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龕》

《石龕》是由唐朝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詩詞,收錄於《唐詩宋詞》之中,流傳至今,膾炙人口。

作品原文

石龕⑴
熊羆咆我東,虎豹號我西。
我後鬼長嘯,我前狨又啼⑵。
天寒昏無日⑶,山遠道路迷。
驅車石龕下,仲冬見虹霓⑷。
伐竹者誰子?悲歌上雲梯⑸。
“為官采美箭,五歲供梁齊⑹。”
苦雲“直簳盡,無以充提攜⑺。”
奈何漁陽騎,颯颯驚蒸黎⑻!

作品注釋

⑴石龕(kān),猶石室。沈佺期詩:“危峰石作龕。”
⑵這四句寫山路險惡可怕,前後左右,無非異物。狨,音戎,猿類,尾作金色,俗謂之金線狨。
⑶昏無日,昏暗沒有日色。這句是上四句的說明。
⑷這是記載此地氣候的殊異的。因為按一般情況,十月沒有虹。
⑸上雲梯,攀登高山。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
⑹這兩句也是伐竹者的答辭。“苦雲”二字,倒安在下,便不直突。五歲,自天寶十四載(755年)至乾元二年(759年)。梁齊,指河南山東地區,當時唐政府對安史作戰多在這一帶。
⑺直簳(gǎn)盡,可以作箭乾的竹子都砍完了。句意是說手中空無所攜。因采不到箭,交不了差,所以悲歌。
⑻漁陽騎,是指安祿山和史思明,安祿山所部皆漁陽突騎。颯颯,本風聲,這裡形容軍聲。驚蒸黎,使老百姓不得安生。杜甫就采箭一事而追究其起因。按錢起有《夕發箭場岩下作》及《奉使采箭簳竹谷中晨興赴嶺》二詩,知當時采箭設有專使。錢雖躬預其事,但詩中對此種苦況,反無所反映。

點評鑑賞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
楊慎曰:起得奇壯突兀,末段深為時慮。趙彥材曰:此詩起句,連用四“我”字,乃公之新格。吳山民曰:首四句絕古。“天寒”二句,窮旅語。“驅車”二句,紀時變。“伐竹”句以下,插入所見,以寄慨世人之感,全與本題各別,而章法自整。陸時雍:此詩氣局最寬,語致最簡。
《杜臆》:
起來數語,全是寫其道途危苦顛沛之懷,非賦石龕也。
《杜詩詳註》:
(張)綖註:上嘆行路之艱,是傷己。下嘆徵求之苦,是憫人。
《義門讀書記》:
起四語,四面皆石,畫出“龕”字。天寒日淡,遠道絕壑,怪石四合,皆如奇鬼猛獸,森然搏人:非公不能刻酷伐檢,寫此難狀之景。
《唐詩別裁》:
起勢突兀,若移在中間,只鋪排常語。句法本魏武《北上行》。
《杜詩話》:
《石龕詩》:“熊羆咆我東,虎豹吁我西,我後鬼長嘯,我前狨又啼。”疊用四“我”字,本《詩》“有酒醑我”四句句法;疊用東、西、前、後,本《楚辭》“將升兮高山,上有兮猿猴,將入兮深谷,下有兮虺蛇,左見兮鳴鵑,右睹兮呼鴞”疊用上下左右也。
《讀杜心解》:
後(八句)又因龕邊所值之人事,觸手生出文情。
《網師園唐詩箋》:
“熊羆”四句,即入中幅鋪排語。贊頭寫出,頓見突兀,可惜位置法。
《杜詩鏡銓》:
蔣云:萬慘畢集,抵一篇《招魂》讀。添出怕人(“仲冬”句下)。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生於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天寶(唐玄宗年號,742~756)中到長安,仕進無門,困頓了十年,才獲得右衛率府胄曹參軍的小職。安史之亂開始,他流亡顛沛,為叛軍所俘;脫險後授官左拾遺。後棄官西行,入蜀定居成都,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又有杜拾遺、杜工部之稱。晚年舉家東遷,途中留滯夔州二年,出三峽,漂泊鄂、湘一帶,貧病而卒。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譽為“詩史”;其人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被奉為“詩聖”。他善於運用古典詩歌的許多體制,並加以創造性地發展。他是新樂府詩體的開路人。他的樂府詩,促成了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發展。他的五七古長篇,亦詩亦史,展開鋪敘,而又著力於全篇的迴旋往復,標誌著詩歌藝術的高度成就。他在五七律上也表現出顯著的創造性,積累了關於聲律、對仗、鍊字鍊句等完整的藝術經驗,使這一體裁達到完全成熟的階段。杜甫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並稱“李杜”。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傳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