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痛的故事》

《疾痛的故事》,(美)克萊曼著,方筱麗譯,2010年4月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哈佛教授阿瑟·克萊曼的《疾痛的故事》通過他醫療生涯中的8種故事,回答了“醫學是什麼?”“我們應該怎樣看醫生?”這樣的生活話題。2010上海書展上,被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推薦“十大好書”之一。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疾痛的故事》《疾痛的故事》

書 名:《疾痛的故事》

作者: (美)克萊曼 著,方筱麗 譯

出 版 社: 上海譯文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0-4-1

字數: 203000

版次: 1

頁數: 324

印刷時間: 2010-4-1

開本: 大32開

印次: 1

紙張: 膠版紙

I S B N : 9787532749751

包裝: 平裝

內容簡介

鼻塞腹痛關節疼痛,這些對身體異常和不適反應的切身感受,是我們無法迴避的生命體驗。

疾痛的主要問題,在於它給日常生活造成了大量的困難。腰酸背痛使我們分神,影響工作效率;頭痛會讓我們無法集中注意力,成績下降;而有些疾病引發的性無能,甚至會導致婚姻破裂。

對一位單身母親而言,高血壓不僅意味著要少吃,還跟女兒的失學早孕有關;而作為一位弱勢群體的成員,社會的歧視、不公以及孤立,或許才是其身體持續疼痛的根源。長期緊張的父子關係,會導致病患的雙腿突然麻痹癱瘓;而換一個壓力不那么大的工作環境,也會使一度惡化的哮喘慢慢痊癒。

然而,在大多數醫生眼中,疾病才是問題所在。現代醫療系統,將我們鮮活的疾痛經驗,解釋為一種生物結構或是生理功能的變異,僅僅與身體有關。

對此,哈佛精神病醫師與人類學家克萊曼博士,從其20年來的臨床治療和數百個真實病案中發現,疾痛不僅屬於身體,而且連線著自我與社會。講述這些疾痛故事,不但對於病患、家屬和醫護人員有著極大的使用價值,而且,對於認識醫患關係和人性化的醫療體系改革,意義深遠。

作者簡介

阿瑟·克萊曼(Arthur Kleinman,又名凱博文),1967年獲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博士學位,曾先後擔任哈佛醫學院社會醫學部主任和哈佛大學人類學系主任,現任哈佛研究生院及醫學院終身教授。 作為國際醫學人類學界和精神衛生研究領域的代表人物,他於1980年獲得英國皇家人類學會醫學人類學勳章。1983年起,任美國科學院醫藥學部終身委員、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美國社會科學委員會顧問、世界衛生組織(WHO)顧問和美國國家健康研究院(NIH)資深顧問,並曾獲美國人類學學會的最高獎項——博厄斯獎。

編輯推薦

本書是美國哈佛大學人類學系主任、醫學人類學家阿瑟·克勒曼撰寫的一部有關人類學、醫學方面的專著。作品對西方醫學院和醫院中普遍施行的純醫療技術手段、忽視病人主體的教條療法提出質疑,並通過對醫學職業和現代診療體制下醫患關係、矛盾和問題的分析、批評,強調文化在診療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並指出唯有改進陳舊的觀念,才能真正做到去除患者的疾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