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這部長篇小說,寫的是1933 年夏至1934 年春第五次反圍剿時期,王明的“左”傾路線客觀上同蔣介石圍剿裡應外合,毀滅了龍門山紅軍游擊隊的故事。
作者簡介
楊佩瑾(1935.7-),當代作家,浙江省諸暨縣人。少年時代在家鄉讀書。1949 年7 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1 年7 月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奔赴朝鮮前線。1953 年回國。在部隊曾任電台報務員、電台台長、無線電通訊參謀等職。1957 年開始業餘文學創作。1958 年轉業,曾任《南昌鐵道報》記者、編輯。這期間,他根據自己熟悉的報務工作和訓練生活,寫成了第一部中篇小說《銀色閃電》,這部處女作描寫了知識青年姚文青在通訊兵部隊成長的過程。1962 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江西分會。1963 年調江西省文聯工作,被選為南昌市文學工作者協會理事。在參加編輯文藝月刊《星火》的同時,以很大精力投入創作。1964 年,他以自己親身參加的一次抗洪鬥爭為題材寫出的中篇兒童小說《雁紅嶺下》出版,1965 年,根據小說改編的同名電影文學劇本在《電影文學》上發表,第二年由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成電影。1971 年調奉新縣革委會宣傳部門工作。1972 年調宜春地區文藝工作站。1965 年創作的反映志願軍偵察員生活的長篇小說《劍》,文化大革命中遺失。1972 年回憶重寫,1973 年出版。這部作品熱情謳歌了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深情厚誼,該書曾多次再版,並由外文出版社譯成英文、日文對外出版發行,其中部分章節還被選譯成法文,登載在《中國文學》上。1979 年,他發表了反映1927 年毛主席在湘贛邊區領導秋收起義的長篇小說《霹靂》。
1985 年,他發表了長篇小說《紅塵》。此外,他還寫過一些短篇小說,如《苗》、《候車室里的春天》、《燕子飛》、《紫虹橋畔》、《信》、《流星》等,散見於《上海文學》、《星火》、《萌芽》等刊物。他的作品多描寫革命歷史風貌,反映蘇區人民的革命鬥爭生活。1989 年,他被選為第五屆全國文聯委員。
人物形象
丁月英
小說以大土豪丁詩詠的三女兒丁月英的命運來串連故事,通過她的曲折經歷,表現出“左”傾機會主義的可憎面貌。丁月英雖出身於富豪之門,但她有正義感,有愛國熱情,目睹日寇進犯,山河淪陷,她曾參加演出抗日救亡話劇《新木蘭從軍》。被紅軍游擊隊劫上山去,起初她也恐懼不安,不了解這支軍隊的底細。通過與當地老鄉及游擊隊員的接觸,通過幾天的觀察,她發現紅軍游擊隊並非像報上宣傳的那樣是什麼“鬍子”、“土匪”,她還對那位使鎮上鄉紳們談虎色變的游擊隊長田大刀產生了好感。相反,她了解到道貌岸然的父親及其手下的靖衛團的一些罪行。
因此,她被放下山後,如實地介紹情況,不自覺地替紅軍游擊隊做了宣傳。她性情軟弱,在連遭生活的打擊之後,心灰意冷,投江自盡,遇救後又看破紅塵,遁入空門。她心地善良,在明月庵,她曾掩護受傷的田大刀,她也曾爬山歷險為受傷的救命恩人杏妹子採藥。她參加紅軍游擊隊並非出於自覺自愿,是為了完成杏妹子危難時的囑託,她才二次上龍門山。紅軍打下龍門鎮,她參加了文明戲的演出,她開始認識到自己的價值。白軍副團長古文輝回龍門鎮偵察,面對著昔日的情人,丁月英想起死在他槍下的杏妹子,莊嚴宣布:從前那個丁家三小姐已經死了。在革命隊伍中,在戰友們友愛的目光里,在鄉親們親切的神情里,她感到一種溫暖,一種從未享受過的溫暖,然而她萬萬沒想到,正當她張開雙臂,以整個心靈去擁抱新的、艱苦而歡樂的生活的時候,一個晴天霹靂,在她頭頂炸響了。特派員戈一氓回到龍門山的第一件事便是宣布逮捕丁月英,戈一氓懷疑她參加革命的動機,說她是打入革命隊伍內部的AB團。他將丁月英和田大刀關進山洞,甚至下了這樣的命令,在情況緊急時,哨兵有權處置他們。她又一次被迫出家,但她的心還是向著田大刀,關心著紅軍游擊隊的安危,當地目睹游擊隊內部有人叛變,得知敵人要偷襲鯉魚窩的訊息,便不顧一切上山送信。她對革命的認識逐步提高,她對田大刀的感情也逐步加深。她天真單純,當戈一氓想要她的命,派田大刀送她回明月庵的時候,她真的以為是讓她“隱蔽在明月庵,另有任務”.一路上,她像一隻歡快的小鳥,喜悅、活潑,她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幻想。
作者對這個人物的刻畫十分細緻,既寫出了她小知識分子軟弱動搖的一面,也寫出了她在艱難困苦境況中的鍛鍊成長,真實可信。
田大刀
田大刀是作者極力塑造的又一個形象。作者沒有將其描繪成理想化的人物,這個人物並不高大完美,他像一條草莽好漢,他親手痛打不守規矩胡作非為的戰士。他率領的游擊隊還帶點替天行道殺富濟貧的味道,綁票撕票。但他忠於革命,他懷著深仇大恨投身革命,他與人民民眾保持著魚水相依的關係,他建立並發展了龍門山紅軍游擊隊和龍門山紅色根據地,他幾次在危難中救出了這支隊伍,他懂得面對強大的敵人不能硬拼,應該敵進我退,敵退我擾,繞到敵後打埋伏,去抄敵人的老窩。
面對錯綜複雜的形勢,面對來自內部和外部的壓力,他有過苦惱,有過疑慮,有過抗爭,小說詳細描述了這一切。尤其是最後送丁月英去明月庵的路上,作者通過細緻的心理活動描寫,寫出了他激烈的思想鬥爭,揭示了他的複雜情感。特委書記曾宏義是王明極“左”路線的代表,他以馬列主義理論家自居,頑固執行王明路線,主張禦敵於國門之外,使紅軍游擊隊蒙受了極大的損失。他大抓AB 團,弄得人心惶惶,軍心渙散。後來他又成了徹底的逃跑主義者,他遇伏被捕後可恥地叛變了革命,出賣了龍門山游擊隊,充當了鎮壓革命的鷹犬。戈一氓雖也參與了對田大刀、丁月英的迫害,卻是出於對革命事業的忠誠。他是一個工農幹部,理論上辯不過曾宏義,於是自認為是水平低,於是堅決執行曾宏義的指示,葬送了龍門山紅軍游擊隊小說描寫了一場令人痛心的悲劇,控訴了“左”傾路線的罪惡。小說猶如一幅廣闊的歷史畫卷,展現了當時的社會風貌,具有很強的藝術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