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那是一段心靈扭曲的歲月。一個熱血青年,因為寫了一首詩,被劃為右派分子,勞改勞教長達二十餘年。長期的壓抑下,他居然喪失了作為男人的能力,在新婚之夜,他沮喪地發現,他不行。妻子無法忍受,和書記有了一夜的偷情,卻被他無意中發現了。在經歷種種屈辱之後,他終於重新找回了衝動,成為了真正的男人。但是家庭最終歸於破裂,女人永遠無法得到她所創造的男人。書中涉及許多“禁區”與敏感問題。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是系列中篇《唯物論者啟示錄》中的一部分,作者企圖通過九部中篇來完整地“描寫一個出身於資產階級家庭,甚至有過朦朧的資產階級人道主義和民主主義思想的青年,經過‘苦難的歷程’,最終變成了一個馬克思主義的信仰者”的全過程。 章永璘,一位文化大革命下的犧牲者,年輕歲月,幾乎是在勞改營中度過,總逃不離飢餓、苦難與掙扎。三十九歲那年,他遇到了生命中的第一個女人黃香久,對女人的渴望、期待、好奇,在頓時忽然化成了真實,愛情一蹴可及。悲哀的是:時代的悲劇加給他的壓抑,導致新婚之夜,章永璘在多情豪邁的妻子面前,失去了自己的獨立,失去了他男人的尊嚴,他退縮、無助,奮力卻徒勞無功。
面對妻子的出軌,羞辱、不甘、自卑……種種情緒在章永璘的心中不斷糾結,不斷擴大,憤怒的情感漸漸醞積成一股大洪流,突然爆發,他終於成為了一個真正的男人,不再是在男女性事上無能的廢物。但從此之後,他再也無法體諒香久曾經背叛……
張賢亮用浪漫與寫實與寫實手法交織,將刻骨銘心的傷痛轉化成為普遍的人性體會。精湛獨特的敘事手法,領人進入高潮迭起、震聾發瞶的小說新境界!
作者簡介
張賢亮,男,江蘇盱眙縣人,1936 年12 月生於南京。1955年中學畢業後至寧夏銀川幹部文化學校任教。1957 年因在《延河》文學月刊上發表長詩《大風歌》而被列為右派,遂遭受勞教、管制、監禁達十幾年,其間曾外逃流浪,討飯度日。1979 年9 月獲平反,1980 年調至寧夏《朔方》 文學雜誌社任編輯,同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1981 年開始專業文學創作。曾任寧夏回族自治區文聯副主席、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寧夏分會主席等職,並任六屆政協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作協主席團委員。受家庭影響,從小深受中國古典文學薰陶,中學時代開始廣泛接觸俄羅斯文學和法國文學作品,並嘗試文學創作,曾寫作發表了60 余首詩歌。1979 年重新執筆創作後,先後發表了短篇小說《邢老漢和狗的故事》、《靈與肉》、《肖爾布拉克》、《初吻》等;中篇小說《土牢情話》、《龍種》、《河的子孫》、《綠化樹》、《浪漫的黑炮》、《男人的一半是女人》;長篇小說《男人的風格》、《習慣死亡》。先後結集出版的選集有中短篇集《靈與肉》、《感情的歷程》(唯物論者的啟示錄第一部,包括《初吻》、《綠化樹》、《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三篇)及中篇選集《張賢亮集》。其中《靈與肉》、《肖爾布拉克》分別獲1980 年及1983 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綠化樹》獲第三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進入90年代後,在“文人下海”的一波熱潮中,張賢亮在寧夏創辦了一個影視娛樂城,以“出賣荒涼”著稱,成為當今文壇一道獨特的風景。現在的張賢亮已經集作家與企業家的雙重身份於一身,從中你可以品到這位“作家與企業家”型文人的絕代風采。
創作背景
痛訴“文革”悲慘命運的“傷痕文學”流行一時,張賢亮1985年出版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部。它第一次談到了性壓抑的問題。一個因右派而入獄,另一個因作風問題被勞改。兩個人在勞動的麥田裡避開看守做了半個小時的夫妻,再見面時已是8年以後。
文章的後半部分很像王朔的《過把癮就死》,都是將兩個人從相愛到分手的無奈和彼此傷害。不同的是,《男人的一半是女人》里有大量描寫偷窺、做愛和通姦的情節小說。張賢亮把性當做一種文化的、生命的思考對象,書中的性描寫無論怎樣驚世駭俗,都具有理性和美學情致,緊扣人物的個性和命運。在當時,這部小說引起的反響不遜於《洛麗塔》對西方世界的衝擊。
20多年的時間,先後出現了觀念、經驗、心態等非常不同的幾代作家,也出現了關懷、敘事、文體等非常不同的浩如煙海的作品。這裡編選的《中國小說50強》(1978-2000)選入的作家作品,從一個方面證實了這一看法並非虛妄。中國作家受制於歷史傳統和現實環境,小說創作和觀念的發展變化同樣不能離開這一傳統和現實。大概從1978年代開始,小說開始顯示出一體化時代不盡相同的追求和風貌。 作為一種想像和虛構的文體形式,逐漸剝離了單純的政治目標翔和強調的教化功能。對人的心內痛苦、情感要求、思想矛盾等與人性相關的問題,開始在小說中得以反映和表現。
評價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的名聲大噪,很大程度上和它表現並探索性地表現了性有關。在中國新文學的範疇內把性意識性活動寫進小說的行徑,張賢亮並不是唯一的作家,但嘗試以哲學的態度、欲以唯物主義的認識論為基礎把兩性間的生活確立為審美表現的對象,在一個非常本質的層次上把性的交流作為一塊磚碼納入生命本體自我平衡中的努力,則無疑帶有些創世紀的色彩。這種嘗試和努力使他的這篇小說在字裡行間瀰漫著一種形上學的味道,並也因此使他主動地和半個世紀前的現代經典作家郁達夫們相別開來,亦和同時代的作家諸如王安憶等形成了差異。
現在看來,這篇小說出現在充溢著思想的熱忱和探索精神的80 年代中期,這一事實本身便又沉潛了一種意味深長的寓意,作者無形中已經以他美妙聖潔的筆觸為生命及文學的權利作了一次理直氣壯的抗爭與辯解,這種客觀性的意義實際上已遠遠超出了文本的表面意志因而更具戰略性更富有存在的價值。這樣說是因為張賢亮並無居心去充當文學世界的冒險騎士,他走出這一步是因為他“非如此不可”,是因為他已無可迴避這生命世界的最後一道屏障。
張賢亮頑強的欲以藝術之筆穿透世界的努力使他必然性地選取了這一看起來最具征服感的思想支點:性。於是,女人,性,便在他的這一作品中自然而然地成為了一種過程,一種背景,一種話語的手段,他想藉此去超越生命的常規形態去尋求靈魂的寧靜和精神的永恆,在自我的生命及幾代人的生命中留下歷劫難毀的精神路碑。但事實證明這並不容易。
思想及風格
因為在純粹的生活領域,在經驗代替著思想的地方,並不能產生哲學,在性與性的彌補、拯救、墮落、排斥、寬容中,思想實際上變成了瞎子,哲學亦將無能為力;而以文學的方式來試圖證明、解釋思想或信念的存在的行為本身是否成為可能,也是一件頗為值得懷疑的事情。張賢亮就是這樣總是在最簡單的地方迷失了方向,所以,他的動機與效果總是難以走到一條線上,他愈是想告訴我們一些清晰和明朗的東西結果就愈使我們陷入茫然。
一般認為,《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是《綠化樹》 的續篇,從“唯物論者的啟示錄”及一些人物所經歷的時間上看,這一點好像明白無誤。但這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思想的連續性和風格的連續性之外,我們並未發現任何新的進展與深度。
《綠化樹》里那個一元化的、積極、質樸、向上的世界,那個充滿詩意的浪漫的母體和福祉,現在變成了一個單調的世俗的氛圍,變成了一個看不出任何內在邏輯性和詩意的“婚變” 的故事。張賢亮的思想在走出了《綠化樹》之後,顯然在這裡走上了極端,一個由近乎單一的生命現象所築起的感情堤壩,擋住了欲流向世界和心靈深處的水流,思想的力量開始迂迴盤鏇在語言的支架結構間,始終無法浮上故事的表面。
與此同時,作者對站在我們面前的敘事人的曖昧態度和對政治要求的刻意奉迎也使閱讀活動越來越成為背負十字架的沉重行為。人們不明白,章永璘的政治及靈魂的表現何以會是如此出色,他的形象實際上並沒有什麼“半個人”或是完人、全人的區別,他似乎早就洞悉了人世間的興衰際遇和悲歡離合,除了男人的自尊和本能外,他似乎早已不為生活所宥,災辱不驚,好像心中隨時都已裝進了一個永恆,隨時都應合著時代的心聲。
相反,作為章水璘命運及生命之一部分的女人黃香久,其形象色調則要冷淡得多,她除了飼鴨養鵝之外,唯一的心情便是覺著章永璘好,便是永遠充盈著一種快樂的幸福的願望,作為故事的成分,這一形象在實際的藝術操作過程中遠遠沒有派上應有的用場,她似乎只是一個擺設,一個襯托,一個於整個的生命與歷史過程中稍縱即逝的影子,雖然敘述者在故事開始便把對她的懺悔與留戀指示出來,但這一信號畢竟還是太微弱了,所以,在這場生命的應合分異之中,閱讀的想像和認識也僅僅停留於“男人的一半是女人”這樣的語義層面,無法再向縱深邁出一步。
值得說明的是,《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作為一篇探索性的作品,聚合著創作實踐中太多的經驗與矛盾,它的複雜程度令人難以想像。由於對作者創作背景及自身生活經驗知識的闕如以及批評方法的局限性,或者說也由於時代本身的局限性,使我們至今無法對這一作品的各個方面作出滿意的解釋,但有一點是肯定的:作為探索的嘗試,《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也許並不成功,可這並不妨礙她成為一篇非常優異作品的可能,她本身的種種矛盾實際上都在證實並說明著張賢亮作為一名秉賦非凡的作家的出色與獨特之處。
特色
故事的內涵
看過《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之後,有種欲罷不能的感受,太緊張了,太貼近皮與肉了。那種痛楚,仿佛是我自己在親歷那場長久的糾纏,自我與自我,人與人,男人與女人,丈夫和妻子。章永磷與黃香久,都是悽慘的。當卑微的生命為了獲得一點溫暖走在一起,同時又在追求幸福的過程中互相折磨對方,出於真心的愛與出於真心的恨正如男人與女人糾纏在一起,撐漲了你的腦袋。最讓人揪心的在於黃香久飽寒真情的怨言,那刻毒中激情澎湃的愛,讓人不能不盪氣迴腸啊。
其實,如果換一個角度也可以把整個故事結構掉。那永遠都可以說是一個關於性的問題,從最初章永磷無意中偷看到黃香久精緻的裸體,到章永磷喪失性功能被黃香久鄙視和恢復性功能後在性方面無情地報復與精神摧殘,直至最後硬生生把一份刻骨銘心的愛割裂,那都是性方面的正常與異常,喪失與恢復導致的一種生活波瀾。正如主人公不斷重複的說道,喪失了性功能,自己是個廢人,抬不起頭,任妻子偷漢子,當自己突然間恢復,自己重新成為一個完整的人,這在一個物質條件極端匱乏的社會條件下,是一個多么真實的道理。最起碼從我這樣一個男性的眼光上來看,這是一個任歷史如何演變都更改不了的事實,並且,正因為有這種性方面的變化,有了這種起伏,人才實實在在成為人,而非作者一直強調的是回到了原始社會,只剩下肉體的欲望。
故事的敘述
在故事的敘述方面,有一種閱讀的快感。這種快感的造就源於兩點,第一是黃香久這樣一個從23歲到31歲的女子,從一出場到結局,都是一個美麗性感的女子,並且幾乎是集中在身體方面的美。光滑,緊湊的皮膚,圓潤的身體,正常的性慾,無論何時何地,作者總是在維持這這樣一個女性形象。我們按照常人的邏輯,十分關心這樣一位女子的遭遇。並且我們還得感謝作者,在混亂,醜陋的年代,為我們開闢了一個正常的審美角度。第二,就要說到男主人公章永磷,是一個時代的思想者,也是一個勞動的強人,並且還出現了偶爾的壯舉,贏得了人們的普遍尊敬。以上兩點是遵照一種英雄悲劇模式來塑造人物的,自古以來總是最有效的調動快感的敘事模式。更重要的快感(其實不如說是痛楚)還主要來自這兩個人物的善良和惡毒。為了自己的欲望,可以不顧彼此的人生感受,但雙方都是愛得真誠的。只可惜男主人公做了一回思想家才有的愚昧,自視其高,心胸狹窄,並且不去呵護女性的溫柔,而女主人公真的是帶著鐵燎舞蹈,在一次性需求的探險中輸掉了整個自己鍾情至極的男人。這就是生活,現在回頭看,它是一環扣著一環發生的,我們不能去追究什麼,而生活只能如此,它是最正常的了。
張賢亮作品
張賢亮曾任寧夏回族自治區文聯副主席、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寧夏分會主席等職,並任六屆政協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作協主席團委員。曾三次獲得國家級小說獎,多次獲得全國性文學刊物獎,獲國家與寧夏自治區“有特殊貢獻的知識分子”和稱號。 |
歷屆百花獎獲獎小說
歷屆獲獎作品代表了中國當代小說的創作水準,在這些獲獎作家中,無論是雄風猶在的老作家,還是實力出眾的中年作家,以及出手不凡的後起之秀,他們的精心力作,更加緊扣時代與社會的脈搏,更加貼近現實生活,更加直面人生的靈魂深處。他們通過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揭示了時代的精神以及社會生活的變遷,進一步拓展了讀者的視野,給人以啟迪,並獲得審美藝術享受。 |