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先勇傳:情與美》

《白先勇傳:情與美》

《白先勇傳:情與美》一書的作者是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劉俊的作品,《情與美》是白先勇傳叢書之一。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情與美情與美
《情與美》是白先勇傳叢書之一。白先勇的一生,是鍾“情”的一生。白先勇的一生,是愛“美”的一生。因為有“情”,白先勇走上了寫作的道路,成為一個作家,並在自己的小說中寫盡人間的各種“情”。因為愛“美”,白先勇在自己的藝術創造過程中,總是把對“美”的追求作為一個重要的努力方向,並在自己的作品中塑造了眾多的“美”。白先勇鍾“情”愛“美”的人生和藝術,隨著他對人生、對藝術不竭的激情和對美的無限渴望,隨著他寫作之筆永不停息地揮動,隨著青春版崑曲《牡丹亭》走向世界,還在不斷地延伸、繼續。

作品目錄

引子
源頭
第一章
內地、香港時期(1937-1952)
桂林(1937-1944)
重慶(1944-1945)
南京上海武漢廣州(1945-1949)
香港(1949-1952)
第二章
台灣時期(1952-1963)
建國中學(1952-1956)
成功大學(1956-1957)
台灣大學(1957-1961)
《現代文學》(1960-1973)
《現代文學》周年慶(1961年3月)
早期作品(1958-1962)
摯友生病(1960年7月)
母親去世(1962年12月)
赴美留學(1963年1月)
第三章
美國時期(上)(1963-1973)
愛荷華大學(1963-1965)
“海外中國人”系列小說(1964-1965)
任教加州大學(1965-1994)
《台北人》(1965一1971)
父親去世(1966年12月)
六七十年代的文學批評(1967-1978)
安居樂業(1973年3月)
《現代文學》停刊(1973年9月)
第四章
美國時期(中)(1971-1984)
《孽子》(1971一1983)
《現代文學》復刊(1977-1984)
《夜曲》《骨灰》(1979-1986)
舞台劇《遊園驚夢》(1982年、8月)
明姐去世(1982年10月)
多種藝術形式的“變體”(1979-2006)
“世界語”“交響樂”(1961-2006)
《現代文學》終刊(1984年1月)
第五章
美國時期(下)(1984-1994)
散文創作(1976-2002)
八十年代以後的文學批評(1979-2002)
文化反思(1976-2007)
大陸“新感覺”(1987-1988)
重刊《現代文學》(1991年12月)
王國祥去世(1992年8月)
提前退休(1994年9月)
第六章
太平洋兩岸時期(1994-)
世界華文文學經典(1999年)
關懷愛滋:文學書寫與社會參與(2000-2004)
“白先勇衝擊波”(2003年)
香港半生緣(1949-2007)
兩度獲獎(2003-2004)
崑曲之旅六十年(1946-2007)
青春版崑曲《牡丹亭》的製作歷程(2002-2004)
百場青春版崑曲《牡丹亭》演出史(2004-2007)
青春版崑曲《牡丹亭》的意義和價值(2002-2007)
《紐約客》(1965-2003)
人生與藝術:一個是“情”,一個是“美”(1937-)
尾聲
附錄文學創作:個人·家庭·歷史·傳統一訪白先勇
白先勇創作年表
參考書目
後記

作品前言

廣東省花城出版社出版的這一套《白先勇文集》是迄今為止蒐集我的作品最完整的一部集子,各種文類都收齊了。
小說、散文、論文、戲劇、電影腳本、訪問、對談,統統有,可以說相當全面的呈現了我這些年的文學活動。比較特殊的是,這個集子也收入了兩本分析評論我作品的著作:歐陽子的《王謝堂前的燕子》以及劉俊的《悲憫情懷》。
歐陽子是我在台灣大學外文系的同學,當年我們共同創辦了《現代文學》雜誌,這本雜誌持續出刊達二十多年,我的短篇小說大部分發表於《現文》,而我又常常與歐陽子討論文學創作的問題,因此,她對我寫小說的心路歷程可謂了如指掌,在七十年代中期歐陽子終於寫下了《王謝堂前的燕子》這部評論《台北人》的精心傑作。歐陽子自稱這是一本《台北人》的“研析與索隱”,事實上,這是歐陽子全面深入探討《台北人》主旨涵義及小說藝術的一部論述巨著。歐陽子本身是一位傑出的心理分析小說家,深諳小說創作原理,在這本論著中,她採用了當時西方學術界影響至巨的“新批評”(NewCrificism)方法,扣緊文本,由微觀人手,從字裡行間,解讀出小說背後歷史文化的巨觀意義,《台北人》一共由十四篇短篇組成,歐陽子每篇都從不同的觀點切入,層層剖析,將埋伏在小說寫實架構最底層的象徵內涵,挖掘出來。大陸美學評論家余秋雨教授在一篇論《台北人》的文章中曾如此稱讚歐陽子這部書:“用心之細,聯想之妙,讓人嘆為觀止”。我也有同感。猶記當年,每讀到一篇歐陽子評析《台北人》的這一系列論文時,就不禁感到一陣意外的驚喜,她能洞悉作者朦朧幽微,下意識中的創作動機明察秋毫,一一剖解,而又能解說得如此精微周到。嘆服之餘,我亦不禁慶幸,《台北人》終於有了解人,覓得知音。
《悲憫情懷》是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劉俊撰寫的一本“白先勇評傳”,我的童年是在大陸度過的,但我的作品卻都在海外台灣美國完成,時空的阻隔,大陸的讀者與批評家對我作品的反應,令我十分好奇與關注。劉俊教授這本《悲憫情懷》讓我看到了大陸學者對海外台灣作家異中有同的特殊視野。劉俊教授這部著作用功甚深,立論精闢,而態度又是出奇的包容。我很高興,劉俊教授允許將《悲憫情懷》收在文集中,對我的小說創作的閱讀,起了導航的作用。
這部文集,是由中山大學王晉民教授主編的,王晉民教授是第一位將我的作品引介給大陸讀者的“功臣”。我非常感謝他替這部文集撰寫的長序。執行編輯詹秀敏女士也為這部集子花費了驚人的心血,在這裡,我要特別謝謝她。
2000年1月31日

作者簡介

劉俊,1964年9月出生,江蘇省南京市人。1986年獲蘇州大學文學學士學位,1991年獲南京大學文學博士學位。現為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台港暨海外華文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著有《悲憫情懷:白先勇評傳》、《從台港到海外——跨區域華文文學的多元審視》、《跨界整合——世界華文文學綜論》、《精神分析學與中國文學批評》等;參與編著《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導引》、《中國現當代文學》等;主編《跨區域華文女作家精品文庫》(十本)等。《悲憫情懷:白先勇評傳》2001年獲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編輯推薦

《情與美》是作者繼《悲憫情懷:白先勇評傳》之後的又一力作。《悲憫情懷:白先勇評傳》一書重點在於探討白先勇小說創作的歷程、特點、成就和價值,對白先勇豐富的人生內涵展示得不是很充分;《情與美:白先勇傳》則更多地從人生歷程的角度,較為全面地展現了白先勇多姿多彩的人生。白先勇的一生,是鍾“情”的一生。白先勇的一生,是愛“美”的一生。因為有“情”,白先勇走上了寫作的道路,成為一個作家,並在自己的小說中寫盡人間的各種“情”。因為愛“美”,白先勇在自己的藝術創造過程中,總是把對“美”的追求作為一個重要的努力方向,並在自己的作品中塑造了眾多的“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