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至漢初簡帛文字研究》

《秦至漢初簡帛文字研究》

《秦至漢初簡帛文字研究》是由作者黃文杰著作、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歷史類書籍。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秦至漢初簡帛文字研究》秦至漢初簡帛文字研究

作者:黃文杰

叢書名:國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庫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ISBN:9787100056755

出版時間:2008-02-01

版次:1

頁數:26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所屬分類:圖書>歷史>文物考古

印刷時間:2008-02-01

紙張:膠版紙

正文語種:中文

定價:¥38.00

內容簡介

本書是《國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庫》系列之一的《秦至漢初簡帛文字研究》,書中具體包括了:秦至漢初簡帛文字形體的特點、篆體起了變化而隸體尚未定型的過渡形式、秦至漢初簡帛文字形體變化通例、偏旁位置相對固定但尚未定型等內容。

圖書目錄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題旨和方法
第二節對象和範圍
第三節秦至漢初簡帛文字材料
第四節秦至漢初簡帛文字的整理和研究
一資料的整理和著錄
二文字的釋讀
三形體變化規律的探討和隸變的研究
四通假字的研究
五字編的編撰
第二章秦至漢初簡帛文字字形的來源
第一節字形的主體來源於戰國秦篆
第二節部分字形來源於西周晚期和春秋的大篆
第三節某些寫法深受六國古文之影響

圖書前言

中國古文字學是一門古老而富有生命力的傳統學科。然而在歷史的長河中,它長期處於附屬的地位,一直到20世紀初,以清末殷墟發現甲骨文為契機,古文字和出土文獻的研究才走上了全面發展和成熟的道路,在縱深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飛快進展。具體表現在“古文字”這一概念有了明確的對象和範圍,從出土材料和研究成果來看,已逐漸形成了殷商周初甲骨文、先秦青銅器銘文和戰國文字三大分支,以及秦至漢初保留著篆隸寫法的簡帛文字。20世紀的古文字學具有幾個明顯的特點:

首先是出土的古文字資料空前豐富。從商代晚期經西周、春秋、戰國直至秦到西漢前期,在考古年代學上的每個時段,都有以當時書寫材料為代表的文字資料發現,已構成一個以象形、表意為基礎的上古文字,到以表意、表音為主體的近古文字及向篆隸過渡的發展系列。從這個系列中,人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漢字形成體系之後,從古文字發展到今文字的整個過程,中間沒有任何缺環。這些完備的資料正是我們從事研究工作最重要的物質基礎,是漢族人民得天獨厚的寶貴財富。

精彩書摘

秦至漢初的簡帛文字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的重要發現之一,受到海內外的極大關注。新的發現帶來新的學問,學術界從各個方面對這些文字材料進行研究,已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不過,以往研究的熱點主要集中在歷史、文化、數術、民俗等方面,專門從語言文字方面進行研究的論著並不多,顯得相當薄弱。本時期簡帛數量多,內容豐富,書寫年代也基本確定,不但對研究秦漢歷史、文化等方面意義很大,而且對研究漢語言文字也是極為重要的。僅就文字形體而言,其重要性即可舉出三條。第一,70年代以前,發現過戰國的楚簡、漢武帝以後至魏晉時代的簡牘,而秦至漢初簡帛可以說還是一片空白;70年代以後,大量至漢初簡帛的發現,填補了這個空白,使我們能夠看到真正的篆隸書體。第二,秦至漢初是漢字形體演變的關鍵時期,本時期簡帛文字的形體既保留了古文字的寫法,又出現了今文字的寫法,許多字呈現出一種古文字起了變化而今文字尚未定型的過渡形式,因此,對研究漢字由篆變隸的過程十分重要。第三,秦至漢初簡帛文字與先秦文字是一脈相承的,它來源於戰國秦篆,同時有一些字保留了西周晚期和春秋的大篆的寫法,還有不少字的寫法與六國古文相合,因此,某些字的寫法,可以為釋讀先秦文字提供新的線索,可據以考釋古文字或糾正對某些字的不正確說法。林法先生指出:“根據出土的先秦古文字資料,我們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篆書和隸書的分化,在先秦時代已經開始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