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介紹
由窮到富,是一個不斷積累、實現質變的過程。就如同。到1和1到100一樣,前者是一個質的改變,而後者僅僅是一個量的積累。沒有1,再多的0都沒有意義。本書為讀者丈量了從窮人到富人的真實距離:0到1,重點分析讓窮人實現質變的幾大因素,讓讀者找到窮的原因,發現富的機遇,從而成就自己的財富夢想和幸福生活。
以富人當初的起點為起點,學習他們的思維方式和做事方法,一點點清除自身的弱點,然後由量變到質變,從一個一無所有的“0”,脫胎換骨,變成一個已經站立在致富軌道上的“1”!
編輯推薦
我們把“0”比喻為窮人,“1”則是已經在創富的道路上取得了初步成功的富人。從0到1的距離,永遠大於從1到1000的距離。財富自有奇妙的內在規律,不得其門而入,就只能永遠徘徊於“0到1”之間的困苦地帶。從“0”到“1”的數字距離雖短,卻是一種從無到有的突破,一種錘鍊自我的升華,一種破繭而出的質變。本書為讀者丈量了從窮人到富人的真實距離:0到1,重點分析讓窮人實現質變的幾大因素,讓讀者找到窮的原因,發現富的機遇,從而成就自己的財富夢想和幸福生活。
圖書背景
有這樣一個腦筋急轉彎題:兩根麥秸,一長一短,那么你如何使短的那一根變長?答案其實很簡單:把長的那根麥秸折得更短就可以了。所有的差別,都是由比較而來的,沒有長就沒有短,沒有富也就沒有窮。
窮人比富人少了什麼,通過比較就很容易看出差距。
在大家都熟知的故事裡,世界首富比爾·蓋羨曾抱怨一個12美元的車位物非所值;華人首富李嘉誠戴的是一塊普通的電子表。那些真正的富人也許已經不需要表面的奢華來裝點門面,但這種節制卻只是他們整個生活中微不足道的一角。
另一方面,成功給富人所帶來的自由、榮譽和享受,依然超乎普通人的夢想。比爾·蓋茨的豪宅,位於西雅圖市的一個湖邊,遠處是美國的奧林匹克山。整個住宅占地2萬平方米,住宅建築面積3800平方米,價值為1億美元左右。他甚至在客廳營造出一個海洋館,養一條大白鯊當做寵物。李嘉誠25歲的兒子李澤楷創業,一下子就從父親那裡得到了4億美元的資金支持,如此強的後盾,如此高的起點,想不成功都沒道理。
我們應當明白,一個人成功了,有了堅實的事業基礎後,保持清醒的頭腦不出昏招是主要的,至於選擇什麼樣的生活方式,其實無傷大雅。
窮人與那些已經登頂的富人的距離,主要就是金錢的距離,是從1到1000的距離,小發展到大發展的距離。富人在建立起了自己的事業基礎之後,再怎么運作都有理。他可以選擇保守的方式,穩紮穩打;也可以是激進派,一出手就是縱橫捭闔的驚人動作。但這已經是另一個層次里的戰爭,對於那些剛剛溫飽而已的窮人意義不大。
所以窮人要尋找與富人的差距,應該重新回到起跑線上,看看那些白手起家的富人們,當初是如何從人群里打拚出來的。
對於那些一窮二白但卻有志成為富豪之一的人,無門無路無方向但卻想成就大事業的人來說,富人們在白手創富的過程中的經驗,將是一種最明確的啟示。今天的富人,在昨天的卑微之中時,擁有什麼樣的心態、觀念,都採取了什麼樣的投資、創業的行動和方法,經過了怎樣的艱苦歷程,這一切,都是窮人可以複製的致富門徑。
窮人要學習的重點,是他們當初如何完成從“0”到“1”、從無到有的突破的。在今天,多數富豪對自己的財產毫不關心,但對掙到第一桶金的感覺卻難以忘懷。這“第一桶金”可大可小,意義卻非比尋常。掘金成功,代表著一個人的創富能力得到了現實的檢驗,從此他的思維方式、膽識和眼光都與從前大不相同,信心足,幹勁大,做什麼都會順手,從發小財到發大財已是順理成章的事兒。
我們要做的,就是要以富人當初的起點為起點,學習他們的思維方式和做事的方法,一點點清除自身的弱點,然後由量變到質變,從一個一無所有的“0”,脫胎換骨,變成一個已經站立在致富的軌道上的“1”!
當某一天我們成為準富人的時候,再學習如何把一個小雪球滾成大雪球才有意義,當前的任務,是分解富人的成功模式,一步一步縮短從0到1的距離。
精彩片段
從0到1不是一步可以跨越的
窮人要致富,在心理上要把自己當成正在行進中的富人看,在行動上要腳踏實地、逐步積累自己的成功資本。沿著這條路走,我們會離成為富人的目標近一些,但最終能不能完成從“0”到“1”的飛躍,還要看你中途會不會懈怠,能否堅持到底。
中國人有句老話:“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話雖俗,但其中依然存在著積極的教益。無論什麼樣的社會環境,總會有主流精英與貧弱人群的分化,窮人要跨過這個溝壑,必須要奮發。這個奮鬥過程是艱難的、漫長的,這就要求一個人必須能抵制享樂的誘惑,把有限的精力都用在你的“正途”和“大業”上。
當一個人剛踏人社會的時候,常以為自己有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所以在各個地方、各種方面都不知愛惜自己生命的儲能。花天酒地、飲食無度、不檢點的生活、奢侈的習慣、工作的不認真等都可以摧殘、減弱你的生命儲能。一個渴望成功的人總要做這樣的思考:怎樣利用自己的才智、精力和體力才是最有效率的?
大音樂家莫扎特年輕時,傾慕愛戀過好多位活潑、美貌的姑娘,但時間都不太長。在21歲時,他與母親一起外出做第二次演奏旅行。在去巴黎的途中,路經曼汗城時,莫扎特邂逅了一個芳名阿蕾霞的德國少女。這位少女有著銀鈴般優美的歌喉,莫扎特整個心都被她迷住了。他就以教阿蕾霞的聲樂為藉口,說服母親在曼汗停留了相當長的時間。兩個人卿卿我我,莫扎特完全把進行演奏旅行的事拋在腦後。母親目睹這一切,感到如此下去,勢必影響巴黎之行,於是就寫信把一切告訴了莫扎特的父親。很快,父親來信,對莫扎特婉轉警告:“你想要成為將來被世人淡忘的平凡的音樂家呢,還是做一位留名青史、受人祝福的第一流音樂家?你願意做時常被美貌所迷、不多幾時死於床鋪上、讓妻兒流浪街頭的人,還是追求幸福的生活,重視名譽與自立,給予家族以安樂?”接著父親又以嚴厲的語氣追加道:“必須前往巴黎,不得遲延。然後加入偉大人物的行列。若是不能成為愷撒,就不必做人。”在父親的忠告下,莫扎特強忍情慾,終於向阿蕾霞告別,和母親踏上巴黎之途。
人活著,追求美滿的愛情本也無可厚非,可如果為此拋棄了一生的目標,就不是理智的行為了。人生的快樂不可以預支,當你在不該停滯的地方停滯,不該享受的時候享受,就是在透支未來。等到年華已過,又窮困潦倒之時即使再想起步,也是有心無力了。
世界上最富有的猶太人,把對享樂的態度,看做一種衡量人的重要的尺度。在他們的典籍《塔木德》上寫著:“有4種尺度可以用來測量人,那便是金錢、醇酒、女人以及對於時間的態度,這4種尺度標準有其共同之處——它們都有吸引人的地方,但是卻不可以沉迷於其中。”
要把自己的精力全部傾注到事業上,這是許多立志成功的人非常明白的一個道理。但是在實際生活中,他們仍會不知不覺地把相當的精力耗費到了毫無裨益的事情上。一個人利用自己的精力,就像我們平時用水一樣,一不小心就會浪費很多。相反,那些能克制自己的自然欲望,把精力投入自己所喜愛的事業上的人,他的付出將換來更大的回報。
盤點生活智慧成功書籍(二)
每個人都必須生存,每個人的生活態度不一樣,每個人的生活智慧不一樣,也就決定生存水平不一樣。讀一讀生活生活智慧成功書籍,感悟人生,不斷的提升工作和生活的質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