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皇天后土》1996年12月初版,小有影響。1998年4月,意外地獲得首屆魯迅文學獎,媒體一宣傳,頗熱了一陣子。
作者感言
我做一百個夢,卻從無一次夢到這書得獎。風聞訊息時,將信將疑。京城到南陽,迢迢兩千里,彩球怎能砸到咱頭上。居然獲獎,偶然多於必然。我所以被看上,蓋緣於我是“鄉下人”,“鄉下人”只能提供土特產。評審們面對各地供奉的錦繡文章,好似面對滿桌珍饈美味、生猛海鮮,飫甘饜肥中,看見我的一盤馬齒菜,幾個高粱面窩頭,就覺得稀罕,就吃出了另一番味道,便會自言自語道:“嗬,這個周同賓還有點特別的東西咧。”於是乎,得獎了。
這是實話。我出身農家,祖宗八代都土裡刨食。農家事多為辛酸事,家族史就是苦難史。人間幾度滄桑,農民總是貧窮,由貧窮又派生出更多困窘。苦日子的滋味何曾遺忘,莊稼活的疲累感同身受。雖然自己早已進城,但那顆心仍拴在遠離城市的農村,對父老鄉親的生存狀態,一直懷有先天的切切牽掛。理所當然地,我的作品也就多寫農村,不厭其煩地述說莊稼人的種種情狀。寫了百餘篇後,不知讀者以為如何,自己卻越來越不買自己的賬,深感還沒有寫出農村的真實,沒有寫出農民的肝膽肺腑和不為人知的內心世界。為了變變套路,才寫這個口述實錄的系列。顯然,我那些東西題材不時髦,手法太老舊,這個系列的語言更是土得掉渣,就從未奢望過會有多大反響。或許,正是因為這些,反倒成了“另類”,才受到關注。
十度寒暑過去,這書得以再版。撫今追昔,感慨頗多。首先,越發認定自己做了一件有意義的事,別人從未做過的事;翻山越嶺,走村串戶採訪,五更黃昏,點燈熬油寫作,吃苦受累,耗力勞神,都值得。我畢竟為一批農民留下了心聲,即便再過許多年,人去了,話仍在紙上鮮活,可為後來者保存一份不可再有的標本或檔案。每個人的一生,無論偉人或者草民,都是一本大書。偉人的書可能跌宕起伏,事關大局,卻很難切近社會底層。草民的書雖然不免瑣屑,缺少波瀾,但呈現的倒是生活的細節,細節最能反映時代的底蘊,歷史的本真。一番話應當是書中一頁,或者一段,固然簡短,應也能透出全書訊息。這一代農民,從傳統的農耕文明中走來,習慣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老牛木犁疙瘩繩,面朝黃土背朝天,驀地面對社會轉型,經濟轉軌,商品大潮洶湧澎湃,新生事物紛至沓來,不能不驚詫,困惑,無奈,茫然,陷於左支右絀不尷不尬的境地。十年後的今天,大環境確有改變,比如農業稅已經取消,《公糧》里的史中道不必再憤而“抗糧”;“僱工不能超過三個”的規定已經失效,《地氣》里的衛振傑不必再擔心“雇多了就是剝削”。但是,幾千年形成的思維定勢、價值取向、認知標準、道德規範,乃至話語系統、言說方式,並沒有多少改變,農耕文明造就的傳統農民依然用固有的路數觀照世界,表述世界,看待自己,解釋自己。傳統的勢力很頑固,舊有的觀念更新難。八十年前,魯迅先生曾沉重地慨嘆“鄉下人還是這樣的鄉下人,老例還是這樣的老例”,到今天,情況似乎依然如昔。現代化是大勢所趨。可以肯定,傳統農業進化為現代農業,傳統農民進化為現代農民,還有很長很長的路要走,鄉下人的彆扭,不適應、無所適從,還將持續很長很長時間。這是承先啟後的一代鄉下人,他們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所喜所憂,所愛所恨,無不具有時代特色和歷史意義。今人有必要認識他們,後人有必要記得他們。要認識,要記得,我算是提供了一批原始資料吧。
要寫這批作品時,正巧,頂頭上司安排我下鄉“掛職”,名義是副鎮長,實際上不管事,白天去農村串,晚上回鎮政府,在招待室高吊的電燈下,幾百隻撲燈蛾的干擾中,邊擦汗、驅趕蚊子,邊回憶村民的談話,匆匆做筆記。這個系列的大部分篇章,都是依據當時的筆記整理而成。深入農村,接近農民,為鄉野生活寫照,為草根一族傳神,勢必得多付出幾分艱辛。虧得那時年輕,精力腳力正好,寫作熱情正高,才有條件乾成了這個自己派給自己的活兒。直到今天,猶然感到欣慰。近些年,都說“農民真苦,農村真窮,農業真危險”,鄉下的事情令人憂心。所幸的是,國家重視“三農”問題,可惜的是,作家對此多不關心,寫莊稼人的有分量的作品實在太少,像福克納那樣一輩子固守奧克斯福小鎮,一股勁兒寫故鄉的人和事的作家幾乎絕跡。文學的市場化,造成了題材的市民化,與時尚、摩登、新潮無緣的寒磣的村夫村婦就必然難得作家青睞。想到這,不禁有幾分自豪,我畢竟替飽經憂患的父老鄉親說了話,儘管遠遠沒有說到家,我畢竟還沒有忘記養育了我的土地,儘管這些年下鄉走動少了。
此書面世以後,我讀到過十餘位評論家的文章,評論家的崇論宏議多大而無當;也收到了百餘位普通讀者的親切來信。讀者的三言五語倒實實在在,既說出了自己閱讀時的真實感受,又指出了文中的疏漏和舛錯。這次,趁再版之機,我都一一做了訂正。盼讀者拿到新書後,繼續給以批評,在此,先把謝意送上。
作者簡介
周同賓,當代散文家。1941年生。河南社旗人。1958年開始發表作品。出版散文集《鄉間的小路》、《情歌·輓歌》、《綠窗小品》、《橋的呼喚》、《古典的原野》、《豆的繫念》、《周同賓散文》(四卷)等多種。《皇天后土》榮獲首屆魯迅文學獎。現為河南省南陽市文聯專業作家。
作品評價
《皇天后土》寫的是二十世紀四十年代之前浙江農村的故事。我也是浙江人,讀起來感覺十分親切。農村題材的小說過去讀過不少,大多是北方農村的故事。記憶中還沒有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描寫南方農村的長篇小說。
作者說“要寫自己熟悉的農民”,很令人讚賞。這是最正確的創作態度。當然,可以肯定,作者“熟悉”的,並不是書中主人公以及相關的人物,而是他們的後代子孫,還有那片經歷了滄桑變遷的土地。但是當你仔細讀這本書的時候,書中的人物仿佛活靈活現在你的面前,似乎作者真的很熟悉他們。這並不奇怪。我猜想,作者一定是在那片土地生活了很久,與那裡的人們水乳交融。而且,作者一定很善於傾聽、不恥下問、刨根問底,並且很善於思索,從而獲得豐富的第一手資料和生動的故事傳說。此外,作者還很善於從地方志等各種渠道挖掘出有用的資料。作者一定是這樣熟悉起來的。
寫自己熟悉的,這正是文學創作應當遵循的法則之一。為什麼《皇天后土》的語言具有那樣濃郁的地方色彩,它所展示的民風民俗如此真切感人,都是因為作者熟悉那裡的一切,熟悉到了如同自己身體的程度。他沒有,也不需要閉門造車,冥思苦想,每一句話,每一個字都像泉水噴涌流淌一般呼之即出。
作者的思維是自由馳騁的,思想是自由翱翔的。他沒有任何顧忌,不迎合、不盲從、不功利,沒有絲毫的雜念。所以,他筆下的人物就真實可信的站立起來了。《皇天后土》中,沒有概念化的人物,沒有臉譜式木偶。好人、壞人,窮人、富人……不是由作者刻意設定的,而是每一個具體的、因時因地因事件不斷變化著的人物自然而然地走到讀者面前來的。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個人性真實、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應該說,這正是這部作品的成功之處。
《皇天后土》是一部用心之作。我能夠想得出作者在創作中的每一個白天和夜晚,每一分、每一秒,是怎樣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怎樣把自己對生命的熱愛,對生活的忠誠融化到字裡行間。
《皇天后土》是一部成功之作。不單是因為它結構的嚴謹自然,文筆的流暢優美,尤其是因為它具有自己獨到的視角,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它與其他任何一部農村題材的作品完全不同,沒有一絲一毫模仿、雷同的痕跡。這正是作者創作的初衷,他做到了,所以成功了。
也許,這部文學作品暫時還缺乏市場,也就是行界所說的缺乏“賣點”,但是這絲毫無損於這部作品本身的價值。只要你能夠靜下心來讀它,就一定會被它吸引和感染,一定會喜歡它。因為這是一部真正有價值的文學作品。
當然,不是說《皇天后土》沒有缺憾,它同樣存在著許多局限。比如,情節安排有許多地方還可以適當增加,即使是簡略的敘述,省略了就顯得是一種缺漏。許多細節描寫稍嫌粗糙,還可以更加細膩一些。有一些人物形象略顯單薄。對於次要人物的刻畫,著墨不一定多,也可以更加豐滿一些,這樣對於主人公的刻畫能起到更好的陪襯作用。作品使用了許多方言,應適當加些注釋,有助於各地讀者閱讀。
讀《皇天后土》
《皇天后土》,著名散文家周同賓先生著,1996年12月出版,1998年4月獲首屆魯迅文學獎。我閱讀的是文化藝術出版社2007年8月出版的新版。全書分為“悠悠歲月”、“茫茫大地”、“芸芸眾生”三部分,每部分33篇,共99篇文章,36萬字。這是一本比較特別的書,是一本我十分喜歡的散文著作,每一片都十分認真的閱讀。下面從三個方面簡單談一點自己的閱讀感受:
一、形式
《皇天后土》九十九篇文章,是九十九個感人的故事。作者採用被描寫對象自述式的方法來寫。專業說法叫“口述實錄體”。這種方法可以給人十分親切的感覺,仿佛文中主人公就坐在你的面前,他(她)正面對著你娓娓訴說他(她)的人生際遇。通過他們很本土的敘述,讀者眼前正一幕幕的展現他們的悲苦酸甜。
二、語言
語言是這本散文的一個重要亮點。
這本散文著作,語言質樸、自然,很有生活氣息,特別有鄉土味道。作者基本保持了被采寫對象的語言風貌,寫出了地地道道的豫西南農民的語言。其實農民的語言往往是比較生動形象,也很簡潔的。他們用一兩個字詞表達的東西,用我們所謂的國語,要很多字詞才能說清楚。這樣的語言在《皇天后土》里篇篇都有。這也是這本散文里每篇文章都很鮮活的主要原因。
這本書里的很多詞,在所謂的詞典里你是無法查到的,它們是從廣大農村廣闊土壤里歷經千百年總結出來的,是很有地域性,也很有代表性的。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雖然我生活在離豫西南幾千公里的貴州,但作者在文中運用的一些鄉村“土語”,我們這裡也有用。甚至對一些行業及事物的名稱或叫法,十分一致。也就很好說明了,語言本身就是勞動的產物。
三、內容
這本散文里大多數篇章反映的都是農村人的吃苦耐勞、勤儉樸素、憨實厚道和忍氣吞聲,當然也反映了個別人的偷奸耍滑、仗勢欺人。這都是農村人這是性格的寫照。生動,活靈活現。
其中還有一些篇章比較大膽的涉及到比較敏感的社會話題,對政府部門的一些不良現象提出了善意的批評!
這是一本十分鮮活的散文!
這還是一本十分貼切泥土的散文!
這是一部看後發人深省的優秀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