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聲何處:關於崑曲》

《笛聲何處:關於崑曲》

《笛聲何處:關於崑曲》是著名學者余秋雨對崑曲關注和研究後的誠意之作.

基本信息

《笛聲何處:關於崑曲》是著名學者余秋雨崑曲關注和研究後的誠意之作.
《笛聲何處:關於崑曲》笛聲何處:關於崑曲》

作品信息

作者: 余秋雨

ISBN: 9787805747989
頁數: 186
定價: 22.0
出版社: 古吳軒出版社
裝幀: 平裝
出版年: 2004-06

作品詳情

"十二年前,我曾向台灣的聽眾描述過這種笛聲.應《聯合報》之邀,在台北中央圖書館發表了一個有關崑曲的演講.演講之餘,還與我所敬重的著名作家白先勇先生作了一次有關崑曲之美的長篇對談,發表於《中國時報》.那是我第一次到台灣,《文化苦旅》還沒有在那裡出版,因此我留給台灣的第一印象是一個崑曲研究者.

十二年間經歷了很多事情,我的主要精力投注在對人類各大文明廢墟的實地考察上.忘了是在地球的哪一個角落,我得到訊息,崑曲被聯合國評上了世界文化遺產.這個訊息,使我荒涼的心境間增添了一份滋潤.我在萬里之外,聽到了來自蘇州的笛聲.

不久又聽到另一個訊息,世界遺產大會將在蘇州召開.蘇州有這個資格,種種理由中有一項,必與崑曲有關,我想.

回國後我又幾度訪問蘇州.奇怪的是,似乎冥冥中已有安排,每次都遇到白先勇先生.他忙忙碌碌地往來於美國、台灣和蘇州之間,只想把崑曲藝術再一次隆重地推向海內外.他向我介紹蘇州崑劇團的演員和劇目時,如家人捧持家珍示客,這讓我感到慚愧.我們常常與珍寶相鄰咫尺而不知相護相守.所謂文化,就在這相護相守間.

近年來,古吳軒著意重振蘇州文化的歷史榮耀,囑我談一談崑曲藝術.這個建議使我的心情重歸平靜,慢慢地翻閱以前從事這方面研究時留下的一些文字,終於把十二年前在台灣的演講和有關篇什整理成冊,以襄盛舉.文陋心誠,藉以獻給美麗的蘇州,獻給那似遠似近的悠揚笛聲."

相關介紹

被稱作“百戲之祖”、“中國戲曲活化石”的崑曲,有著600多年的歷史,曾風靡中國200多年.200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設立“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世界上共有19個文化活動和口述文化表現形式被首批授予.崑曲藝術,則為中國第一個“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

相關書摘

用國際觀念天空中國傳統文化,是從本世紀開始的.但是,學精思深的現代學術泰斗們從一開始就未能給崑曲以應有的地位.他們甚至不願意多向這種風靡兩百年之久的藝術現象多瞧幾眼,這使崑曲非常沮喪.

中國戲曲史研究的開山鼻祖王國維先生一直認為中國戲曲的峰巔是在元代,明清戲曲無法與之相比.他在《宋元戲曲考》中說:

明以後,傳奇無非喜劇,而元則有悲劇在其中.……其最有悲劇之性質者,則如關漢卿之《竇娥冤》、紀君祥之《趙氏孤兒》……即列之於世界大悲劇中,亦無愧色也.(《宋元戲曲考》十二:元戲之文章)

北劇南戲皆至元而大成,其發達亦至元代而止.……南戲亦然,此戲明中葉以前作者寥寥,至隆、萬後始盛,而尤以吳江沈伯英璟、臨川湯義仍顯祖為巨擘.沈氏之詞,以合律稱,而其文則庸俗不足道.湯氏才思,誠一時之雋,然較之元人,顯有人工與自然之別.故余謂北劇南戲限於元代,非過為苛論也.(《宋元戲曲考》十六:餘論)

王國維先生把中國戲曲史研究的重心定在崑曲產生之前,由於他的崇高學術聲望,這種研究格局一直對後代產生著影響.

與王國維先生堅持的中國戲曲的發達“至元代而止”的觀點正好相反,新一代的文化史家如胡適之先生則相信文學的逐步進化,那他應該肯定明清崑劇傳奇對元雜劇的超越了吧?但是他尤其感興趣的是更靠近的進化,同時又出於他歷來對文化世俗形態的重視,很自然地肯定了花部對崑曲的替代.他在1918年9月發表的《文學進化觀念與戲劇改良》一文中說,戲劇史在不斷進化,由崑曲朝代而變為俗戲時代不是倒退,而是一大革命,“崑曲不能自保於道鹹之時,決不能中興於既亡之後”.結果,崑曲也無法在胡適之先生那樣的文化史學構架中占據太高的地位.文化進化論必然會著重關注各種文化門類的最近形態,因而很多現代人都會把京劇(平劇)視為中國傳統戲曲的代表,並把這觀念輸向國際社會.

這樣,崑曲在學術上就處於一種尷尬地位:既被看作不如元雜劇而不值得細加研究,又被認為理應被花部代替而不值得繼續流連,兩頭脫空.

但是,近幾十年研究情況發生了很大變化,大量的資料被鉤沉搜羅,使崑曲的實際存在狀態被更多人了解了,也使我們有可能來重新思考它在中國戲曲史上所處的地位.本書的觀點是,崑曲不應僅僅作為一種前輩的遺產而被尊重和保留,也不應僅僅因國蘊藉雅致的古典美而被欣賞和介紹,它本是中國傳統戲劇學的最高范型.

在此先要對戲劇學作幾句說明。戲劇學是二十世紀才興起的一門學問,它要求用戲劇的思維來研究戲劇本體和存在狀態.上述王國維先生對元雜居的褒揚基本上用的是文學思維而非戲劇思維,他與焦循一樣把元曲楚辭漢賦唐詩宋詞相提並論,認為元曲“摹寫其胸中之感想與時代之情狀,而真摯之理與秀傑之氣,時流露於其間,故謂元曲為中國最自然之文學,無不可也”.對元曲的文學劇本作這種評價當然不失高明,但問題是他基本上以這種文學評價代替了對戲劇整體的評價,如果以戲劇的思維來考慮問題就不會這樣了.劇本的成功遠不是戲劇生命的最終實現,還必須考察以演員為中心的舞台體現;舞台體現也不是戲劇生命的最終體現,還必須考察舞台前觀眾的接受狀態;觀眾接受仍不是戲劇生命的最終實現,還必須追蹤觀眾離開劇場後對演出進行自發傳播的社會廣度;一時的社會傳播面還不夠,還必須進一步考察它在歷史過程中延續的長度……總之,戲劇是一種以劇本為起點的系統行為,它必須以社會性的共同心理體驗為依歸.這樣一個思維構架也就包容了戲劇學的研究範疇.

總之,由戲劇學的眼光來看,所謂戲劇是一種超越劇本、超越演出、超越劇場的宏大社會文化形態.社會歷史還會在諸多戲劇形態中進行篩選,把那些能與當時當地廣大觀眾的審美心理定勢相對應的形態穩定下來並加以強化,這便是我們所說的范型.崑曲是一種范型,元雜劇和宋元南戲等等也都是范型.戲劇的一切綜合因素通過組建范型與廣大觀眾建立習慣性默契.

中國觀眾曾經給了崑曲以最高的默契,隨之而來,整個文化界也被它所驚醒.

作者簡介

余秋雨,1946年生,漢族,浙江人.文化史學家、藝術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上海戲劇學院教授,上海寫作學會會長.十餘年來越野歷險萬公里,實地考察了中華文化在內的人類各大文明的興衰脈絡,沿途寫下了《文化苦旅》、《山居筆記》、《霜冷長河》、《千年一嘆》、《行者無疆》等著作.這些著作出版後,一直位居全球華文書排行榜前列.

同名影視《笛聲何處》A Promise

導演:崔軼

《笛聲何處:關於崑曲》《笛聲何處:關於崑曲》

主演: 謝君豪 殷碩

類型: 劇情
國家/地區:內地
片長:90分鐘
上映日期:2007-12-20
對白語言:國語
發行公司:蘇州廣電總台社會經濟頻道

同名影視《笛聲何處》A Promise 劇情

香港編劇歐陽晨笛為了十年前和台灣初戀女友的約定,來到崑曲之源、江南古鎮――千燈.小鎮的風俗、水鄉的

《笛聲何處:關於崑曲》《笛聲何處:關於崑曲》
景色、古樸的庭院、精緻的戲台……讓歐陽產生了遊園驚夢之感.移步換景的風光背後卻是一個個痴情的故事.旅館裡聰慧的小荷和神秘的阿婆給了歐陽新的靈感.一個沒有署名的包裹寄來一支竹笛,激起歐陽萬千思緒.古鎮上的老人說,莫要去看那扮相,莫要去聽那幽曲,那是聲出如絲,裂石穿雲,串度抑揚,心血為枯.怕是被勾了魂去,一生都陷在思念之中……笛聲響起,早有約定的女友能否如期到來?更讓歐陽充滿期待……...

同名影視《笛聲何處》A Promise 花絮

《笛聲何處:關於崑曲》《笛聲何處:關於崑曲》
故事是以崑曲作為背景,並融入海峽兩岸血濃於水的親情與愛情.這部電影把崑曲的意境之美、扮相之美、唱腔之美,通過影像用一段感人動情的故事串連起來,展現給全世界,它的影響力不可估量.著名作家余秋雨也對崑曲與電影進行結合表示讚賞,並欣然為電影《笛聲何處》題詞.

作為第十七屆金雞獎百花電影節的開幕影片該片邀請香港電影明星、金馬影帝謝君豪和中國戲曲學院女孩殷碩擔綱主演.由北京韓露影視公司投資,聯合蘇州廣電總台、千燈鎮人民政府共同拍攝.

在崑曲誕生600周年之際,《笛聲何處》把崑曲搬上了銀幕,用電影這種新文化載體更好地向全世界傳揚了崑曲之美,著名學者余秋雨先生欣然為該片題寫片名.
備受關注的電影《南海十三郎》中演繹戲痴的金馬影帝謝君豪推掉眾多片約出演男主角歐陽,中國戲曲學院大一學生殷碩出任女主角小荷.

發布會上,謝君豪由於在香港演出舞台劇不能趕來,通過一段VCR君豪深有感觸的表示:我非常喜歡這個故事,片中的歐陽與我有著相似的經歷,世間的真善美,笛聲處處,只不過低調地隱藏於尋常陌巷;只要用心,生活中

《笛聲何處:關於崑曲》《笛聲何處:關於崑曲》
處處能尋找到良辰美景,賞心樂事。我看過粗剪版的影片,我很高興參加了《笛聲何處》的拍攝.

殷碩說,我的指導——石老師年輕的時候是飾演杜麗娘的崑曲名旦,老師一直耐心輔導我練習.崑曲的意境之美、扮相之美、唱腔之美是我所嚮往的.作為北京女孩的我劇中飾演喜歡唱曲的江南女孩小荷.

製片人韓軼說:《笛聲何處》通過影像把一段感人動情的故事串連起來,同時把崑曲展現給全世界,這種傳播不需要舞台、不限時間、不限場所,它的影響......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