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甫出釋惠崇畫要予作詩》

《純甫出釋惠崇畫要予作詩》是宋代詩人王安石 的作品之一。

作品概況

作品名稱:純甫出釋惠崇畫要予作詩

創作年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作品體裁:七言古詩

作品原文

畫史紛紛何足數,惠崇晚出吾最許。

旱雲六月漲林莽,移我翛然墮洲渚。

黃蘆低摧雪翳土,鳧雁靜立將儔侶。

往時所歷今在眼,沙平水澹西江浦。

暮氣沈舟魚罟,欹眠嘔軋如聞櫓。

頗疑道人三昧力,異域山川能斷取。

方諸承水調幻藥,灑落生綃變寒暑。

金坡巨然山數堵,粉墨空多真漫與。

大梁崔白亦善畫,曾見桃花淨初吐。

酒酣弄筆起春風,便恐漂零作紅雨。

流鶯探枝婉欲語,蜜蜂掇蕊隨翅股。

一時二子皆絕藝,裘馬穿羸久羈旅。

華堂豈惜萬黃金,苦道今人不如古。

作品賞析

這是一首詠畫詩。題目中的純甫,即作者王安石的七弟王安上,純甫是他的字。惠崇是宋代著名的畫家,建陽僧人,亦工詩,是宋初時的九詩僧之一,善畫寒汀遠諸、平沙小景。《圖畫見聞志》卷匹說他“工畫鵝雁鷺鷥,尤工小景,答為寒江遠渚,蕭灑虛曠之象,人所難到。”有《秋浦雙鴛圖》、《湖山春曉圖卷》等傳世。王安石的這首詩,對惠崇畫的藝術表現力作了高度的讚揚。

詩的開頭兩句,先給惠崇一個總的評價,突出惠崇在美術史上的地位和作者對他的景仰,然後再細寫。這就是先斷後敘之祛。“旱雲”以下四句,藝術地再現了惠崇畫的境界,為正面寫畫。六月的旱雲漲生於林莽之上,觀畫者如同忽然置身於洲渚,有身臨其境之感。“黃蘆低摧雪翳土”中的“雪”字,指雪白的蘆花,蘆花被摧落覆蓋在平沙之上,黃、白色對比鮮明,上黃下白,色彩有層次。洲渚之上,又有成群的野鴨和大雁與它們的伴侶靜立其間,儼然一幅平沙落雁圖。以上所寫,只是畫的局部,“往時所歷今在眼”以下四句,寫畫又出一層。出色的繪畫,喚起了詩人對昔日所經歷過的景物的回憶,這裡含有詩人欣賞畫作時所引起的審美的藝術聯想,同時說明畫家的筆情墨意:在沙平水淡的江邊,因暮靄沉沉,漁船和漁網都暗淡了,但依稀可見舟人漁子的身影。他們或傾斜而臥,或手搖檣櫓,詩人好像能聽到吱吱呀呀的聲音。“頗疑道人三昧力”以下四句,又換了一種手法讚美惠崇的畫,即用幻境寫畫的藝術功力。“三昧”是佛家語,此指惠崇掌握了繪畫的奧妙,達到了神明的境界。“異域山川能斷取”句,也是用佛典形容畫技的高超。佛典中有所謂解脫菩薩斷取三千大千世界,在掌中轉動,如陶工轉輪一樣,以此比喻惠崇畫山水,能將異域山川巧妙地搬到畫中。“方諸承水調幻藥”兩句,形容惠崇用筆著色,如同在方諸(方諸是古代月下承露取水的之器)中調和了神妙的藥水,灑落在畫絹上,隨物賦彩,觸處成形,畫出的景物逼真傳神,能使寒署易節。

“金坡巨然山數堵”以下八句,是用巨然、崔白兩位畫家襯托惠崇。巨然是五代末期至北宋初期的傑出畫家,是開元寺的僧人,江寧人,繪畫效法董源,與董源並稱為“董巨”,他們開創了南方山水畫的一個主要流派。崔白也是宋代著名畫家,字子西,濠梁(今安徽鳳陽)人,他筆下的山水人物無不精絕,長於花鳥畫,更喜畫鵝。這八句詩又分兩個小層次:前兩句說惠崇之畫與巨然所畫之山,皆有遠思,他人粉墨雖多,並無真趣高格,而得到世俗的漫然稱許,是不足為訓的。“與”,即稱許之意。這句言外之意是說,真正應該稱讚的是惠崇與巨然的畫。後六句是正面描寫崔白的花鳥畫精彩絕世,他筆下那初吐的桃花,淨潔可愛,如同在酒酣之時畫筆生了春風,把桃花忽然吹開了,但又擔心春風吹落了桃花,出現“桃花亂落如紅雨”(李賀《李憑箜篌引》)的景象。這兩句詩構思奇特,想像豐富。“流鶯”兩句,十分傳神地描繪了崔白花鳥畫的精工細膩:流鶯探出枝頭,宛然像要鳴叫似的;蜜蜂采掇花粉,翅膀和腿上沾滿了點點花蕊,這是生動逼真而又非常精細的特寫鏡頭。

最後四句以感慨作收。“一時二子”應指惠崇與崔白,他們是同時代人,又都身懷絕藝,但卻窮愁潦倒,以至長久地飄泊江湖。末尾兩句的感慨,實際上暗寓著對朝廷不知愛惜人才的不滿。 

此詩結構嚴謹,層次分明,全詩可分四個層次,方東樹概括為“一點,一寫,一襯,一雙收”(《昭昧詹言》卷十二)。“一點”指開頭兩句的點題,“一寫”指“旱雲”以下十二句的寫畫,其中用了三種不同的寫法,顯得有波瀾,有變化。“一襯”指用巨然、崔白襯托惠崇。“一雙收”指篇末四句的以感慨作收。方東樹又盛讚此詩“筆力奇險”,“通篇用全力,千錘百鍊,無一字一筆懈,如挽百鈞之弩”(《昭昧詹言》卷十二)。他的說法頗中肯綮。

作者簡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號半山,撫州臨川(今江西撫州)人。1042年(慶曆二年)進士。1058年(嘉祐三年)上萬言書,提出變法主張。1069年(宋神宗熙寧二年)任參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1074年(熙寧七年)罷相,次年復任宰相;1076年(熙寧九年)再次罷相,退居江寧(今江蘇南京)半山園,封舒國公,不久改封荊,世稱荊公。卒諡文。執政期間,曾與其子王雱呂惠卿等注釋《詩經》、《尚書》、《周官》,時稱《三經新義》。其文雄健峭拔,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歌遒勁清新。所著《字說》、《鐘山一日錄》等,多已散佚。今存《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後人輯有《周官新義》、《詩義鉤沉》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