都在爭取一個圓滿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內海外,一個百分之百圓滿的人生是沒有的。所以,不圓滿才是人生。人生,也沒必要太圓滿。
目錄
一、修行——用禪化解心中的煩惱微笑著,輕唱生命的歌謠
放下,彼岸完美世界
撥開心路,千江有水千江月
人能仰望,就能幸福
快樂,自我掌控的內心
二、經世——不受磨鍊不成佛
每一種創傷,都是一種成熟
這個世界沒有圓滿
做個聰明的“老實人”
不要接受別人給予的痛苦
人生的真相,我們的人生
三、待人——一切人與事,有什麼好執著的?
犯錯是平凡,寬容是超凡
知恩重義,活出真諦
朋友,支撐生命前行
友善地接納別人
善因善果,惡因惡報
四、成長——人生在世,無非是讓人笑笑,偶爾也笑笑別人
把握當下
有時三思而行,有時立下決斷
不要太急了
放棄,也是成功的第一步
目標,是生命的羅盤
五、保身——一真一切真,一妄一切妄
長短相形,高下相傾
藏好自己的舌頭
不患無位,患所以立
智者,不制於人
山不過來,我就過去
六、財道——真正的財富是一種內心的認同
施與受
不要和誘惑較勁
學會分享,學會面對
七、立業——只要不把你的命運交給別人,你就能決定自己的命運
規則是一個容器,你只須做水
藏器於身,相時而動
學會掩藏一些鋒芒
別把才能放錯地方
如果你是對的,你的世界就是對的
八、相愛——一點點的感激,一點點的動心
別為一個人,放棄一座城
不輕易相信,也不輕易喜歡
有些愛,終將是遺憾
戀愛靠機會,婚姻靠智慧
九、追乘——一切善法,都從精進開始
眼光放長遠
厚積薄發,挖一口屬於自己的井
一個個創造奇蹟的公式
人,詩意地棲居
前言
有人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穎,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邏輯修辭使人善辯。而,讀佛呢?你且聽我先說佛。打開這本書前,在你的心裡,佛是什麼?是超度,是放生?是四諦,是六度?是弘法,是揚道?還是迥異於世俗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佛法的世界是一個怎樣的世界,它的世界是不是充滿了無法逾越的聖人和經典?它的世界是不是由純美心靈構建的一個極樂天堂?它的世界是不是沒有庸俗的煩惱,沒有無病的呻吟,沒有無聊的爭鬥,沒有醜陋的罪惡,也沒有愛恨與哀愁?那裡面又是怎樣的無常與涅槃?它的世界所認可的人性,真的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野獸嗎?
佛,是一個靈物,只有一片心,與天地同化,卻並不是傳說中的不食人間煙火。實際上,諸多佛法,就在我們身邊,發生在生活的每一時、每一刻,還有每一個當下,不動聲色地傳遞著自己的禪機,讓我們去了悟生活的本性。佛,不講大道理,卻是大道理,不去作為,卻有大作為。淨化了我們的心靈,也圓滿了我們的人格。
佛在打破,打破了是是非非的綱常,打破了層層疊疊的絕對真理,也打破了種種夢幻泡影。它打破了一切,卻為我們打開了另一扇窗。如果我們能打破自我執著,意識到個體和眾生是一體的,就能開放封閉的內心,接納一切人,並對一切事物生起慈悲之心。
佛在重建,重建了安頓心靈的秘訣,重建了傳道授業的藝術,也重建了謀事創業的良方。重建是一個過程,它也許像一轉念那么短暫,也許像無數量劫那么遙遠。重建過的靈魂,少一些世俗應酬,會多一些“青燈古佛”、“紅袖添香”的境界;少一些名利浮躁,多一些沉寂內省、恬淡自然的品格。
佛也在覺悟,覺悟著善惡與澄明,覺悟著人性與倫理,覺悟著慈悲和精進。覺悟就是回頭,從哪裡回頭?從五欲六塵回頭,從迷惑顛倒回頭,從妄想無明回頭。這樣,才能回歸到本性,才能回歸到我們的自覺性,才能為我們帶來十方淨土。
精彩書摘
一、修行——用禪化解心中的煩惱微笑著,輕唱生命的歌謠
微笑著,輕唱生命的歌謠,在平靜中看紅塵飛舞,在孤寂中品世事沉浮。微笑著,輕唱生命的歌謠,接受生活帶給我們的一切。微笑著,輕唱生命的歌謠,一個豁然開朗的世界就會層層疊疊地出現在你的眼前:藍天、白雲、青山、綠水……
只有心裡有陽光的人,才能感受到現實的陽光,如果連自己都常苦著臉,那生活如何美好?生活始終是一面鏡子,照到的是我們的影像,當我們哭泣時,生活在哭泣;當我們微笑時,生活也在微笑。
“靈山勝會”勝出的微笑
一次靈山勝會上,萬物的創始者大梵天王邀請佛祖釋迦牟尼說法,並且要讓他親選一個接班人,繼承自己的衣缽。
只見釋迦牟尼拾級而上,一步一步來到佛龕前。此時,大梵天王率眾給他獻上一把金婆羅花,並行隆重大禮之後退居一旁,安靜地等待佛祖的講演。只見釋迦牟尼輕輕地拈起一朵金婆羅花,意態安祥,卻遲遲不肯說一句話。
台下上百名弟子都非常緊張,不知道該做何反應,但由於修為的原因,仍然保持沉默,而不是交頭接耳、議論紛紛。在眾人皆平心靜氣的時候,只有離佛祖最近的摩訶迦葉會心地一笑。
這個微笑剛好落在了一直觀察眾人微妙表情的佛祖眼裡。他當即宣布將衣缽傳給摩訶迦葉,並說:“我之所以夠擺脫一切虛假表象修成正果,是因為我有普照宇宙、包含萬有、超脫輪迴的奧妙心法,這其中妙處難以言說,只能以心傳心,只有摩訶迦葉能與我心意相通,故將衣缽傳與他。”
此一公案,開創了“無語禪”的先河。摩訶迦葉,也就是後來中國禪宗中的“西天第一代祖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